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伊犁河谷现代畜牧业发展

2018-02-06 19:23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伊犁河谷畜产品农牧民

何瑞霞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市 83500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还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又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和安排。这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意义非常重大,亿万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满期待。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有着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新疆褐牛、中国美利奴羊、伊犁马等优良品种的重要繁殖基地。随着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畜牧业已成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但同时畜牧业依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应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加快提高畜牧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手发力,已经成为政府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伊犁的传统产业,马牛羊的饲养已成为以哈萨克为主的伊犁河谷各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先后育成了新疆细毛羊、伊犁马、新疆褐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和伊犁白猪等优良牲畜品种;是自治区重要的种畜繁育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业在全疆具有十分重要的产业地位。目前伊犁河谷牲畜存栏头数672.43万头,其中马的存栏量占全疆的49.04%,牛占 24.37%,羊占 11.82%,猪占8.22%。主要畜产品产量,肉类总产量34.63万吨,总产量占全疆的10.2%,其中,牛肉占17.42%、猪肉占6.8%、羊肉占8.05%、牛奶占21.82%、蜂蜜占46.9%、禽蛋占17.62%。

伊犁州财政自2012年起至今累计投入现代畜牧业专项资金1.5亿元,县市配套资金7.28亿元,捆绑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资金26亿元,拉动社会投资和自筹资金73.2亿元,总投资达到108亿元。共扶持河谷畜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522个,引进优质冻精42万剂,推广使用项目冻精340万剂。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伊犁河谷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6年,州直各类牲畜年末存栏672.43万头,各类牲畜出栏674.22万头,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53万头、204万头;肉类产量34.72万吨、奶产量94.42万吨、禽蛋产量12.56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42.49%、51.26%、67.34%;实现牧业总产值1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89%,与2010年的57.5亿元相比,增长152.17%;农牧民人均增收9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097元,其中:畜牧业对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贡献额达到458元、占50.1%,畜牧业产值和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实现了“双过半”,畜牧业生产持续稳步发展。截止2017年上半年,牲畜存栏897.06万头(只),同比增长0.1%;牲畜出栏265.66万头(只),增长4.9%;肉类总产量14.25万吨,增长5.1%;禽蛋产量5.39万吨,增长5.1%;牛奶产量38.49万吨,增长3.6%。畜牧业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增长。

二、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1.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伊犁河谷拥有天然草场5239.38万亩、占全疆草场总面积的6.1%,其中可利用草场4699.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9.69%。其中:夏草场1532.12万亩,冬草场1254.9万亩,春秋草场1306.7万亩。累计建人工草场217万亩,改良草场3111万亩。我们的草原面积虽然不大,但天然草场的产草量、牧草质量都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伊犁草原的生产力水平是全国草原平均生产力的4倍左右。伊犁河谷天然的优质草场为我们发展绿色、有机畜产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条件。

2.丰富的粮食与农作物秸秆。伊犁河谷年均粮食总产约290万吨,其中:玉米165万吨、小麦110万吨、黄豆15万吨;年产玉米秸秆约250万吨、小麦秸秆约50万吨;工业糟粕约200万吨;为农区畜牧业发展提供的雄厚的物质保障。

3.饲料加工业蓬勃发展。伊犁河谷现有饲料加工企业34家,其中:单一饲料生产企业19家,常规饲料生产企业15家,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1家。各类饲料年生产规模达52.59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3.67亿元。

(二)政策优势

1.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普惠政策。国家已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和第二轮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自治区已经制定了畜禽良种“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的扶持政策,为畜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良种繁育基地、动物防疫、饲草料基地、草原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加强。2016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有着良好马产业底蕴的伊犁河谷提供了来自政府强有力支持的先天条件。

2.差别化政策。201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3处提到伊犁草原,明确指出:新疆伊犁地区草原,要坚持保护、建设和利用并重,加大建设力度,全面推行休牧和划区轮牧,实现草畜平衡;实施伊犁河谷草地保护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确定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牧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州党委也制定下发了《关于促进牧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施意见》。有了正确的政策引导,才能够调动全社会养殖业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伊犁河谷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户发展生产更加趋于理性,生产的有序性、稳定性不断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地缘优势

1.区位。伊犁处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西部大开发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重点区域,随着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特殊政策的出台,为伊犁河谷发展外向型畜牧业提供了平台,为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畜产品国际贸易集散地提供了的条件,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将对我州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2.交通。近年来伊犁交通的快速发展缩小了市场供应的空间。随着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航空、管道为辅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伊犁农牧业发展的运输问题,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物流产业随之发展迅速,为伊犁畜产品快速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增加,畜产品价格总体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畜牧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伊犁河谷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力水平不高。一是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基本还保持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落后的生产方式致使牲畜品种品质和畜牧业科技含量难以提高,草场的产出率和畜产品商品转化率不高,牲畜饲养总量不大,生产经营分散,产品不能形成规模化,精深加工受到制约,畜牧产业链基本还处在中低端市场,原料生产特征明显。二是“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生产的成本不大,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阶段。三是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都不高,周转环节太多,利润分配不公。畜产品价格虽然一直高位运行,但利润被中间环节瓜分,养殖业生产者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四是良种化率较低,个体生产性能和规模效益不高。伊犁河谷是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开展最早、工作力度较大、改良进度较快的活畜繁育基地,但良种化率一直没有实现较快提升,主要是由于农牧民整体富裕程度不高,养殖户大都“卖好的赚钱、留差的继续改良”,导致良种畜外流严重,全州的良种化率不高。

(二)生产关系与规模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实现“规模化饲养、标准化养殖、科学化管理”,其基本前提条件是资源的规模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但与目前伊犁河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形成突出的矛盾,草场的畜产品产出率低,规模化发展对资源需求矛盾将日益尖锐。二是科技人才短缺、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就业观念陈旧,企业发展对人才需求无法满足这一矛盾在目前显得较为突出。

(三)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伊犁现有各类涉牧重点龙头企业19家,除个别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外,其他企业大都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产业链不够完善,企农利益链接机制不够健全,带动提升作用有限,对农牧民增收带动力不足。一是由于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龙头企业发展缓慢,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足无法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有实力的大企业不愿进驻河谷。伊犁河谷牲畜存栏数量大、畜产品丰富,但由于“小而全”的生产方式致使畜产品的集中收购十分困难,质量安全也难以保障,使得大型畜产品加工企业“望而却步”,难以落户伊犁。三是养殖生产与加工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受土地、草场等基础生产资料的限制以及投资风险的原因,企业自建生产基地的积极性不高;生产与加工各自为战,缺乏相互的扶持。四是中小企业混乱杂陈。中小型乳品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单一,且品质差、附加值低,市场效益好时哄抢资源、不能按质论价,经济效益不好时减少生产规模或是关门大吉,基本不承担市场风险;市场波动对养殖业造成的风险,基本由养殖户承担,政府行为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四)畜牧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高。一是业务技术队伍不完善,技术设备落后。县乡两级技术队伍体系不健全;基层技术人员收入不稳定、思想不稳定、队伍不稳定、工作成效差。二是农牧民由于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历史原因造成科技素质普遍不高,对新技术、新科技的学习和运用都非常吃力,导致畜牧业生产的主体力量的科技素质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投入机制不完善。一是地方财政困难,政府投资力度不大。二是金融部门贷款期限短、数额小,抵押条件高,养殖企业贷款难,投资拉动力不强。三是社会资金投资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因投资风险大、回报时效长等原因,不愿投资养殖业。

四、创新畜牧发展,助力伊犁乡村振兴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

现代畜牧业发展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和生态立州的发展思路,以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出发点,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总基调,深入推进畜牧业养殖结构调整,加快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建设,推进畜牧业由依赖天然草原放牧向种草养畜转变、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化转变、从主要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发展马产业,适度发展猪禽产业,提升乳业、蜂产业,重点加强良种繁育场、规模化养殖小区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牲畜品种改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草原生态保护、农牧民素质教育、畜牧科技支撑服务等工作,推进畜牧业大州向畜牧业强州的转变。2017年,确保了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50%以上,实现了农牧民人均新增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达460元以上的目标。

(二)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1.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无法实现“专业化生产”,没有龙头企业的参与也无法实现“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必须首先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其次必须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经营;促进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组织形式。在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中,龙头企业是关键,分散的农牧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找到了市场,畜产品才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然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通过一定的有效的载体才能实现。而规模养殖小区就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就要进一步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促进规模化养殖水平明显提高。一是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小区或是家庭牧场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合作机制建设,尽快形成“企业加基地连合作社带养殖户”的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在带动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和促进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要把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给予高度重视。三是加强养殖户组织化建设,通过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

2.解决好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一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充分保障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互利共赢”的原则,有效促进土地、草场资源的合理流转,促进生产资料的整合优化,鼓励承包户采取租赁、合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联合发展,形成“规模小区”、“合作牧场”、“家庭牧场”等多种发展模式,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二是处理好品种改良进度不快与良种畜外流的问题。牲畜存栏量大是我们的基础优势,尤其良种母畜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迅速扩大规模上要采取“见母则留、选育提高”措施,不断扩大良种母畜比例,现有的良种母畜是我们多年品种改良的成果,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参与、优良的畜产品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受价格和经济利益驱使,外流非常严重,形成了“多年改良、成效不大”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快品种改良的进度,开展良种鉴定登记补贴制度,有效建立“良种母畜禁止外流”的机制,采取多种手段遏制外流现象,把优势资源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

3.加快调整畜群畜种结构。要正确对待规模化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问题,河谷畜牧业各畜种、各品种数量很多、很杂,缺乏主导性优势产业,为此,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根据当地资源确定马、牛、羊、猪禽优势畜种,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要树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有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突出发展优势产业。河谷的马产业要以昭苏、特克斯、新源、尼勒克和伊犁种马场、昭苏马场“四县两场”为基点,骑乘马培育坚持高端发展方向,打造名片效益;肉马、奶马、生物制药以及相关产业坚持规模化发展方向,主要辐射带动东五县扩大产业面。河谷的牛产业发展坚持“西奶东肉”的总体布局,扩大肉牛养殖面。东部山区以新疆褐牛为主,用高品质冻精选配,不断提高肉牛个体生产性能;平原和农区以良种肉牛为主,要通过多元经济杂交大幅度提高产肉性能。良种优质奶牛养殖数量应控制在15-20万头,着力提升奶牛个体生产能力。河谷的羊产业以加快改良速度为突破口,通过提纯扶壮、杂交改良,着力提高羊的繁殖成活率和个体产肉率;细毛羊以保种为主,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方向。河谷的猪禽产业重点在河谷西部县市农区发展,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加大科技支撑与政策扶持。

(三)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动物防疫是畜牧业发展的生命线,动物防疫安全直接关系到州直经济社会发展、农牧民增收。要认真落实“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措施,强化依法行政,加大动物防疫工作投入,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设。要积极探索多种模式的防疫管理措施,继续强化集中强制免疫工作。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大检疫监督执法力度,从生产源头抓起,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进一步规范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涉牧企业的动物防疫行为,严格监管散养户,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要切实加强饲料经营环节、养殖环节的监管力度,落实工作责任。要严把兽药质量关,强化检疫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严控病畜、疫畜流入市场,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

一是切实抓好草原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草原保护政策,全面落实“有偿使用”和“破坏赔偿、恢复”机制;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则,建立符合伊犁草原实际的禁牧、草畜平衡监测评价标准与方法,强力推行“四季转两季”和草畜平衡管理的措施;落实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效遏制草原退化局面,促进草原生态的逐步恢复,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二是农区要积极扶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加大农作物秸秆回收、加工、利用力度,扩大饲草料来源。牧区要结合草原畜牧业转型示范项目和退牧还草项目,捆绑高效节水项目,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扩大人工饲草料地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加快建设饲草料防灾储备库,提高畜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五)加快龙头企业发展,积极生产畜产品终端产品

伊犁河谷是全区主要的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但主要以活体商品畜外销,畜产品附加值低,促进农牧民增收幅度不大,产业总体效益不高,必须转变这种传统模式,推进活畜调出转为产品调出。要积极推动涉牧企业整合,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肉食品企业深加工能力,推进产业化快速发展。尽快建立健全企农利益链接机制,积极引导扶持农牧民开展育肥业,优化品种、做大基地、扶强企业、打响品牌。特别是要把引进乳品龙头企业、整合壮大现有乳品企业工作抓紧抓好,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负债率低、市场占有率稳定、有自建奶源基地的乳品企业。要充分发挥伊犁河谷草原畜牧业发展优势,巩固壮大绿色、有机畜产品原料生产区建设,拉长产业链,提高绿色、有机终端畜产品市场占有率。

(六)多措并举,确保畜牧产业发展投入

1.多渠道投入,建立良好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是政府的引导性投入。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但由于大多数是无偿的,因此应该发挥政府投入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应放在合理补贴方面,比如建立“以奖代补”机制。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投入。以贴息贷款的措施,引导企业加大对自有养殖基地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要为企业自建基地提供扶持政策。企业自建基地应形成一种约束性机制,增强企业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和社会责任。三是争取国家项目建设的投入。加大国家投资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2.多种手段解决贷款难的问题。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养殖业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尽一切可能降低贷款抵押门槛。对于大型养殖企业应该允许国有资产为其承担一定数额的贷款抵押,不能只强调土地所有权抵押,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应纳入抵押范围。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鼓励他们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抵押;各级地方财政应该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养殖贷款的贴息或是部分贴息,加大对养殖业的投入力度。

3.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终端产品直接面向市场,促进土地、草场的产出率和畜产品商品转化率逐步提高。企业对养殖户承担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帮扶义务,企业应该拿出一部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给养殖户进行二次分配,增强企农利益联结机制的紧密性;养殖户承担按照企业的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和把畜产品直接销售给企业的责任,逐步减少流通环节,助推企业尽快做大做强,进而增强企业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也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实现养殖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鼓励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畜牧业。一是大力发展合作社机制,入股联营、风险共担;小社结成大社、大社连接市场,解决一家一户难以实现的规模化经营。二是鼓励干部、职工、市民投入畜牧业。可以采取“购畜入股、托畜入所、利润分成”的办法,参与养殖业发展,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

(七)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升级

1.加强科技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的规模不一定很大,但要坚持“高、精、尖”的建设原则,一方面给科技工作者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另一方面充分展示科技成果与科技贡献,给牧民群众一个学习模仿的平台,让牧民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

2.建立并逐步完善科技实践与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养殖小区、养殖户院落,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互动;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出发,加强牧民科技培训,着力培养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牧民,努力提高河谷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3.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力度。农牧民的科技培训要实现常态化,要加大对科技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合作组织带头人、养殖能手和农牧民的培训,力争早日实现户均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促进科学养殖的发展进程。

[1]房玉双.青海省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

[2]杨德亮.牧区经济发展中的文化不适及社会环境问题——青海祁连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韩国明等.青海省共和县高原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专业合作社研究[J].草业科学,2011,(6).

[4]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sohu.com/a/214617844_704048

[5]李春阳,段生荣.新疆特色马产业发展研究[J].草食家畜,2013,(2)

[6]《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EB/OL].http://www.baidu.com/link?url=OLlAr

[7]《丝绸之路战略正在霍尔果斯“成型”》[EB/OL].http://www.baidu.com/link?url=jT1Ew

[8]《新疆伊犁霍尔果斯牛羊肉屠宰加工项目》[EB/OL].http://www.so.com/link?m=a%2B2rN3TN

猜你喜欢
伊犁河谷畜产品农牧民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伊犁河谷不同时期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
映像畜牧业
亚楠在伊犁河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