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各民族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调查

2018-02-06 19:23姚文遐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兵地和田地区和田

姚文遐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加快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是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的重要工作安排。近年来,和田地委、行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立足增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着眼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和共同团结奋斗,积极探索和试点性推进各民族嵌入式发展,以多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为依托,立足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推进社会、经济、思想、感情、文化“五大嵌入”,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初步展现了嵌入式发展集“民族团结、扩大就业、防沙治沙、脱贫致富、推进城镇化”五位于一体的工作成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推广的嵌入式发展之路。

一、和田地区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全地区辖7县1市,91个乡镇、1386个行政村,13个街道办事处、116个社区。总人口232.43万人,其中维吾尔族占96.3%,汉族占3.5%,其他民族占0.2%,是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地区。和田地区通过理念驱动、政府推动、产业带动、氛围拉动、兵地联动等各个层面积极推进嵌入式发展,并在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和田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深刻认识发展战略及理念,积极推动嵌入式发展

和田地委、行署深刻认识到各民族嵌入式发展是中央、自治区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进一步优化民族结构、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田地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再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南道重镇辉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和田地委、行署在认真分析研究和总结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依斯勒克墩村和穆纳墩村通过发展红枣产业,形成各民族互学技术、互相往来、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上,总结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和田地区问题,就要针对生产技术落后、农民收入较低的现状,按照“先嵌入、再融合、最后和谐”的发展思路,树立“嵌入式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发展”的思维理念,2014年在和田县、和田市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和田地区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探索“政府投资、整村推进,兵地联合、共同建设,因地制宜、零星插花,扶贫移民、示范推动和企业投入、政府补贴”等五种模式,科学规划配套行政管理机构、托幼教育机构、医疗保障机构和百货商超,确保嵌得了、住得下、留得住、能致富,稳步推进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

(二)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嵌入式发展,实施各民族相互杂居,促进民族融合

和田地委、行署以城乡体系建设规划为龙头,以政府投资为主体、农民自筹资金为补充,结合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和设施农业建设,推进嵌入式发展。在农村,主要以整体新建村落,实施各民族交叉混合居住,通过共同生产生活,促进相互学习交流,融洽民族关系。在城镇,以棚户区改造、城市保障性住房、园区和新建小区建设为依托,形成人口混搭、楼栋混住、村社混居、商户混开的良好格局,实施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的楼宇建设,为邻里之间近距离了解交流创造条件,增进民族感情。

(三)坚持脱贫攻坚战略,以产业带动嵌入式发展

和田地区贫困范围广、基数大、程度深,扶贫任务十分艰巨。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产业发展至为关键。在推进嵌入式发展过程中,和田地委、行署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当地有从事设施农业生产愿望的少数民族群众移居到嵌入式社会结构建设区,从事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畜禽养殖等生产,推进扶贫开发,实现生产致富。同时扩大就业渠道,积极做好和田地区赴内地经商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加强与和田籍人员劳务输出地政府、内地商会、企业的交流合作,总结重庆市涪陵区新妙镇新疆民俗风情园项目的成功经验,争取项目式劳务输出多点开花。并依托策勒县戈壁产业园、墨玉县玉西玉北开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皮山县万紫千红果业公司推进嵌入式发展。目前,策勒县“天津—策勒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由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76亿元,每年直接解决当地农民工就业3000人次,人均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

(四)坚持文化交融,以文化为纽带拉动嵌入式发展

和田地委、行署以文化为纽带,以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拉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积极创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广泛开展结对子、交朋友和各种形式的共建活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学教活动,形成各民族互尊互敬、互信互爱、互帮互学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培育特色文化,坚持多年连续举办玉石文化旅游节,着力培育和输出和田的玉石文化、美食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品牌,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制作了和田本土动漫系列剧《足球小巴郎》,创作出《丝绸之路传奇》等一大批民族特色文艺精品,大力推行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积极组织创作和田民族特色文艺精品,并鼓励艺表团体走出和田、开展商演。大力推进双语教育,促进民汉合校,使各族儿童和青少年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每年输送五千多名学生到内地和北疆就学,为嵌入式发展培养生力军。

(五)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兵地联动促进嵌入式发展

和田地委、行署坚持“兵地一家人”、“兵地一盘棋”的思想,专门成立兵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关于深入推进和田地区兵地经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农十四师向南发展的实施方案》。一是支持农十四师(昆玉市)建设。和田地委、行署坚持做到政策上倾斜、资金上倾斜、人员上助力,积极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建设,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地区采取“先划拨后过渡”的方式,将墨玉县雅瓦乡英阿瓦提村、胡木旦村整村划归兵团第十四师224团,经营模式暂保持不变,由兵团第十四师逐步进行转化。二是共同建设“和康新村”。2014年,墨玉县与47团签订《兵地融合嵌入式发展协议》,规划占地5038亩,计划建设温室大棚2287座,建成后可安置700户、1400余人。2015年5月,策勒县奴尔乡与十四师一牧场签订《兵地融合嵌入式发展协议》,由奴尔乡划出3万亩土地建设兵地融合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三是加快“两场一区”建设步伐。2015年9月,地委专题研究并确立于田县“两场一区”共建农场项目,兵地双方积极合作,在土地划拨、人员整合、社会风险防控等方面共同推进,以改革方式推进兵地联合“嵌入式”发展。2016年5月8日,新疆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225团成立大会暨新城区建设奠基仪式在于田县喀孜纳克开发区隆重举行。新成立的225团,位于于田县喀孜纳克开发区,又称于田县“两场一区”兵地共建农场,辖拉依苏农场、昆仑种羊场、喀孜纳克开发区,土地总面积为12.5万亩。

二、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的主要成效

和田地区通过推进嵌入式发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居住。搭建了民族团结新平台,为扩大就业、探索防沙治沙新模式、扶贫攻坚以及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为和田地区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目标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和支撑,为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嵌入式发展为突破,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居住

和田地区以多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为依托,立足共居、共学、共事、共乐,通过广泛的思想文化和生产要素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对城乡规划、小区安置、村组楼栋的人口结构进行规划,在各类房屋分配时,综合考虑,实施民汉混居,形成了较为普遍的民汉搭配住房模式,将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不同文化以及不同收入的各类人群分配到同一单元,进一步推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居住的社会结构格局,呈现出团结、和睦、尊重、包容的局面。截止目前,在全地区新建“五位一体”示范区6个,分别是和田市团结新村,和田县和谐新村、和融新村,墨玉县和康新村,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和融新村,民丰县团结科技新村。

新村按照“大杂居、小聚居”的原则,将全国各地的各族群众交错安排,嵌入混居。团结新村一、二期工程入住申请人数达到8000户,目前共有534户入住并投入生产,共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彝族4个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比例各占一半。每户村民分到了2个免费的温室大棚和676平方米的院子,其中房屋面积为84平方米,养殖圈80平方米;和谐新村一、二期工程入住申请人数达到6000户,目前共有1000户入住,其中汉族471户,维吾尔族518户,其它民族11户。每户群众都有1座大棚、1个庭院和5亩果园,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团结新村、和谐新村已经成为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和规模的嵌入式发展示范区,各族群众互学互助,汉族同志向少数民族同志学习语言,少数民族同志向汉族同志学习生产技术和经验,逐步形成了互尊互助、互帮互爱,邻里友好、关系融洽的新型民族关系,成为地区乃至全疆的先进典型。

(二)搭建了民族团结新平台,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和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和田地区嵌入式发展成功试点充分说明,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和田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和田地区在推进嵌入式发展过程中大力夯实感情嵌入基础,已入住新村的各族群众在新的居住环境里通过共同生产生活,相互帮助、互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青少年及儿童一起玩耍相互交流,增进了友谊,久而久之形成了和谐相处、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拓宽了发展视野,开创了扩大就业新局面

和田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中,一些青年无业可就,无地可种,混迹于社会,极易受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给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和田地区在推进嵌入式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充分考虑区域资源承载力,进一步拓宽嵌入式发展视野,跳出和田、面向疆内疆外,全力推进输出式嵌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管理服务等措施,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富余劳动力资源,编制《和田地区10万座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规划总投资169.4亿元,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沟通协调信托贷款有关事宜,广泛吸收和田地区内外长期从事种养业技术能手,通过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共同生产生活中提高技能、互学语言,形成稳定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同时,围绕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维药开发、商贸物流等,大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招商,携手共同创业。

(四)探索了防沙治沙新模式,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

和田地区四季多风沙,全年无一、二类天气,三、四类天气28天,五类天气300天左右,是新疆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开展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和田地区在推进嵌入式发展过程中,注重以林为“网”,整合土地平整、“三北五期”、低产田改造等项目资金,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防沙治沙区域规划,以“大条田、小网格”模式,植树播绿,扎实开展新造林木的抚育管理工作,做好新造林地浇水、防病虫害等工作,有效地形成固沙、阻沙、阻风防护体系。按照政府整体规划、配套路网渠系和企业自行承建经营的模式,以政府项目资金为补贴,实施先建设验收后补贴补助,有效撬动民间资本投入,积极探索防沙治沙工程投入新模式、运行新机制。

(五)增强了扶贫攻坚新动力,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和田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农业结构单一,通过培育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现代畜牧业等产业实现农牧民持续突破性增收,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洛浦县北京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于2011年11月全面启动,规划面积17万亩,分特色林果、生态胡杨、红柳大芸、育苗基地、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定居兴牧7个片区。洛浦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定居兴牧工程建设中,在为每户建起80.8平方米(三室一厅一厨一卫)高标准安居房的基础上,配套修建80平方米暖圈,35平方米饲草房,2.7平方米卫生厕所。在定居兴牧区修建一座700立方米沼气池,统一入户供气给农户,并为定居农牧民划拨耕地和果园,实现每户15亩地、一座棚、一群畜,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经营,做到既安居又富民。定居兴牧房分配采取维汉结合均匀分配方式,目前,共居住农户123户,其中:维吾尔族106户、汉族16户、回族1户。为深入推进嵌入式发展,带动农户积极致富,园区启动了设施农业工程,为每户定居兴牧区农户分配1—2座大棚,并以对外承包的方式,吸引一批有技术、有经验、吃苦耐劳、愿意通过大棚种植致富的维汉承包户到园区承包大棚,鼓励民汉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另外,园区聘请“双语”较好的大棚技术员,重点扶持少数民族群众,帮助他们做规划、教技术、传帮带。

(六)加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展现出城镇化建设新风貌

和田地区将嵌入式发展理念融入到城镇规划建设中,着眼和墨洛核心区、东三县、皮山昆玉三大板块协调发展,采取经济补助、环境优化、教育资源倾斜等办法,鼓励相互嵌入,促进相互学习交流,融洽民族关系。在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依托富民安居、定居兴牧、城乡保障性住房和农牧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安排民汉交叉入住。于田县在喀孜纳克、科克亚、英巴格、阿热勒等4个乡镇推进民汉嵌入式居住200户,民丰县按照民汉2:1的比例在和谐小区、团结小区两个示范点推进嵌入式居住984户,洛浦县在拜什托格拉克乡按照民汉1:1的比例推进民汉嵌入式居住202户,户均按1座大棚、1个庭院、1个畜圈和30亩果园配置基本生产资料;在杭桂乡建设100套嵌入式发展模式的住房及配套设施;在布亚乡下游,对524套保障性住房按照民汉3:1比例分配住房。通过嵌入式新村的发展及超市、派出所、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配套建设,保证了进城农民有产业、能发展、会致富,享受到现代化公共服务和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

和田地区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是重大战略部署,必将成为大家的关注点,在探索推进各民族嵌入式发展的进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目前“嵌入式”发展缺乏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主要依靠政府贷款、项目整合、援疆支持、地县市自筹、农民集资资金为补充,导致项目进展缓慢。

二是目前嵌入式新村入住人口主要来自和田地区各县市原有外来务工及经商人员,并未改变和田地区民族结构。

三是嵌入式发展配套的设施农业、口粮田、饲草料地以及林果基地均未在自治区用水配额范围内,要保障以上各项灌溉用水,和田原本紧缺的水资源显得捉襟见肘。

四是嵌入式发展模式采取民汉混居,这将对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带来一定的改变。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方面,一些看着不大的“小事”,有可能触及到民族感情。这些都会成为敌对势力攻击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口实。

四、加快和田地区嵌入式发展的意见建议

为继续探索嵌入式发展新机制,进一步推进和田地区嵌入式发展,实现生产环境提升、居民收入增长、多元文化交流、城乡一体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五大目标”,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以“和墨洛”三县一市为重点,采取各民族混合居住、互助生产“嵌入式”发展模式,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和田各族群众脱贫致富。并针对嵌入式发展增加用水配额,缓解水源供需矛盾。

(二)推动城乡社区各民族“嵌入式”居住

由政府协调整体迁入,推动城乡社区各民族“嵌入式”居住。结合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建设和分配住房时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实行楼栋混住、民汉混居,促进各民族进一步交流、交往、交融。加强村庄配套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农贸、治安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采取积极稳妥措施,增进民族团结,促进产业发展,重点推动农村新社区实行各民族“嵌入式”居住。

(三)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支持兵团在有条件的城区、园区、社区建立民族团结示范小区,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与兵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受益,形成维稳责任共担、产业发展共赢、城镇建设共推、社会服务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态文明共建、民族团结共创、干部人才共用良好局面。

(四)积极争取国家及自治区的政策、资金支持,努力建成国家级“嵌入式”发展试验区

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依托撤地建市、防沙治沙绿色生态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重大安排,高起点、高水平、集中连片建设,着力构建民汉混居、生产互助、技术共学、产业互补、利益共享、内外交流的“嵌入式”经济社会结构,高标准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市场、水电等基础设施,努力把和田“嵌入式”发展打造成全疆乃至全国的优化民族结构、兵地融合创新示范区。

(五)加快经济发展,夯实“民族互嵌”的经济基础

要加快经济发展,夯实“民族互嵌”的经济基础,更加紧密地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各族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全民共享。结合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引进一批企业落户和田,加快发展手工羊毛地毯业、纺织服装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企业招收不同民族职工,吸收各族群众参与,实行民汉同工同住,生产上互助,技术上交流,既解决贫困户就近就地转移增收问题,又做到民汉交融,让民族团结融进各民族的内心深处、血液之中。

[1]李晓霞.新疆南疆建立各民族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可能与路径[J].新疆社会科学,2017(01).

[2]苗园园.和田地区各民族嵌入式发展研究[J].中文信息 ,2016(07).

[3]闫韶华.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实践[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5).

[4]王巧玲.关于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5(03).

猜你喜欢
兵地和田地区和田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兵地篮球友谊赛促进融合发展
深化兵地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新疆总目标
融合共赢
融合万事兴
新疆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