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跃 高 敏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具有鲜明的历史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自信逻辑和共赢逻辑。
在全球视野、历史纵深、时代交汇三个维度上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当代世界进入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站在全球视野的制高点上[2],深刻指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要完成现代化任务,实现强大和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3]。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国都要坚持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应有这样的道路自信和战略定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纵深的制高点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立身这样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到中国梦的高度接力探索、整体谋划,深化了对中国道路独特性的认识。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的道路。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习近平同志站在历史与现实时代交汇的制高点上,深刻指出:中国事情解决的关键在党,伟大事业离不开伟大工程。面向未来,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当代中国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性变革[4]。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这是对党在新时代目标任务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对我们党自身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与发展。
适时而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历史、现实、时代相交汇的文明“大坐标”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顺应历史趋势,直面伟大斗争,在深入分析当代世界大局及其阶段特征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态势,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重大历史课题。习近平同志以宽广的文明视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站在历史与现实相交汇的时代制高点上提出了全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突破了西方世界炮制的诋毁社会主义和东方文明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等多重论调包围,证明了社会主义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然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
把握时代脉搏,聚焦伟大梦想,在深入回答时代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时代起点上,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阐明了基本方略,描绘了宏伟蓝图,体现为民宗旨,强化从严治党要求,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追求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回答当代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及其重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突出主题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和管党治党“宽松软”等突出问题,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线,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路径,砥砺奋进,全面开创当代中国现代化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这是当代中国前所未有、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性变革,开辟了治国理政、强国富民新境界。
信守不忘初心、践行宗旨的人民性,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价值中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十九大报告告诉我们,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已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辉煌源于党的领导,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
中国梦必须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共同构成了中国梦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其统一的基础和落脚点就是实现人民幸福,为人民造福是中国梦的价值目标,人民共创共享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亿万人民群众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享”的统一体现了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发展趋向。
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给出的实现伟大梦想的基本方略和具体办法,就是“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实现中国梦的方方面面。从“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人民”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再到即将迎来“决胜阶段”,当国家富强之梦与人民幸福之梦交融在一起,必定能迸发出改变命运、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行。
坚守捍卫真理的继承性、全面深化改革的担当性和与时俱进的开创性,创造性地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境界。
拓展“四个自信”,增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实现了由“三者统一”到“三个自信”的拓展;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又把“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实现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突破;十九大再次重申“四个自信”原则,强调立足中国实际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超越对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传统思维定式,进而为我们深入破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有力地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去马克思主义化”等等错误思潮,有力地提升了中国话语构建和走向世界的底气和能力。
坚持理论自信与理论自强的有机统一,在梦想感召中激发理论创新活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实现中国梦引领理论创新,彰显了我们党的理论自强。在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习近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伟大梦想感召,用伟大事业激励,进一步激发了理论创新活力,增强了理论创新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提出实现中国梦,既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又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目标引领,升华了党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
坚持“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有机统一,展现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大国自信。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问题”与“全球问题”更加紧密关联,解答“全球问题”、改善“全球之治”,是新时代理论自信与创新的又一重要体现。习近平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摒弃“国强必霸”窠臼,超越零和博弈,提出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新主张。这些“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重要设计和举措,为解决人类面临的战乱、贫穷、共同发展等重大问题指明了根本之道,特别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更加注重从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推进理论创新,不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指导,而且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展现出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大国自信。
站在人类发展前沿引领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胸怀“天下意识、人类情怀”的中华民族独特智慧。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5]。习近平同志深情倡议和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不能缺席”。从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和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我们党对人类制度形态、发展形态、文明形态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提供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难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提供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方案、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世界经济复苏方案,为改写全球发展观念、强化全球经济治理、加快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推动构建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参与的G20、APEC等国际平台,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模式,开启了一条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路。中国道路所蕴涵的方法论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贡献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文明冲突论”是片面的、幼稚的、荒谬的,中国道路已经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信得过的东方榜样,证明了走包容、合作、共赢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真正是不同文明的共同追求,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