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2-05 20:51罗莎莎郑明磊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临床价值

罗莎莎 郑明磊

【摘 要】目的:探究CT和MRI在诊断三叉神经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例于2014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三叉神经瘤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均同时予以MRI扫描,并对结果予以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表现为类圆形的有9例,特征性哑铃型的有11例,CT扫描肿瘤呈现混杂密度、等密度或者均匀密度,没有出现水肿以及钙化现象。MRI表现肿瘤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为不均匀强化。结论:MRI、CT对三叉神经瘤的检查方法较为有效,CT在检测骨结构方面优于MRI。

【关键词】三叉神经瘤;临床价值;CT扫描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1--01

CT和MRI是检测三叉神经瘤的重要方法[1]。对此,我院特选取在本院进行CT、MRI检测的三叉神经瘤患者予以回顾性研究,以提升影像学对三叉神经瘤的认识,从而提升该病定性诊断、术前定位的准确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例于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三叉神经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其中10例患者同时行MRI扫描。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4.2±2.8)岁,病程3个月~10年。其中神经鞘瘤有13例,神经纤维瘤7例。选入标准:面部疼痛、麻木者、感觉减退者、咀嚼困难者且均有第V颅神经受损体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CT机。CT机选用本院东软128排螺旋CT或GE16排螺旋CT,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百分之六十的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并经静脉注射一百毫升,五毫米层厚,并由下而上扫描至十到十二层。

1.2.2 MRI机。选用本院GE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常规T1WI横断面、冠状面以及矢状面扫描,T2WI横断面扫描。T1WI:TE 15ms,TR 450ms;T2WI:TR TE 80ms,1800ms;层厚五毫米,增强扫描者在静脉处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注射速度:1.5ml/s,剂量:0.1mmol/kg,注射完后立即进行T1WI扫描。

2 结果

2.1 CT检测 所有经CT扫描检测的患者的三叉神经瘤的位置中,位于颅中窝的5例,位于颅后窝的4例,位于颅中后窝的11例。肿瘤范围:最小者是1.4cm×1.5cm×2.1cm,最大者为3.6cm×4.2cm×6cm。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型的有11例,表现为类圆形的有9例。CT平扫肿瘤呈均匀高密度者4例,呈等密度者1例,呈不均匀密度者15例。增强扫描后病变呈环形强化者7例,呈高密度均匀强化者8例,呈不均匀强化者4例,未见明显强化者1例。相邻脑组织和病灶界限清晰,局部有肿瘤占位效应,无脑水肿以及瘤内钙化。20例患者中脑干受压12例,颞叶受压10例,颅底骨及岩骨尖骨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破坏9例,6例Meckel胸腔扩大。

2.2 MRI检测 10例患者中,有7例呈哑铃形跨过颞骨岩部,分布于颅中后窝,肿瘤体积偏大,3例位于颅中窝呈类圆形,肿瘤体积偏小,和正常脑组织界限清晰。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或低信号者6例,呈不均匀低信号者4例;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者5例,呈均匀高信号者5例。产生囊变者3例,信号和脑脊液类似,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患者伴有陈旧性出血,信号强度与囊变信号一样。进行静脉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后,呈不均匀低信号呈不均匀强化4例,均匀低信号呈均匀强化4例,坏死及囊变区无强化。冠状位和轴位像可清晰显示病灶对周围结构的椎压变化,Meckel腔大2例,颅底骨骨质破坏5例,岩骨尖部骨质吸收破坏4例,颞叶受压6例,脑干受压3例。

3 讨论

三叉神经的任一部位都可发三叉神经瘤,因此对三叉神经瘤予以彻底的全面的检查有着重要的意义[2]。在本组研究中,MRI和CT扫描检测出三叉神经瘤患者中有如下特征:肿瘤边界清,周围脑组织多无水肿及钙化;肿瘤多沿三叉神经径路生长,常跨越颅中后窝呈哑铃形;肿瘤多表现不均匀强化,T1WI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Meckel腔增大;常伴有颅底骨及岩骨尖骨质破坏。除此之外,脑干、颞叶及海绵窦易受累,下颌神经的咀嚼神经易遭受损害从而导致咀嚼功能降低。因此对三叉神经瘤的特征的判断在术前可作出较为正确的定性诊断[3]。CT在对骨结构的观察中优于MRI[4]。在MRI圖像上,只表现为颅底卵圆孔正常骨结构被软组织肿块取代,岩骨尖部在T1WI上表现的高信号消失,岩椎变短,骨质破坏程度和大小范围显示并不清晰,而CT可清晰表现出骨破坏的位置和结构。但是MRI可在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清晰的解剖结构下将病变展现出来,因而MRI三维成像的效果相对更优[5]。

综上所述,MRI、CT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该病的检测较为有效。

参考文献

陈义忠. CT与HRI在诊断直肠间质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3):112-114.

黄琳, 王龙. CT与MRI检查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J]. 社区医学杂志, 2016, 14(10):25-27.

顾浩, 王小会. MRI与CT在骨骼肌内黏液瘤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 28(9):1240-1241.

黄文冲, 汤间仪. 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J]. 广东医学, 2017, 38(s2):89-90.

刘太峰, 赫红娇, 陈明安. PET-CT、CT及MRI诊断原发性鼻腔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10):1926-19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价值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研究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钼靶X线联合CT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体会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