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
〔摘要〕亲子关系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成长。一方面,父母婚姻幸福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由此能为孩子营造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即使父母有矛盾也要避免激烈争吵和恶语相加;另一方面,父母都要精心陪伴孩子成长,特别父亲在孩子成为小学生后的陪伴非常重要,同时要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满足孩子身心各方面的需求,培养孩子离开父母独立走上社会的能力,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璀璨的人生。
〔关键词〕亲子关系;父母;小學生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3-0074-03
亲子关系决定一个孩子与世界互动的模式,是否相信这个世界及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否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温暖;是否有勇气去探索未知世界;是否能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学习、生活和人际互动。
亲子关系也影响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全水平:一方面,父母人格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以及互动模式也在影响孩子是否能成长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所以,做父母是一种自我的修行。
试想,如果家里有位郁郁寡欢的母亲,那孩子的情绪底色就是灰色,母亲通常很大程度决定家庭气氛,而生活在阴郁沉闷的家庭氛围的孩子怎么敢兴高采烈,又怎么能习得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如果父母经常打孩子,孩子在学校也会打小朋友,因为父母正在以“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打骂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父母的打骂的教育方式哪里来的?从父母的父母那里学来的,这叫代际传承。所以作为父母,要通过学习、觉察、反省我们的教养方式是否合适我们的孩子,不断修正不当的教养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父母首先要关注自己的人生追求,关注自己的幸福感,才会对孩子产生正性的影响。而且允许孩子拥有自己选择和做决定的自由,而不是要求孩子过父母规划的人生,如果我们的人生为别人过着,那活着有什么意思!
一、父母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1.创造温馨的家庭心理环境
父母婚姻幸福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庭的爱对孩子最重要,爱能使孩子有安全感,爱能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全身心而且快乐地投入所做的事情上。
有个小朋友叫小勇,他的爸爸妈妈因闹矛盾而分居妈妈通常在小勇入睡后,离开家去自己的工作室休息,早上在孩子醒之前回来给孩子做早饭,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孩子发现。有一天晚上打雷,小勇被惊醒,吓得呼唤妈妈,妈妈不在,爸爸陪着他。于是小勇发现爸爸妈妈关系有问题了,害怕妈妈不要自己了,也不敢问妈妈,甚至想是不是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才会离婚,心理负担更重了。
于是,他的生活失控了。他将压力转向外在,一天没经老师允许,他把班级公用的订书机拿回家了。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当小勇的妈妈发现自己儿子做了这样一件事后,马上与爸爸讨论此事。一起与孩子谈心,告知孩子夫妻之间产生了矛盾,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他造成的,让他放心,无论父母是否在一起都会爱他的。这样,小勇就不用猜测父母到底怎么了,消除了内心内疚、自责、抑郁的情绪。
其实一个孩子智商正常,有专注力,只要情绪不出现问题,完成学习任务是不会存在困难的。简单说心情好,学习就能好。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学习有了问题,首先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情绪的变化,耐心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问题困扰着他。
父母关系和谐,家庭幸福,那么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很有耐心,孩子的心情好,无忧无虑,一心专注自己的发展:开开心心交朋友,认认真真学习功课,发展各种技能,也许是绘画,也许是运动,也许是舞蹈。孩子感到:家庭幸福,爸爸妈妈爱我,上学是件美好的事。班级和谐团结,同学朋友友善,这样孩子未来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快乐地生活学习。
2.减少父母紧张关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如果夫妻关系是紧张的,经常争吵,孩子会怎样?孩子在班上上课时会想,今天爸爸妈妈会不会争吵?妈妈会不会哭?想得心烦意乱,哪有心情听讲!回到家自然无心做作业,或者强迫自己完成作业,效率也不高。孩子心情沉重,提心吊胆,就会影响正常发展,也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
夫妻有矛盾时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激烈争吵,甚至恶语相向,这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的天,父母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孩子是十二分关注的。夫妻有问题可以争论,并向孩子说明,是大人的事情,不是由于孩子的缘故而争吵,因为有的孩子会以为一切事情由他而起,加重心理负担。
如果夫妻关系处于冷战状态,不要把孩子也拉入战争中,不论让孩子帮任何一方,或是让孩子传话,都会对孩子有伤害,小小年纪就做父母婚姻的调解员,得背负多大的心理包袱?夫妻更不要说另一方的坏话,贬低对方,这会使孩子感到痛苦。因为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都是这世界上最亲的人,他们这样对待彼此,我还能相信这个世界上的什么人?他长大后,很难相信他人,恐怕也难以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他会把父母的关系及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带入他的生活中,他会把从父母身上体会到的爱、信任、包容,用于同学、朋友和老师身上,同样也会把从父母身上体会到的冷漠和敌对投射到他整个的世界中。
二、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1.全身心陪伴孩子
3岁以前,母亲的精心陪伴和照料能给予孩子安全感,而父亲在母亲和孩子身边给予精神与情感上的支持。孩子4岁以后,特别是5~6岁,父亲参与家庭活动对孩子非常重要,父亲与孩子的良好互动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作用。而且此时孩子也需要与母亲分离,慢慢独立,为青春期的心理独立打下良好基础。妈妈应该创造一些父亲单独陪伴孩子的机会,父亲能丰富和拓展孩子的世界,建立社会化的规则。让孩子有探索世界的热情和勇气。所以,爸爸的陪伴很重要,每一次陪伴都要全身心投入,全身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和交流。
2.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和机会endprint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曾有位妈妈投诉孩子写作业不主动,磨蹭,问我怎么办。我找孩子聊,孩子告诉我他心情不好,所以写得慢,我问写作业时经常心情不好吗?他回答是。我又问:什么原因使你心情不好呢?他告诉我,每当按照规定时间要写作业的前几分钟,妈妈就催促他快写作业。他一听心里就不舒服,他心想我本来是要按时写作业,可每天被妈妈督促就像我不写作业似的……郁闷之下作业自然写得慢。后来问妈妈孩子知道几点写完作业吗?她说知道。于是我让这位妈妈两周之内不管孩子写作业,只做检查、签名之类的事情。两周后这位妈妈打电话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每天主动完成作业,写得也快。父母的确要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写作业也是他的事情。让他们自己做主才会有积极性和成就感。
如果有家长发现孩子在自主和主动性方面发展的不是很好,那就尽量做一些弥补工作,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或者与孩子一起商量后再做决定,鼓励孩子独立处理和解决自己的事情,力所能及的家务更要参与,做得不好的方面家長要多包容,耐心指导。
例如:自己决定如何过生日;自己决定先做哪一科作业;自己决定房间如何布置,墙壁可以随心所欲地涂鸦;某一天的菜单让孩子决定;周末决定自己穿什么衣服外出,或自己决定买什么款式的衣服;奖励孩子某一个假期旅游,路线有他/她制定;周末请小朋友来家玩;孩子可以进厨房帮忙做饭。进厨房帮忙做饭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不就有可能打碎一两个餐具吗?比起孩子从中享受到的乐趣,那并不算什么;而且做饭时与爸爸妈妈的互动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父母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掌控自己的世界。
3.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有一个五年级男孩不愿意上学,父母非常着急,孩子不上学也不愿意见心理老师,于是母亲来咨询。几次之后这位母亲痛心地意识到:她从来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什么时候快乐?什么时候烦恼?学习上的困难是什么?与朋友相处中有什么矛盾?她只在乎孩子每天作业是否完成,至于吃什么、上什么兴趣班、周末什么活动、去哪里旅游等,一切都由父母安排。我对这位妈妈说: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可能会听从父母的安排,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不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那孩子就有可能“罢工”不上学了。
4.培养孩子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的能力
教会孩子离开自己以后走上社会的能力,是做父母的职责所在,所以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私在于不会把孩子据为己有,无私在于不求回报,无私在于养育孩子丰满的羽翼,展翅高飞,允许孩子尽情绽放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美好的人生。
有个男孩来咨询室说他很痛苦,作业很多。学校作业写完后,妈妈会布置很多额外的家庭作业,永远做不完,他现在写作业越来越慢,我问为什么?他说写得越快妈妈布置得越多。孩子所有时间都用于写作业,那什么时候玩耍、做游戏、交朋友?这位妈妈正在培养一个厌学的孩子、一个不快乐的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们,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孩子能接受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多听孩子的声音,而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一个小男孩的爱好是拉小提琴,但他说他现在非常不喜欢,因为懂小提琴的妈妈会拿根小棍站在身边,有错必打。于是练习小提琴成为这个孩子的噩梦。
有个一年级的小孩上6个兴趣班,班主任反映他上课经常睡觉,能不睡觉吗?
估计这个妈妈儿时有过很多梦想未能实现,现在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上兴趣班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意愿、精力,要与孩子商讨。而现在,有多少爸爸妈妈在选择兴趣班这件事上能随孩子意愿?大多数父母完全凭自己的喜好。
亲子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一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亲子关系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甚至是终身的,这个孩子是否有安全感、是否幸福以及他是否感到生存的意义都取决于亲子关系。所以学习如何做父母,学习用良好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父母自己的人格修养,是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学府小学,深圳,518000)
编辑/左文萍 卫 虹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