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
摘 要:当前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大学生的数量随之增长,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有用不同风俗习惯的各民族学生融汇在一起,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个体的差异性。这也导致当前的校园冲突事件增多,校园暴力问题时有发生。因此,本文从心理适应性的角度探究了当前的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具有素养、更成熟的高素质大学生,提高当前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校园暴力
引言
当前,校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公共问题,世界各国的学校中都存在着校园暴力的状况。所谓校园暴力,可以说是暴力固定发生在校园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其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学习与成长,也影响了学校的管理秩序。我国高校的校园暴力问题时有发生,虽然學校加强了管理制度,严肃了惩罚措施,相关的教育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策略,但是高校校园暴力事件仍然屡禁不止,其直接反映着我国高校管理制度的缺失以及教育体系中的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低下等问题。高校的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构成具有着复杂性,这也导致在文化与生活习惯方面许多大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往往在集中于一个班级、或一个寝室的时候会造成矛盾的冲突加剧,最终酿成校园暴力事件。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从而分析校园暴力出现的原因,最终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高效解决策略。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分析
适应性,是指一个人在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代表着其积极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及外在行为特征的能力。“心理适应性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许多从小娇生惯养的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生活之后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应问题所导致的。根据一份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自理能力差,交际能力薄弱,对自我价值的怀疑,以及失去目标的茫然。这些问题都是在当代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之后所集中变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所导致的。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极少,也缺少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课程培养,导致学生们在小学到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过相关的内容,到一个新的环境中无法很快地进行适应,也没有办法很快地调节自身的心态,在新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动物性:动物进入到陌生的环境中往往会表现的小心翼翼、风声鹤唳,非常容易受到惊吓并进攻性提高。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使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环境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贝,娇生惯养,不会洗衣服、不会做家务,导致学生们到陌生的环境中不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自理能力极差。同时这也导致了许多学生们在个人礼貌方面上存在着欠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以意识到许多“潜规则”,很容易因为自身的无心举动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另一方面,许多校园暴力冲突也涉及到了个性成长因素。一部分学生拥有其独特的习俗或是宗教信仰,这些文化方面的差异非常容易导致同学们的交往过程中踩到某些雷区。学生的组成成分复杂,这也导致不同文化、成长背景的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几率增加。在实践过程中,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障碍的普遍性值得关注,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中都处于焦虑、抑郁、人际交往存在障碍的心理状态下,这样无疑会导致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更加具有攻击性,更加的不够耐心,从而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
二、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预防校园暴力的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能进行正常的心智活动和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永恒的和绝对的心理健康是不存在的,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能获得完满的心理健康,或与自己的某些缺点与不足过不去。”心理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们慢慢培养、引导的。所以学校应该培养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人际交往关系积极与人交往,参加校园活动,正确处理学生们的感情,摒弃不良习惯。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校方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杜绝不良风气在校园的传播,多组织有助于同学交流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学习不同的文化,促进同学们之间互相团结。积极公正的处理同学冲突与校园暴力,用严格的纪律与处理结果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心情愉悦,积极面对生活,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化。
(三)落实校园安全制度
加强校园环境安全,不仅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同时要加强网络环境、校园制度的执行性。通过实行严格的校园制度,促使校园暴力减少。通过加强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宣传,使更多的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并学会预防校园暴力的发生,以及发生校园暴力时如何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四)帮助心理不适学生
帮助大学生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很多大学生都是初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大学生来到大学后,生活学习环境与原来有明显区别,所以具备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尤为重要。其次帮助学生学会适应不同的文化与环境,调整自我努力融入新的集体,学会积极的处理人际关系。最后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学习方向提高创新能力为未来就业做准备。
三、结语
高校是培养我国人才的基地,是社会未来发展的动力源头,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史琼.大学生交流恐惧与心理适应性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8):982.
[2]卢家楣,等.上海市青少年心理适应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8(6):1291.
[3]曾维希,张进辅.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异域文化下的心理适应[J].西南大学学报,2007(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