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上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学业水平的不一致性,所以要促使全体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是必要的,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高效的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我校数学组从去年开始尝试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两个班里,依据数学成绩进行分层走班教学,探索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分层走班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不断递进的机制,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分层走班教学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这一矛盾的教学策略,它是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层次不同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同一课题下两位不同教师所上的公开课进行分析比较.限于篇幅,本文把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加工整理如下:
1教学目标分层比较
分层走班教学,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目标分层呢?因为教学目标能够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什么样的效果,都要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原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是不同的,教学活动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案例中,A层次学生教学目标明显比B层次学生要求高.A层次学生注重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注重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B层次的学生主要通过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S=1/2absinC=1/2bcsinA=1/2acsinB这组公式,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转化为可适用公式的方法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这两种目标导向是从学生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从上课后的效果上看是适合学情的.A层次的学生“吃得饱”,思维向上发展;B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较好的应用教材(人教版A)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层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应做到“下要保底,上要封顶”,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对A层次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对B层次学生,要达到或基本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注重发展学生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的能力,逐步向A层次学生的要求看齐.
2教学过程分层比较
施教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施教过程是认识过程、心理过程、社会化过程的复合整体,分层走班教学有别于同一个班内的分层教学,分层走班教学中每一层学生内的个体差异性不是很大,基本上是在同一水平上,施教起来重点是关心整体学生的共同学业发展,对于B层次的教学来说,还是要发展一些有学习潜力的学生使之成长为A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1)课前导入比较
A、B两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同时复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任意角三角形面积公式,这个复习承前启后,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这两定理,同时为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做知识上的准备.B层次的教学多了一个引例,这个引例的作用是为了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教材中的三角形面积公式,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B层次的学生能自然的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学习.A层次的学生,数学素养都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直接利用一般的三角形引导学生用边角表示高,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的表示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能够自主推导出教材中的三角形面積公式,体现出教师对学情的掌控,从这两个不同的设计上看,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重要的是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就如再漂亮的蘑菇只要它有毒也不宜食用一样,所以分层走班教学就像“鞋子还是要选择合脚的穿”一样.
(2)新课过程比较
A,B两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对S=1/2absinC=1/2bcsinA=1/2acsinB这组公式进行探索和推导,A层次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侧重于过程性学习;B层次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推导,侧重于形成性学习与识记,在获得S=1/2absinC=1/2bcsinA=1/2acsinB这组公式之后,A层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已知两角一边”、“已知三边”的三角形面积进行探索,从而强化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强化了对三角形几何量计算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要求,在获得S=1/2absinC=1/2bcsinA=1/2acsinB这组公式之后,B层次学生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下,教师先讲解范例,然后学生完成同类型的变式练习,通过讲练结合,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完成在不同条件之下对三角形面积进行求解与运算,从而加强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较好地感知三角形几何量的计算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具体问题中主动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有更大潜力的学生,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使他们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能够提升到A层次学生学习的水平,总体上讲,B层次的学生能够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要求,
基于以上比较,在满足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施行分层走班教学可以让A层次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广度上发展得更好,促使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和要求迈进,可以让B层次学生能够放慢脚步接受新知识,学会新方法,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让一些学生逐步向A层次学习水平迈进,让他们产生强烈的进取心、上进心及竞争意识.
3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我校高一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实验的实施已近一个学期了,上文提到的只是一节课的比较,毕竟不同的课型需要有不同的设计,一节课不足以说明一切问题,而且我们还在摸索中前行,需要我们更多更好地总结经验,下面几点是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和思考:
(1)通过实践证明分层走班教学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可行性,教学越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效果越显著,分层有“度”,递进有“量”.
(2)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备课组的教师要精诚团结,强化合作意识,共同探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能力的要求,对方法的理解,简而言之,备课组的老师共同备课的时候,除了备知识之外,要重点备学生,了解学情.
(3)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实质上是对某个学科的学习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从目前的实验情况来看:A层次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有朝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是A层还是B层,一开始学业水平存在分化,且B层次学生的成绩分化得更加严重,这就说明学业水平较低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由于彼此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可能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存在向落后分子“看齐”的情况.
(4)关于分层测试问题,我们把握试卷的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综合题,其中基础题量占70%,对A、B两层的学生分别出两份试题进行测试,同时允许个别A层次学生考B卷,B层次的学生考A卷,对学生的测试不搞一刀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