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研究
——以国民党统治时期为例

2018-02-05 06:55李宏强彭志辉吴璇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李宏强 彭志辉 吴璇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近代(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国内外有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研究的文献;收集有关体育课程目标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研究的成果与论文及资料等,并对相关文献做重点阅读和学习,注意不同文献之间的补充,并做分析归纳和提炼。

1.2.2 历史研究法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有关史料,理清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背景、原因等。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形式对收集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体育课程目标等资料、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现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起源于18世纪中叶的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了冲破中世纪以来宗教对人们身心两方面的严重禁锢,提出了一些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观点,目的在于“把人的人格从社会习俗和社会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们希望教育能够接近自然,培养出“自然人”,使人的“内在自然”和“原始倾向”都得以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影响颇广的思潮。

什么是自然体育?威廉士当时解释为“体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是生命和生活。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是因为这些活动给予参加者的满足。它的一系列的活动,对参加者将附带产生:健康、技巧、良好的身体姿势、力量、耐久力,这些很多常被认为是直接的结果,可是很少能够得到;没有前者,后者就很少能得到,或者会早消失”。[1]吴蕴瑞、袁敦礼认为:“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和适应环境为工具,而谋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2]方万邦讲:“体育不过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体育之结果必须能达到教育之目标而后可”[3]。

2.1.2 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学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体育教育过程(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余锻炼、运动训练等)预期达到的目的或结果[4];季浏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5];杨贵仁认为体育课程目标是指期望学生通过对整个的体育课程的学习体育课程达到的最终目标[6]。张学忠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定义是在特定的教育学段,学校体育课程试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以及在体育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指标等方面,在其主动发展过程中试图达到国家所期望的水准[7]。

2.2 近代(国民党统治时期)颁布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

表1 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目标(1929年)

表2 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目标(1932年)

体育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分期及大体时间如下:[8]⑴清朝末期的体育课程(1840—1911年);⑵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的体育课程(1912—1926年);⑶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体育课程(1927—1949);⑷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课程(1949—至今)。我们在前文中曾界定近代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则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传入我国的,因此,本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近代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就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即(1927—1949年)。

1929年颁布的《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高级中学普通科体育暂行课程标准》等两个体育课程文件,分别提出了初中、高中的体育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发达身体,谋全体的正当发育;发展运动能力,养成运动技能,培养以运动为娱乐的习惯;培养诸多方面的个人品德和团体精神。中学强调发达体格,掌握技能,形成习惯(表1)。

1932年的两个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主要的特点是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以运动为娱乐的习惯”以及“掌握生活上所需之运动技能”。在中学提出了“锻炼体格,使身心发育健全,以作振兴民族之准备”。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表述(表2)。

1936年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仍然强调“促进发育,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公民道德,养成以运动为娱乐的习惯”(表3)。

表3 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目标(1936年)

1940年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主要特点是初中、高中目标表述完全一致。为适应战时的需要,在初中和高中提出了“训练生活上及国防上之基本技能”(表4)。

表4 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目标(1940年)

2.3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由日本传入我国,并伴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学校得到了广泛推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在国际提倡和平运动和国内反帝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下,自然主义体育思想首先由基督教青年会的干事麦克乐传入我国。虽然当时一些体育工作者出于振兴民族、抗日救亡的爱国热忱,提倡将中国武术和西洋体育合并为一,建立符合国情,以复兴民族为主要目的的民族体育,但是由于自然主义体育思想非常适合当时教育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形式主义教育的要求,从而在学校体育界广为传播与实施。所以,就体育课程及其目标而言,当时仍然是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占主导地位,课内外还是以篮球、排球、田径等近代体育内容为主。

2.3.1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积极影响

①由于当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张应从儿童的本能冲动、需要和兴趣出发,强调“儿童个性自由发展,这与当时新文化运动彻底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专制,强调个性自由、创造性相一致。而且,当时包括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在内的许多人,把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作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加以传播,北洋政府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对这一思想也大加支持,遂使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我国教育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完全改变了军国民主义体育呆板、枯燥等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体育教学气氛活跃,趣味性大大增强,克服了学校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娱乐不足”的倾向。对军国民主义体育完全抹煞教育的个人目的,是一个有力的纠正。

②根据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核心,强调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反对形式化体操,提倡自然体育活动,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和适当的环境为工具,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完成教育的目标,发挥体育在教育上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不仅仅局限在重视体力,强调身体操练的生物学方面,而且开始强调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教育和个人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来确定体育课程目标。所以,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和它相比,在目标的制定上摆脱了单一的体操科,目标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还首次提出从儿童兴趣出发来安排体育课程。这在当时是体育思想的一种飞跃。

2.3.2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近代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消极影响

从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等,为了冲破中世纪以来宗教对人们身心两方面的严重禁锢,提出一些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一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行文化侵略派大批传教士来到中国,设立学校,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以及美国基督教派到中国来的麦克乐较系统地把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介绍到中国并加以推广。纵观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史,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及其目标的影响最为突出。虽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应给予正确评价,但是由于它的历史局限性,导致它的某些方面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对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①自然主义体育过于强调体育的教育功能,造成了这一阶段的体育课程目标重点不突出、不明确,把体育课程等同于其它的一般课程,而忽视了体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把体育增强体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个主要目的抹煞掉了。

②自然主义体育认为:“体育应该发展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娱乐活动的技巧和对娱乐的态度”。所以在目标中太多的突出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以致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降低了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助长了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放羊式”教学的广泛盛行。教师上课不备课,基本上以篮球应付体育课,备几个篮球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难以掌握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不能增强体质,更难以达到培养社会责任心的体育课程目标,学校体育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不佳。所以,一定程度上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徒有文字的形式。

[1] 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7.

[2] 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8.

[3] 苏竞存.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89.

[4] 曲宗湖,顾渊彦主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8.

[5]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38.

[6] 杨贵仁主编.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

[7] 张学忠著.学校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1.

[8] 王华倬.中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9] 课程教材研究所.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3.

[10] 课程教材研究所高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97.

[11] 课程教材研究所.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5.

[12] 课程教材研究所.高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11.

[13] 课程教材研究所.《初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17.

[14] 课程教材研究所.高级中学体育暂行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23.

[15] 课程教材研究所.修正初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33.

[16] 程教材研究所.修正高级中学体育课程标准,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38.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大纲课程目标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