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541004) 郭铭恩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国家教育部门指出,要把现阶段强调成绩分数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化为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中小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影响其自身发展,使素质教育进程缓慢.下面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转化学生厌学的策略.
要研究策略,需先分析上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厌学学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辨正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厌学学生的成因,关键在于内因,对于厌学学生而言,内因就是他们对学习的认识问题,外因就是引起厌学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就是学校教学的环境和社会对学习起影响作用的环境.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认为,总的可大概归结三个方面导致学生厌学:一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中小学生意志力不够,缺乏学习的方法和兴趣;二是目前老师的教学不是很清晰,学生对知识理解并不到位;三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健康.
单从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厌学数学原因大概可归结为三个方面:
根据新课标数学方面的要求,学生需获得必要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理解基本数学概念本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然而,不同于生物历史等与日常生活、百科知识联系密切的学科,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要求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概念时,伴随的通常是抽象的理论理解,缺乏日常生活的联系.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便逐步下降.
数学有难度,新课标数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思维能力,包括:①逻辑推理;②运算求解;③空间想象能力;④抽象概括,类比化归能力;⑤推理论证等能力.这几种能力,非简单机械记忆就能掌握,需反复训练才可提高.较大的难度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学习裹足不前的思想,缺乏成功感,从而厌学数学.
由于数学的知识结构同化与数学能力的提高都依赖大量的训练.从而数学训练量较重.有时,一道中等难度的解答题都可能耗去学生半小时的时间,而大部分教师的日常课堂训练与课后作业量都相当于几道解答题,导致学生未能系统地、完整地完成数学训练.渐渐地,部分学生产生“反正怎样都做不完、做不对,索性不做了”的想法,从而厌学数学.
分析完厌学数学的原因,接下来就需“对症下药”,针对各个原因的情况进行转化策略的研究.在对厌学学生的转化工作中,首先要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认识,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厌学的意识消失于萌芽状态之中.以下分析策略,纯属抛砖引玉.
转化学生厌学数学情绪,首先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数学也有其独特魅力,趣味的地方.
(1)数学教学尽量联系实际
数学概念理论跟日常生活连接,学生会产生兴趣.如讲授“集合”时,可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或地形环境,对名山大川进行归类组成集合.然后对集合进行交集,并集,补集等运算.这些熟悉的分类迅速拉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容易地掌握集合各种运算.
(2)数学教学需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
数学教学尽量联贴近学生兴趣点,甚至熟悉游戏进行教学.如学习“二分法求零点”此章节,可参考电视节目“非常6+1”,设计游戏如下:每组派一名代表,对几种价格100元内的商品进行估价.估价时,代表说一个价格,老师说高了或底了,然后学生再说新价格.直至找到准确价格为止,那一个最少次数找出正确价格算赢.通过找价格的过程,学生自主积极思考,归纳出二分法求解的思维,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男同学喜欢战略游戏,故讲授“线性规划的应用”时,可把问题设计成战略游戏:
例1 游戏中,你正指挥军队摧毁敌军基地!现有资源3800金,你能生产两类兵种攻击敌军:铁甲战士,战斗力30,需200金;歼击战机,战斗力40,需300金,能对空攻击.当总战斗力至少450,且至少有4架歼击战机消灭敌军空军部队时,能摧毁敌军基地则最少生产多少铁甲战士和歼击战机时,能以最小资源,击败敌军?
这虽然是一道线性规划的应用题,但由于它的游戏背景,学生参与解题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通过分析解题过程,学生体会到线性规划的实际意义与限制条件(实际资源限制,整数单位限制等条件).学习效果比“甲乙厂产A,B物品”之类问题要好.
(3)数学教学适当利用幽默的语言与类比
语言的吸引性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方法.如学生常误认为零点是点,截距是距离等似是而非的概念.教学时可这样讲:“零点不是点,截距非距离,可怜它们被代表了.”学生笑后,对此易混的概念变得较清晰.
又如讲授“直线方程时”,可类比武侠小说中“独孤九剑”的概念.小说中,独孤九剑是见对方什么武器就出什么式,如破剑式,破掌式等.而5种直线方程就是“直线五式”,也是题目出什么招就出什么式,题目条件给了点和斜率就用点斜式,题目求截距的就设斜截式或截距式,等等.把武侠小说见招拆招的思想引入解题中,既能吸引学生兴趣,提高积极性,又能轻巧地把直线方程的应用思想渗透其中,从而取得良好效果.
启示 提高兴趣是转化学生厌学的基础,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思考,抓住学生兴趣点.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学过程中单一地坚持以数学理论本质的高度来教学,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初中教学虽有涉及二次函数的概念,但若讲授时把函数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提出,学生没学过集合的相关理论,理解非常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故需对某些知识化难为简,尽量从学生容易接受的思维区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增强学习数学动力.
(1)解构简化数学概念
以“复合函数”教学为例.高中学生在学习形如y=f(g(x))类复合函数时,都遇到很大问题,分不清哪一个函数与哪一个函数复合,解题时无从下手.教学时,可以利用“函数框图填空”的思维教学,易于学生理解.
如f(x)=lgx,对应关系可看做f(□)=lg□,左边“□”填什么,右边“□”就填什么.
又g(x)=x2-2x,对应关系可看做g(□)=□2-2□,故复合函数y=f(g(x)),相当于对f(□)=lg□同时填入g(x):
反过来,复合函数 y=g(f(x)),相当于对 g(□)=□2-2□同时填入f(x):
这样,哪个函数与哪个复合,一目了然.
另外,遇“已知函数y=f(x),x∈[0,2],讨论复合函数y=f(2x)定义域”问题,也可利用上述思维技巧:
把y=f(x),x∈ [0,2],看作y=f(□),□ ∈[0,2],故
上述思维技巧虽然不够严谨,但对学生理解并应用函数有很大帮助.
又如,讲授立体几何章节中“空间平行“问题,学生常对各种条件谁推导谁迷糊混淆.故可引入基本脉络图:
先把“⇒”看作建房子过程:
把“线//线”看作是已有一层地基,①把证明条件“其中一线x∈平面”看作建房钢材,则“线//线”+“线x∈平面”=“线//面”,建起了二层建筑.②再把“线//面”看作已有二层建筑,证明条件“相交直线//面”看作建房钢材,则“线//面”+“两条直线相交”=“面//面”,建起三层建筑.
反之,“⇐”看作拆房子过程,同上分清“已有层”和“拆房条件”即可.这样整个证明体系就形成,学生也较易梳理各条件结论关系.
(2)强化数学模块间的联系
高中数学课程以模块和专题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注意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类比,联想,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体会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知识模块讲解时,要梳理该模块内部与不同模块间的知识联系,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地位,帮助形成合理认知结构.如讲授不等式时,注重几个不等式(如基本不等式,柯西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间联系以及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联系;又如讲授空间向量坐标系时,注重空间坐标系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模块的联系;此外,教学上还要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现实世界的联系.如三角函数与电磁波图像的联系,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的联系等.
(3)利用口诀,归纳通性通法
数学概念与思维方法较多,学生容易混淆甚至遗忘,这时,对通性通法,可归结口诀来记忆.如三角诱导公式的“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函数单调性的“同增异己减”等.除了已有的口诀,教师也可利用自身经验想法进行归纳.如讲授“对数及对数函数”章节时,常需讨论对数logab的正负问题.通常地归纳是这样:“a,b>1,对数是正数;a>1,0<b<1,对数是负数;0<a<1,b>1,对数是负数;0<a<1,0<b<1,对数是正数”,极其罗嗦难以记忆.其实可以这样教学:把logab看作人,a,b看作人的两脚,负心汉logab脚踏两船(即a,b位于1的两侧),故此时logab为负数;而正直的logab两脚专一(a,b位于1同侧),logab为正.往后学生一遇到类似问题,想起“负心汉logab脚踏两船”这句话,马上会心的笑了,并熟练掌握判logab正负方法.
启示 提高学习成就感是转化学生厌学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多从学生认知角度去设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培养学习成就感.
虽然数学教学有句名言:“数学是练出来的”.但过多的训练量,会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对作业训练马虎了事甚至不做.造成反效果.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调整数学训练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加强一题多解.学生把要训练的概念技巧放于一题,不再重复出题考察.如高三第一轮复习题:
例2 已知x2+y2=1,求x+y的最大值.
二是加强多题一解,关键抓住变式训练.变式训练让学生完成一题后,马上可以用原题的结论,原题相类似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变式题,节省学生思考新题目、解法的时间,节省重复无谓计算.只要运用得当,在同样达到学生认知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完成相同量变式训练题比完成相同量联系不大的训练题时间要快三分一以上.
三是分层训练.对尖子生与学困生的训练强度不能相同.同样一道解答题,教师可分割几个小问题,尖子生全部完成,中等生完成一半,学困生完成第1,2个问题.如08广东高考题:
(1)求满足条件的椭圆方程和抛物线方程;
(2)设A,B分别是椭圆长轴的左、右端点,试探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指出共有几个这样的点?并说明理由(不必具体求出这些点的坐标).
训练时,要求尖子生完成整题;中等生完成第(1)问;学困生则提示先求出过G点的切线方程,再尝试完成第(1)问.这样,学生都能在相同时间下完成属于自己能力范畴的训练.对部分能完成第(2)问的学困生、中等生,还提升了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成功感.
启示 适当调整训练量,让学生多做适度有效的训练,是转化学生厌学的重要方法.而学生在“训练应付自如”的心态下,能保持较旺盛学习积极性.
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学生厌学成因,厌学程度各种各样.而解决学生厌学的方法也不止从教学入手,需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使用.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不应只停留在教育专家与学校的参与,更多需要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机构,政府部门甚至全社会的全方位参与,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出现,为解决学生厌学提供有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