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霆昭
在高中语文教学及高三语文复习中,师生在文言文板块花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高考时,做文言文试题又花了较多的时间(高考平均一分题一分钟,但大部分考生需27-30分钟做19分的文言题),挤占了其它题的不少时间。其结果仍是一个丢分较大的题,其丢分率仅次于诗歌题,真是得不偿失。
要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办法是有的。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摸索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在此与同仁分享。
一、提升教师的文言功底
作为老师,高考120个实词,你掌握多少?高考18个虚词,你了解多少?初高中教材中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不借助任何工具书,你能发现吗?初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借助任何工具书,你能逐字逐句翻译吗?教材之外的浅显经典文言,不借助工具书,你能基本读懂吗?
最后一项你可以做不到,前几项你必须做到。试想,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你居然不懂,你怎么能教给学生呢?我见过遇到文言文,就让学生自己查工具书看翻译,撒手不管的教师;我见到过遇到文言文就从《教师用书》上抄出几个必须要讲的实虚词特殊句式,照本宣科,而学生问到工具书上没专门讲解的实虚词句式时,就以“这不要求掌握”搪塞的教师。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180个实词,每个实词有哪些用法与意义,你必须熟记:18个虚词有哪些用法,你必须熟记:高中生要求掌握的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文化常识,你必须理解并掌握初高中教材里出现的所有实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你也必须能解释清楚,虽然它已经超出考纲范围,但学生可能会向你请教,答不上来,学生看不起你,也不再信任你。平时,多读些古人经典文章,既提高你的思想水平,也积累了文言词汇。
二、提高教学实效
文言教学,逐字逐句带着学生翻译,短课会变长课,固然不可取。但教师必须找出文章中必须掌握的实虚词和句式,和学生一起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其次要求学生做到所有词句都能译为现代汉语,如有疑问,向老师请教,老师必须能解答,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文言功底,初高中教材文言文中所有实虚词句式都能说清楚;再次,文言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必须找出来给学生讲解。
讲解实虚词句式时,教师应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要求学生翻译出来。翻译中要求联系语境,尽量直译,做到信达雅,如遇直译出来的句子不通顺,或有语病,提示学生,词语意项选择是否有误,词语是否出现活用,原句是否缺了成分或关联词,语序是否出现倒置,如果都不是,在准确表达说话人的思想与情感的基础上意译。翻译中如有陌生词汇,教会学生根据语境大胆推测,如果都推测不出,照写出来(这类词语往往不会是采分点)。一句话,结果以通顺、完整、准确(情感与思想的准确)为标准。长期训练,养成习惯,翻译题基本丢不了分。
文章里出现的文化常识,要求标注出来,并利用工具查找,并根据语境确定含义,高考文化常识不会超出教材范围。
有些文章后面的练习里有断句题,练习时,要求学生尽量用翻译确定断句。翻译不了的,才根据主谓宾、虚词、对偶等等方法做出判断。训练多了,技巧自然就有了。
注意文章内容和技法的鉴赏。不少老师教学文言文,认为关键是语言,文学的东西就不重要了。首先,高考文言这个题,有对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而其陷阱,基本与论述类文本考法无异,张冠李戴、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等等,要带着学生概括文章内容,适当设题练习;其次,作为语文教学,了解并鉴赏文章内容,也是必须的环节;第三,要对文章技法进行鉴赏,鉴赏文言文的思想与技法,还能提高学生思想水平与写作水平,虽然,技法在高考文言题中没直接出现,但对其他题型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三、强化做题训练
万事俱备,来说东风。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已经有了,现在来说说怎样快速高效解答高考试卷中的文言题了。
不少考生,要么全文认真翻译一遍,再看题做题:要么先看试题,读一个题,就从文中找一个题。前者浪费了很多精力,耗时,且精力被分散了,准确率反而低了后者,每一个题都要大段大段地看文章,找答題区间,往往同样的内容看过几遍,浪费时间,其次,断章取义,割裂了上下文,准确率同样很低。
与试题无关的,你细细品读干嘛?这不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同一个地方,你无数遍读它干嘛?何况上下文没看,这不是断章取义吗?
笔者以为,做题时,先看内容概括与分析题A选项,然后从文中找答题区间。不过记住,要从文章第一个句子开始看,理着思路看,不过不用翻译得那么仔细,看懂大意就行。直到找到了A选项的答题区间,这时要仔细读了,认真翻译,比较选项与原文有无差别。判断了A选项的正误,继续往下看,依次B、C、D选项,方法同上。看文章时,遇到专用名次要勾出来。
那么断句、文化常识、翻译几个题是不是又得读一遍文章?也未必。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在原文中没有标志,必须理着文章找,而断句题有“一”,文化常识有“.”,翻译题有“一”,一旦读到有这些标志的地方,属于答题区间了,必须精读,顺道就把这三个题做出来。其中文化常识题也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做完了,其他三个题也就做完了,不用反复看文章,节约了时间:与试题无关的地方,粗读,有关的地方,精读,这既节约了时间又集中了精力。
而具体到做每个题的方法,提示学生,其技巧与平时训练时的方法一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