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会
在“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以往初中语文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改进。但就现阶段的教学而言,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由于部分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教育精神并未完全理解透彻,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教学手段的花样百出和构建浮华热闹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能力依然遭到扼杀。在课堂中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常常会遭到教师的反对,这就使得学生越来越不愿意思考问题,甚至失去了思考的动力。因此,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巧妙解决问题能力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研究与实施十分有必要。
一、激趣导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问题”的问与答来进行交流和互动。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时,能够提出比较有创造性的问题,这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在预习时对文章的深度思考。为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导向就必须十分的明确,以达到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又能为他们解惑的目的。
由于初中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精心的设计新课的导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氛围,为学生自然生产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空间,学生对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欲望,使得他们能够在紧张学习之余,始终能够保持思维高度集中和极其活跃的状态。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呈现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仿若身临其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进入到需要解决问题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老山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当时红军战士所处的困境及不畏艰险的精神。教师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假如在一次旅游被困住时,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过夜,但是路只有一尺宽,只要一翻身就会立即掉下悬崖去,而且路上还有很多石头非常的不平,让你在这样的环境下睡觉,会有何感觉呢?想象并且思考,当时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过夜,而且食不裹腹,他们的感觉又会是怎么样的呢?进而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的实际情境中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质疑提问,启发学生善于和敢于发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引导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质疑,或是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最想、最值得探究的问题,并且准确的将问题表述出来,教师再阐明寻找问题解决方法的途径,这样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呢?
1.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指导从文章的词句入手,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提问,如教学苏教版《藤野先生》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课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是为什么在文章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呢?(2)在文中作者写自己“弃医从文”和文章主题藤野先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在藤野先生聽到“我”要弃医从文时,为什么会流露出哀伤的神情?教师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明处。
可以从文章的整篇布局和主题入手,掌握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于记叙类的文章,学生可以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描写方法等方面去发现问题,像这样的文章,首先的问题就是:“用你的话复述文章内容,要完整。”接着问:“文章哪些地方使你感动?”根据说明文的问题特点,问题是:“说明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说明的方法有哪些?”有关议论文特点的问题是:“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文章用什么论据来论证,怎么论证?”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章中都能够很好的把握,并且具有一定的思维模式,这样才有发现问题的动力,才能转化成能力,这也是学生从知识向能力迁移的重要途径。
2.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发现问题后,便是提出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会提出问题是开展“问题教学”的前提条件。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提出问题有一种畏惧和害怕的心理,他们怕讲错或讲不好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甚至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这就使得有的学生即使发现了问题,但也不敢提出问题,为此,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发现问题更加的困难。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消除他们畏惧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他们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与探讨,积极的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敢于求同存异,提出不同思维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疑问都一一解决。为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在自主预习课文后,安排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主要问题集中解决。此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需要开展课堂讨论,教师可以将决定权交还给学生,让全班的学生进行公平的竞争与评判,然后最后在“中标”而出的问题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公平性,而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的尴尬,从而有利于问题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探究答疑,发挥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是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并且学会倾听问题和表达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探究
在确定问题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进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累积得到迁移运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弄清楚课文中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怎么写?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问: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特点进行提问,最后提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是如何表达情感或描写人物的?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材料的选择、情感的表达、详略的安排、写作的手法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通过比较大方向上的问题引导,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7,这两个问题一问,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与文本内容进行对话,第二个问题在文本的基础上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在流放期间的作品,就能让学生更加深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
对于学生在独立尝试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对于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是不同的。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更加透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都市精灵》这篇课文时,乌鸦本是喧闹之物,可是在文中的第四段为什么却说“它们……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智慧共享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文本内容。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的探究。这种探究形式注重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自主、讨论等方式来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学”的模式已经逐步的深入到初中各门学科的教学中。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才处于起步的阶段,不仅需要细致的教学方案,而且如何在“问题教学”中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并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值得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