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学芳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相当多的做题、讲题现象。其实,语文作为一门中国学生的母语学科,即使为了应对考试,现在语文考试中的很多核心问题也不是靠做题所能解决的。笔者在近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主题化单元编排的特点,尝试运用主题阅读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顾名思义,主题阅读就是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开展广泛阅读,注重学生语言思维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的一种教学形式。主题阅读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成长体验,关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语言实践即语言表达,包括仿写、续写、改写、随笔等形式的书面表达,也涵括对作品的赏析以及相应场合下的口语表达训练。在主题阅读中,有意识地设计语言實践活动方面的内容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从本质上将语言教学进行返璞归真。那么,我们如何基于主题阅读,促进语言实践呢?
一、基于主题阅读,以细腻解读促进口语表达
“人生体验”富有哲理,启发成长,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会存在的心路历程。因此,我们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围绕本单元的内容设计了“人生体验”主题阅读单元,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本单元共涵括刘心武的《错过》、莫怀戚的《三步》、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臧克家的《有的人》等四篇经典现代文,其作者都是著名文学大家,语言风格各有特点,情感表达各有侧重。而这种语言和情感差异正是我们实施本单元教学的宝贵资源。为此,笔者以“作家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的差异”为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之后围绕问题进行口头表达。学生因为先前对该主题文本有了充分的细腻解读,加上“人生体验”的话题与学生成长紧密联系,因此表达时出现了“有话可说、表达丰富”甚至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效果,一些学生甚至还出现了“文学化表达”的效果,克服了原先表达时“内容断续、干巴零散”的现象。由此可见,当学生进行了一定数量的主题文本阅读和细腻解读后,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提升。
二、借助主题阅读,以句段批注促进对比赏析
对生命的赞扬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笔者精选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等几篇文章共同组成“生命之歌”主题阅读内容。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是作者借助身边的事物表达对美好生命的呐喊,一组组美丽而平凡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形成一行行慷慨激昂的文字。对初中生而言,完成这类文章的赏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为此,笔者选择“句段批注”这种容易操作又能产生明显成效的形式来训练学生赏析文本的能力。所谓句段批注,就是针对不同文章在表达方法、反应主题、语言特点、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相似语段进行赏析。具体来说,就是先在几篇文章中确定一个赏析的角度,根据确定的角度在相应文章中逐篇选取相应片段进行欣赏、批注、比较。如果学生一开始对这样解读文本的方法比较陌生,教者可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按教者示范程序逐步进行。因为有比较、有区别,学生理解和认识文本的程度逐渐加深,语言表达能力也就在精彩的批注中持续提升。
三、根植主题阅读,以对比欣赏促进主题写作
在学生完成《台阶》一文内容的学习后,笔者及时补充了《背影》《故乡》等文章设计了主题阅读课。《背影》和《台阶》都是描写的“父亲”形象,但《背影》更侧重于突出父亲的背影,反应了父亲深沉的爱;而《台阶》则更侧重于突出父亲想要受人尊重的心理,反应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执着追求。《故乡》和《台阶》都反应了对农村问题和农民命运的思考,但《台阶》则侧重于对普通“人性”的思考,而《故乡》则反应了作者对”国民性”的思考。在主题阅读课中,笔者具体操作是这样的;首先,要求学生对这几篇文章进行句段批注,对比赏析,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次阅读,注意总结其写作特色或有点,以留作学生行文示范。再次,引导学生回想身边的人和事,感受身边的物和情,反观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自选题材,自主立意,完成自主写作。这样,我们就将主题写作根植于主题阅读,将两者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一定有显著提升。
总之,基于主题阅读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发展,要进行细腻的文本解读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相似主题的不同文章进行句段批注增强学生对文本的对比赏析水平,以熟练的对比赏析技能促进学生主题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上综合手段,我们很好地将主题阅读和语言实践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形成相处促进、互补互利的读写一体化教学体系。如果说主题阅读是一方广阔的天空,那语言实践就是天空中那道最靓的彩虹。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要求,着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把握主题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原则,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实践技能的发展,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