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保证高职类院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我们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仍有很多问题产生,突出体现在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差、贫困生资格认定困难、贫困生资助体系尚不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缺乏统一管理。因此,我们应该构建宏观信息资助体系,建立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档案制度,重视贫困生心理教育,建立贫困生“对口支援”制度。
【关键词】高职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政策执行
伴随着中国的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时代,中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收费制度、就业制度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加上东西部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等学校校园的贫困生规模不断壮大,尤其高职类院校中贫困生人数较多,因为经济原因他们承受巨大压力。所谓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人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基本费用。奖、助、贷、勤、补的资助体系目前已经在大部分高职类院校形成。但是在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
1 高职类院校贫困生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1 贫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差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学者重点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国家采取了很多保证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的救助政策。但是由于贫困生数量逐年增多,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经济原因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反面的诱惑因素,会使很多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发生变化,容易波动不安,不能正确分析、理性看待贫困问题,从而产生不良心理倾向。目前,高职类院校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重逐年提高,由于家庭环境和特殊的生活经历,贫困生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生极易容易出现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1.2 贫困生资格认定困难
贫困生通常可划分为家庭特别困难和家庭一般困难两类。在实际操作中,众多高职类院校主要依赖于以下三个方面认定贫困生:一是,学生是否能出具乡或镇及以上民政部门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二是,贫困证明或低保证明;三是,各种费用的支付能力及个人日常花销。出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对学生的认定工作不能进行有效的量化,所以在资格认定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困难学生,因为能够开具符合要求的相关证明,就会得到有关部门的相应资助。而有些困难学生,则因为无法开具相关证明,而被拒绝在国家资助的门外。
现在贫困生认定一般是由辅导员、班主任来完成的。认定主体一般都是辅导员,但是辅导员事务性工作量非常大,除了管理所带班级,还要做好日常学生管理,辅导员不可能有时间对每个困难学生在经济方面有一个全面认识了解。而且贫困认定工作要求时间非常紧急。
1.3 贫困生资助体系不完善
贫困生资助的方式主要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和临时困难补贴,这些资助方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生暂时缓解生活压力,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问题便突显出来。现在申请助学贷款,可以在学校和生源地,但是在学校申请助学贷款的过程中,由于名额分配和还贷的压力,高年级学生的申请名额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会缩减;在助学金和奖学金分配上,学校也更倾向于低年级的学生。并且,很多高职类院校助学金和奖学金的发放在很多时候都以成绩为衡量标准,许多贫困生因为成绩差往往不能获得。
1.4 贫困生资助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高职类院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绝大多数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基本体系,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各个高职院校除了严格执行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本校自己也会采取一些措施对特殊困难学生进行学校资助,可是在资助工程中仍会出现一些资助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比如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有南北、东西地区发展悬殊,仅凭家庭人均月收入来判贫困生,会让许多相对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资助。而且许多高职类院校办学主要依赖于学费,因为经济有限能够用于贫困生资助的就相对较少。
1.5 贫困生诚信意识缺乏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影响,许多家庭富裕的学生假冒贫困生,通过生源地社会关系开假的贫困证明。冒充贫困生骗取助学金。还有真正的贫困生碍于面子和自尊心,怕别人因为贫困轻视他,所以不去申请贫困补助,也得不到资助。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诚信意识缺乏,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不到位。
2 解决高职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中问题的对策
2.1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院校应该加强贫困生的心理教育,加强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普及。如果贫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进行及时干预,进行疏导,把不良心理扼杀在萌芽期。学校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利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树立正确的典型,发挥正面人物的榜样作用,激励贫困生增加自信,独立自强。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2 构建贫困生信息体系
建立完备的贫困生资助信息体系。一方面,采取问卷调查法,建立贫困生档案,从中学时代的记录跟踪到大学,并且不断完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在评选贫困生时要广泛参与、充分的听取意见,班级同学都要参与测评,通过对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了解,摸清学生的真实经济情况,建立起贫困生、特困生、残疾生、孤儿生档案,并且定期跟踪,定期进行更新。
建立一套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贫困生认定办法,建立贫困生档案,对每个贫困生的个人信息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贫困生进行动态管理。做好贫困生公示和后期管理,贫困生一经认定,要加强全程跟踪与监管,保证认定公平合理,辅导员、班主任对困难学生审核要严格,要听取班干部和普通同学意见,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消费状况。要深入学生寝室,越细越好。同时对于假冒贫困学生要给与严格的惩罚,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2.3 建立贫困生“对口支援”制度
高职类院校应建立贫困生“对口支援”制度,在不违反教学规范和用人制度前提下,可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学生,用人单位负责贫困生上学期间的资助费用学生结业之后到该单位就业。这种双赢模式既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同时又可以保证用人单位的人次需求,学校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实践基地,增加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机会,企业给予一定补助。
2.4 加强诚信教育
高校要加大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诚信意识的教育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诚信文明的新风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理解金钱是小事,情谊是大事。同学之间真挚的情谊比金子还可贵。要做到互相爱护、互相关怀,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要从长远品格评价考虑。要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贯穿到整个资助过程始终。
2.5 建立多层次的助学体系
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除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们说仅仅靠国家和学校的支持是不够的,慈善团体、企业、毕业校友都應该被动员,一些爱国华侨、热衷公益的企业家,对母校有深刻感情的毕业校友也都加入到队伍中。因此,高校要开辟多条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助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毕鹤霞.高职类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位差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01.
[2]石玉威.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分析[J]学园.2015.4.
[3]张立鹏.资助体系下高校贫困生思想变化及对策研究[J].教育学论坛.2016.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