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2018-02-03 20:19李营伟索理
考试周刊 2017年94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不足艺术设计

李营伟+索理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了结合,以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但目前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不足;措施

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与艺术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还需要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注重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使得学生在工作室中能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社会实践。在工作室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校外的老师或者专家对学生进行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与就业直接联系在一起。虽然目前许多高校都大力支持这种培养模式,但是该模式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 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

虽然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仍然是以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实践教学的次数和内容都不丰富,并且次数较少,学生很难从实践教学中学到有用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有关艺术方面的实际技术操作时,仍然是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同时工作室中教师的教学内容陈旧,每年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实际艺术作业中没有创新的理念。

(二)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由于當前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量逐渐扩大,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从而引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培养艺术生实际设计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创立合适的学习环境。但是在我国各个地区,该人才培养模式正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许多内容和问题上都不太熟悉,例如如何建立和谐稳定的工作室、如何提高学生在工作室中的学习热情、如何保障工作室的顺利进行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高校带来设计和资金方面的困难。并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关于高校工作室明确的有关规定和制度,这给高校对于工作室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经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还出现了工作室周期短的问题,也就是说有些高校无法把工作室发展下去。

(三) 教师能力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逐渐减少

高校工作室的指导教师门槛较低,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过来的,因此这些老师本身就缺乏艺术设计的实践内容,无法满足工作室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这对高校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存在消极影响。同时在许多高校的工作室中通常实行一对一教学制度,该教学方式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该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把学生们放在一起,要求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相关经验,那么他们必定会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交友,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也进一步导致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下降,因此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必定会有需要和别人一起完成的工作,如果团队合作能力没能得到尽早的锻炼,那么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中也是有问题的。

二、 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一) 丰富工作室制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

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中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因为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学生在学校把知识都学牢固了,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竞争优势,因此工作室制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作室制人才培养的教学中应当结合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方面选择适合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上手的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校可以要求工作室每教授完一个有关内容之后进行一项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加强实践操作。此外,工作室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采用现代先进设备进行科学化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当今社会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在哪一方面缺少人才,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向这个方向培养。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更多的艺术设计内容,让学生不出工作室也能感受到实践。

(二) 确立合适的管理制度

高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缺陷。目前,在许多高校工作室中仍然出现一个教师担任多个职位的现象,导致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力不从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大大降低。因此,对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为开辟舒适合理的工作室教学环境高校应当投资合理的资金。其次要确定工作室中各个老师的工作任务以及管理范围。然后要不定期聘请艺术专家在工作室中进行专门的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最后增加学生的实践次数,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艺术灵感,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校对于工作室的运营要进行合理的干涉,保障不出现虚假的工作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 提高学生的能力测评标准

目前,许多高校艺术专业工作室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降低学生的能力测评标准,基本上都是进行自己设计的能力测评考试,导致学生课堂效率不高,产生混混就能够通过的想法。因此,高校的艺术专业工作室应当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标准,不仅要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提高测试的难度,将学生带入一个相互竞争的平台上,要学生意识到社会的残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的每一阶段教师都可以安排一次测试,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警惕性。

三、 结束语

高校艺术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和学校应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改进。

参考文献:

[1]郭欣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4(12).

[2]孙以栋,应华东.高等院校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4(1):54-55.

作者简介:李营伟,索理,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陶瓷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不足艺术设计
《星.云.海》
《花月夜》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