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語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弄清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前提,直接关系到语文教育的方向,因而多年来语文的性质一直成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
关键词:语文;性质;工具性
一、 语文教育现实中对语文性质的认识
我们当下的语文教育虽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语文教育的现实中,在性质天平的认知上,人们还是更看重语文的“人文性”。过高的扬语文“人文性”旗帜,势必忽略对语文“工具性”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文教育科学化进程。
现实的语文教育中人文教化是主要的、外显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退居其次,是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这恰恰是颠倒了顺序。文章理法、语法以及修辞等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较能形成科学的系统,应该成为语文教育中主要的、外显的部分;而人文精神的培养则往往很难系统化和规范化,恰恰是通过不知不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只需选用旨趣纯正而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章就可以了。
二、 语文“人文性”辨析
语文教育当然应注重语文的“人文性”,但是我们不能将思想政治教化等同于人文性。思想政治教化、泛人文化是语文教育前进的阻力。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正确的方式来体会文章的情感,以及如何运用正确的方式来表现情感。而不是将情感固定化,以及直白教化。这不是语文教育所说的“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应当是“思想性”“审美性”“情感性”的综合。
三、 语文教育应更强调语文的“工具性”
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即语言和文字,语言文字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交流都少不了它。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语文的社会功能就是交流思想感情。吕先生的观点指出了语文的本质特征。他强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要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是通过学习语文要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有效的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它包括汉语语法、修辞以及文章理法等)的内在规律,使之成为有机的系统。有效掌握了这些系统性、规律性的语文知识,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工具”才能发挥它的实践价值,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张志公先生说:“无论说话、听话、识字、读书、作文,能力怎样一步一步提高,应该有一般规律可循。摸清楚这些规律,运用它,设计出训练的途径、步骤、规格和方法,就能大大减少教学上的盲目性,提高效率。”
尽管我们说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笔者认为工具性才是语文学科性质中最核心的部分,它应当是人文性的基础。因为倘若没有掌握好语言文字运用这个工具(工具性),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深刻体悟以及丰富表达(人文性)会大打折扣,甚至无从谈起。“对一个缺乏听、说、读、写基本语文能力,不具备驾驭语文工具的人来说,言语作品无论具有多么伟大的人文精神、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对他都是不起作用的,都是外在于他的精神世界的。犹如一个缺乏音乐细胞的人无法感受伟大的音乐作品一样,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是不起作用的,都是对牛弹琴。”
另外,工具性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性,也就是说只有语文学科具备这样的性质,在这个性质上别的学科无法替代。但人文性只是语文学科的一项属性,并非根本特性,因为如政治、历史、哲学等这些学科也同样具备人文性。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当中必须特别强调和重视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教育中应特别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也是由语文学科地位决定的。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正因为此,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它的“工具性”便凸显出来。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学国文教材不宜采用小说》中说过:“学生须有相当的欣赏美文的能力,我是承认的;但中学目的在养成常识,不在养成专门的文学家,所以他的国文教材,当以应用文为主,而美文为附。”“除却高中里头为专修文学的人做特别预备外,我以为一般中学教材,应用文该占百分之八十以上,纯文学作品不过能占一两成便了。此一两成中,诗词曲及其他美的骈散文又各占去一部分,小说所能占者计最多不过百分之五六而止。”他进一步强调“学文以学叙事文为最”。梁启超先生的这些主张恰恰表明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并凸显了语文“工具性”的重要性。
总之,语文教育从工具性到人文性就好比一个正金字塔,工具性是稳固的基石,人文性是绚烂的塔尖,从稳固的基石通达绚烂的塔尖,即使步履缓慢,也终究到达。然而,若颠倒了次序,从人文性到工具性,则像一个倒立的金字塔,根基不稳,摇摇晃晃,恐怕很容易倒塌。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关于语文教学中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79(2):80-84.
[2]倪文锦.我看工具性与人文性[J].语文建设,2007.
作者简介:
朱亭曲,安徽省安庆市,安庆师范大学教务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