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2018-02-03 01:07李兰华
考试周刊 2017年8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摘要: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旧有模式,最大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新人才,通过问题导学,以发现问题为教学契机,以问题探究为教学核心,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最大化创设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理念下,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展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导学,以问题为教学契机,以问题探究为教学核心,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充分感悟、体验的基础上展开多元对话,激活课堂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依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最大化创设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质疑是问题萌生的源头,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针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杜威曾提出过“探究—发现”式情景学习方法。布鲁纳又提出“发现学习”模式。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为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做起:

一、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学习团队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模式,新课改下的课堂模式,是生生互动式师生互动式的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所在学校目前的班级组建属于六十人以上的大班额,我们以前进行过有关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的课题研究,经过试验,得出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就是便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组互动中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二、 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依据自己所带年级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信息积累等方面对班内学生进行分组搭配,组内成员优劣组合,有意识地关注指导能力较弱的同学,陪伴指导预习,鼓励发问探究,用心倾听,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与主张,教师有意识地暗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评价,都是对提问者的肯定鼓励,在预设问题时,注意分层推进,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互动,敢于质疑,勇于发问,积极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 创设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迁移拓展,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重视实践探究,将教材知识生活化,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视听感触,让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情景之中,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地理,在待人接物中,渗透思想品德价值观,教师有意识地组织课前辩论会,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因势利导,注重教材生活化的处理,设计一些实践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家庭用电,厨房生活,衣物清洗小窍门等,在实践中探究事物的原理,学有所用,小小的成就感,为学习平添动力。

四、 注重思维方法的有效渗透,培养思维品质

利用教学素材,激发联想想象,培养逻辑思维,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引导暗示学生提问时,能围绕教材核心,依据学习目标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切忌盲目提问,偏离教学重心。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展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辨析,学会推理辩证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于平常中发现不寻常。七年级第一课散文名篇《春》,在开学之初进行小组培训时,以本课为范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借助课堂教学契机,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将几处都读错,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微微润湿的空气”同学们在阅读时,有人不自觉地将“闹”读成了“叫”将“润湿”读成了“湿润”,我也没有指责,只是借机让学生琢磨作者用词的寓意,从中发现问题,锤炼词语,斟酌语义。注重琢磨一些看似矛盾,实则相依的概念,如“平凡与伟大”“奉献与索取”“得与失”辨析论证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多角度发现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提出的问题才会有新意。

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地阐述了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学习活动中展示自我的欲望就越强,课外主动发现探究问题的行为就愈有动力。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过:“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找米吃。”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六、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都有自己对问题的一些见解或想法,但是由于对问题概念掌握不当,只是不能明晰简洁地表达问题,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切入点显得尤为重要,经过观察发现,善于提问的同学,提问表述清晰,能切中问题所在,分享展示条理清楚,见解独特,思维有创意,究其原因,是平时的课堂发言积极思维问题的历练,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准确,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规范学科术语,表述简明,思维严密,推理符合逻辑。

问题意识培养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提倡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作者简介:

李兰华,甘肃省平凉市,平凉市第四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