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02-03 02:51朱海鹏陈洁玲王建林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物流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可视化成果物流

朱海鹏,陈洁玲,王建林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0 引言

提升教学的质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在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切实要求,是能否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物流信息技术》是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赵珩君等[1](2011)应用项目教学方法,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在该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刘大建[2](2016)在对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和开发。现有的设计主要侧重于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对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它们缺乏先进理念引领;课程教学单元的设计过于理论化,可操作性差;教学考核与评价不科学,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信息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与现有研究视角不同,本文以学习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单元为设计对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活动、评价及考核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设计,解决课程单元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问题,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1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了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并在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得到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聚焦学生“成功做事的能力”,教学都是以学生达成学习成果为目标(所谓学习成果,就是学生在经过一段特定的学习经历后,能知道、理解并能够完成的东西)。它打破了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课程单元信息化教学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1)依据物流企业岗位对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2)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本教学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设定学生应完成学习任务,拟定学生须提交的可视化学习成果。

(4)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以下6个要点:

第一、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结果,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第二、一般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每个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达成学习成果来开展,并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第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活动,灵活选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混合式教学。

第四、合理的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运用QQ、微信、网络资源、二维码、各种信息技术实际操作系统(例如GPS监控管理系统、EDI数据传输系统等)、图片视频、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可以灵活地安排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在每个教学单元中,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设定要求提交可视化学习成果,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评价依据。

第六、考核评价采用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多方位的评价方式主要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共同构成,考核对象是学生提交的可视化学习成果及其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这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考核评价活动可以灵活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2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实例

2.1 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GPS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是《物流信息技术》课程中“动态追踪技术”模块的一个重要教学单元,教学时间为6学时。根据GPS技术在物流运输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如表1所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一般指整个教学内容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在一个教学单元中,重点与难点不宜过多,而且要根据高职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来确定。本教学单元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如表2所示。

表1 《GPS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教学目标与内容

表2 《GPS在物流运输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

2.3 可视化学习成果的设计

可视化学习成果是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设计要遵循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原则,所以完成难度不宜设定过高,而且要利于教师、学生对其进行考核及评价。本教学单元的可视化学习成果设计为:(1)学生课前学习GPS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的PPT;(2)运用GPS对车辆进行路线规划,以及对货物进行定位、跟踪的视频(附上优化行车线路后的成本分析资料)。

2.4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高职大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基础知识,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技术和新媒体,喜欢指尖上的学习方式;但是个性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手机依赖性大。针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本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案例分析以及任务驱动等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同时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教学活动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课上学习与课后巩固三个阶段,具体如表3所示。

(3)教学考核与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价采用多方位的评价方式,多方位的评价方式主要由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共同构成,考核对象是学生提交的可视化学习成果及其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活动可以灵活地穿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这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评分标准为:最终得分=可视化学习成果得分×60%+课程活动中的表现×40%(可视化学习成果得分=教师评分×50%+学生互评×20%+学生自评×30%;课程活动中的表现得分=教师评分×40%+学生互评×30%+学生自评×30%)。其中可视化学习成果以及学生在课程活动中的表现具体评价指标,可以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情况、学生课程参与度、实操结果正确性、沟通表达、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设定。

从本单元的实践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并且大多数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训,都能顺利地理解GPS的原理,掌握了GPS在物流运输中的具体应用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上好一门课程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教学设计是教师上好一门课的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采用先进的理念引领课程设计,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实施,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笔者对本校高职生开设的《物流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先进理念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开发了利于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的教学资源,编写出版了立体化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赵珩君,许路遥.高职《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设计[J].当代职业教育,2011(6):21-24.

[2]刘大建.高职《物流信息技术》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开发[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33-34.

[3]朱海鹏.物流信息技术:新技术应用于实践立体化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可视化成果物流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工大成果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