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威
[摘 要] 新形势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刻不容缓,但当前许多工作流于表面,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综合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作为评先、推优等工作的参考。同时,要针对档案建立过程中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整合、评价模式的选择、考虑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校际信息错位等诸多难题,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档案规范和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的应用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档案;大数据;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2-0112-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不论是高校教育管理者,还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往往停留于表面。学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很多,高校管理部门也有比较具体和丰富的施行经验,但这些都没有对大学生学业甚至未来发展产生实际影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定位不过是毕业需要通过的必修课程而已。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并没有起到引领高校其他课程的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在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约束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作为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水平的记录,为其入党、评比奖学金、获得荣誉称号,乃至毕业后供社会招考录用、消费信贷等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地位。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一)思想认识水平
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特殊的年代背景加上社会发展变迁,使他们容易受到各种信息浪潮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了偏差,主要体现在:1.社会上少数人一夜暴富或者凭借上辈人的奋斗结果坐享其成,使部分大学生滋长了金钱、地位至上的错误思想,从而轻视奋斗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认为再努力都不如自家房屋拆迁;2.个人主义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集体主义观念在学生头脑中越来越缺乏,部分大学生把实现个人利益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国家和集体利益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3.享乐主义思想越来越严重。大学生经济还不独立,而物质需求却逐渐增长,很多互联网贷款公司便借机推出多种便利贷款途径以吸引大学生借贷。部分大学生深陷“裸贷”泥沼,以贷借贷背上巨额欠款,有的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1]。以上这些问题都反映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真正让大学生入心入脑,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亟待提高。
(二)政治理论水平
据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普遍持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对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的认同度都相当高[2]。但是,对于主动参与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却有待提高。这也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这一问题产生有以下原因:1.部分大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与动力。对于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类课程抱有不想学、不重视的态度,认为学习这些课程不过是为了拿到毕业证而已,至于能否通过课程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则不以为意;2.少数学生不关心国家大事,认为政治与己无关,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大是大非的辨别能力;3.极少数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缺乏,盲目自信,容易受到外界特别是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极端爱国主义行为和崇洋媚外心理。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的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的缺乏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道德修养水平
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认知能达到较高水平;但另一方面,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还比较缺乏。主要表现在:1.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有所传承,但是某些道德观念有弱化倾向;2.部分负面社会现象,如碰瓷事件、“彭宇案”等,使大学生的某些道德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大学生在道德实践方面存在畏惧感和不安全感;3.诚信意识缺失。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在大学校园,考试作弊、旷课代答到、开具虚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伪造简历应聘求职等行为屡见不鲜,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良示范;4.对于道德模范的学习热情一度消解,缺乏奉献精神。无私奉献的事迹尤其是社会道德模范对于大学生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不理想。
二、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思政课地位,形成以思政课为中心的高校教学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解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借鉴苏联高等教育模式,逐步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3]。其后,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一直在进行改革,直到2005年基本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思想品德、革命传统教育等丰富的形而上学理论知识,应该为高校其他专业课程提供方法论、认识论和普遍规律的指导。然而在实践中,高校思政课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也没有形成以思政课为引领的高校教学体系。因此,提高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实施途径。
(二)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实效,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新的形势对思想政治理論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多元的利益冲突和复杂的形势变化,许多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凸显出来。加之网络信息获得的便利性和广泛传播性,大学生难免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产生疑虑;2.思政课学科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六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许多重复,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3.虽然近几年对教学方式、手段进行了革新,但仍难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即忽视了被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思想政治档案建立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效果服务,它以全新的形式,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思想政治表现,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表现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进一步约束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行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涵盖的内容贯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实践,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应有的教学效果。endprint
(三)有利于提取个体化数据,掌握大学生全方位的思想政治动态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教学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2.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进行客观和细化的全方位认知,追踪其在校的思想观点和行为信息,并针对其偏颇或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及时预警,对个别学生进行疏解和引导。建立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就是一个比较适合当下高校校情的做法;3.不同于专业课程的精细化小班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多采取大班授课。要了解全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动态,仅凭授课老师个人是难以办到的。建立涵盖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状况,有利于因材施教和适时引导。大学生也能够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关怀帮助,从而真正把思政课老师当作人生的“引路人”,切实从中获益。
三、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的困境
(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矛盾与整合
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之外,更多地涉及到意识层面的教育,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因此,与普通高校专业课程相比,其教育评价方法更侧重于定性评价。但定性评价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1.主观随意性较强,评价者根据被评价者的平时表现、现实状态,直接做出结论性价值判断。这就决定了定性评价难免受到评价者当时主观状态的影响;2.主要是做出“质”的评价,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较多的情况下,很难对每一个个体学生做出准确的“质”的判断;3.一般以评比等级、评语等方式做出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可比较性不强,相同等级学生之间同质化、不同等级学生之间又呈现差距过大的问题。此外,定量评价也存在弊端:1.对于意识形态适应性不强,制定量化标准难免捉襟见肘;2.更关注“量”的问题,虽然具有客观化和标准化等特征,但有时过度依赖数据标准,反而容易流于形式;3.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内容难以量化,如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发展潜质等。因此,建立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应该以定量评价作为定性评价的参考依据,定性评价又作为定量评价的影响因子进行数据上的调整,以获取更加客观、全面、准确的思想政治档案内容。
(二)模式的选择问题——单独设立还是加入学籍档案
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档案的模式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选择:单独建立思想政治档案,抑或融合到学校其他学生管理系统如学籍档案中去。此考虑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根据201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应当执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完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办法,按相关规定及时完成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即学生的学籍档案是有一整套法律规章制度进行指导规范,并且在学信网中建立电子档案的。大学生毕业后,学籍档案也会随之进入其人事档案。因此,在思想政治档案建立体系还不够成熟、未推广至全国范围之前,暂不适于加入大学生学籍档案,待条件和时机成熟后,可考虑将其作为学籍档案的一部分;2.思想政治档案的单独建立势必要重新分配和設置相关的管理机构与人员,加大学校管理成本,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高校而言不易推广;3.思想政治档案不同于其他信息系统,它涉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状况、经济情况、行为表现、意识形态、心理健康等方面,数据来源较广。同时,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高校辅导员、教务处学工处管理人员等通力协作,牵涉人员较多。综上所述,选择一种合适的建立模式,将决定思想政治档案能否长期有效发挥其作用。在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档案的初期,各高校宜统合相关学生管理数据平台,依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单独建立高校内部的档案体系。待时机成熟,可考虑将其纳入学生学籍档案系统,以提高思想政治档案的实效性和覆盖面。
(三)对学生的影响——当下隐私及未来发展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档案能够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革新,同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两面性,对于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档案而言:1.要考虑大学生的隐私保护,这是管理者经常忽视的方面。一旦发生信息泄露,可能会伤害到学生;2.注重公平。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档案的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差异化选择的过程中提供可参考和量化的因素,如奖学金评比、荣誉称号授予、班干部遴选、思想政治课程评价等。如果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科学的管理体系,势必影响大学生各方面利益的公平获取;3.学生未来发展。思想政治档案不仅会对在校生产生约束力,也将对学生未来应聘、政审、职务晋升、社会评价等发挥作用。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公民个人信用记录甚至会影响其经济利益的取得,如信用贷款、免押金金融活动等。因此,建立思想政治档案需要谨慎考虑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并通过制度规范和管理技术及时规避负面影响。
(四)校际信息错位问题——标准制定与联合融通
思想政治档案对于某一特定高校而言,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只有建立全国范围的国家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档案才能令其真正发挥本质作用。当然,这受到政策、技术、条件等限制,而一旦制度体系发展完善,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效应。要解决校际信息错位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1.不同高校统一标准的制定问题。由于各高校发展条件和水平、层次划分和重点专业设置、学生素质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档案能否形成统一的建立标准和管理体制,决定着思想政治档案的成败;2.校际间的联合融通问题。要做到校际联通,必然会涉及档案信息联网的问题。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技术已经不是阻碍。而高校本身对于自我利益的考量和对于优质学生的保留无疑加大了实现校际联通的难度。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学校之间的合作协商之外,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也应发挥统一整合的主导作用;3.思政课成绩在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中的权重问题。思政课成绩是判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不同高校对思政课的计分标准、宽严掌握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不同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成绩在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中所占权重不一。不过,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拥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思想政治档案不以学习成绩作为单一参考,相信能够克服这一问题带来的困扰。endprint
四、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建设路径
大数据(Big Data)依托海量的数据信息,挖掘其中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加工和处理,预测其发展方向,实现数据的增值。[4]从大数据入手,可以得到对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和细化的思想政治认知。
(一)规范思想政治档案制度体系
建立规范的思想政治档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立足于当前实际,制定合理、规范的思想政治档案管理制度。要确保思想政治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必须规范思想政治档案归档流程、学生信息保密制度、管理机构权限设置、档案管理监督机制等;2.更新管理观念,充分认识建立思想政治档案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档案将长期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情况,同时影响其离校之后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建立思想政治档案的合理性、严格性和准确性。相关部门人员须更新管理理念,切实为学生服务;3.合理调配学校管理资源,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档案管理部门。思想政治档案的管理职责主要集中在学校相关管理机构,以学工处为管理主体,教务处、信息部门、档案管理中心等进行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班导师及辅导员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主体。
(二)合理设置思想政治档案的数据来源
思想政治档案所记载的内容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应结合定量与定性的双重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情况给予综合评价。结合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评价结果。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学生基本情况的资料,主要是学生个人信息,该项可以直接利用已有的学籍管理数据;2.反映思想政治状况的材料。包括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表现、课程教师对其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考核成绩,以及班导师和辅导员就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方面的记载和评估等;3.学生在校期间的其他相关信息。大数据分析方法相比以往的数据分析手段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将各个小型数据集合并后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许多额外的信息和数据关联性。特别是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而言,没有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或者评估的手段,因此需要通过其他信息来间接反映。因此,其他信息也可以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档案当中,如其他课程的学习情况、有无违纪行为、是否按时归还借阅图书、经济消费情况、奖惩情况,参加学校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等等。
(三)明确思想政治档案的使用权限
由于思想政治档案涉及大学生个人隐私,在对其管理和使用的過程当中应该明确:1.思想政治档案管理部门应明确各自的操作权限。包括数据的录入权限、思想政治综合评价的评语权限、修改权限、对外公开权限以及监督权限。各种权限不宜归口管理,而应适当分割,确保客观全面;2.针对思想政治档案申请使用的某些具体事项进行赋权查询,并设置访问期限。涉及到相关用人单位或者校外机构需要查阅档案的情况下,应制定查阅申请程序,并签订保密协议,严格限定其使用范围;3.应该赋予学生适当的访问权限,及时了解自己的思想政治档案内容;对于不便向学生公开的数据信息也应做出说明。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信息应该有所保留。
(四)创造良性循环的校园氛围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个如何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难题。思想政治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生通过审视自己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及时调整自我思想政治状态,教师也可以通过档案了解学生动态并及时为其指导调整。同时,加大思想政治档案的运用力度,如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告知学生思想政治档案在其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影响力,以及在评比、推优中起到的重要参考乃至一票否决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
五、结语
建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档案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而最终目的则是为了变成一面能够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镜子,给学生、老师、学校、校外机构提供清晰而准确的参考。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一机制足够健全并获得广泛认可后,思想政治素质档案将纳入学生个人档案、国家征信系统等,进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建立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质档案作为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小步,或许能成为将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佚名.裸贷:花样年华中的灰色地带[EB/OL].搜狐网,2017-07-24.http://www.sohu.com/a/159552020_559283.
[2]沈壮海,肖洋.2016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3]秦 宣.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胡 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