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华+凌鹏国+万斌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的祖先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人生的感悟,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随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的启动和新课标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笔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尝试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专门时间诵读经典
2016年,笔者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在每个上学日安排20分钟的晨读,这是师生一起共读经典诗文的美好时刻。周一到周四每天用5分钟复习,用15分钟诵读新内容,周五的20分钟为“飞花令”活动时间。另外,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是经典诗文背诵时间,既巩固了记忆,又让语文课堂充满了诗意。
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能有效开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每日诵读使学生积累或继承了经典,强化了记忆,提高了表达能力。每天20分钟的晨读坚持下来,使学生获益匪浅。
二、语文课堂渗透经典
语文教材选用了许多经典诗文,笔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经典诗文进行延伸学习。例如,在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引出了与西湖有关的另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引导学生感受西湖之美;教学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时,引出他的另外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引导学生感受春天之美;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时,引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之美……这样,由于所引出的诗与教材内容是同一主题,所以学生们可以轻松掌握。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所学课文内容,适当补充相应的经典诗文。如在学完课文《失去的一天》后,学生们认识到光阴易逝,此时可适时补充颜真卿和朱熹的同名诗《劝学》,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丰富了其经典诗文的积累。
三、创设情景背诵经典
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并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学生朗读背诵的过程中,给予其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或是创设情境,娓娓动听地描绘诗词中的景象,让学生仿佛听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看到“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或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历史的长河,让学生感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悲愤,体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或是以饱满的激情,讴歌泱泱中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民族正气;或是以鲜活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情画意;或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引导他们背诵时,让他们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尽情地、大胆地表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情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
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可通往广阔的精神世界,教师要以丰富的形式,把学生的心灵带入诗词的世界进行深入的体验与感悟,使背诵变得更加有趣和轻松。
四、开展活动增趣经典
经典诗文的诵读,关键在于动之以“趣”。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诗文的兴趣,使兴趣成为他们学习经典的不竭动力。
一是组织诗歌朗诵会。笔者利用班队活动,每月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全班分小组参加。通过组内初赛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在全班评选出三名“诵读大王”,给予适当的奖品鼓励。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高了,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们自导自演的诗歌诵读《游子吟》,还走上了全校舞台。
二是开展“飞花令”活动。“飞花令”是中国古人一种行酒令的游戏,得名于韩翃的《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自央视推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后,“飞花令”便开始出现在班级中。教师每周选出一个主题字,如山、水、花、人、春等,学生利用周末收集相关资料,周一在小组内轮流背诵在不同位置含有主题字的同格律的诗句,周五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角逐,对优胜者予以奖励,然后再布置下一周的主题字。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兴致盎然。
三是手抄报评比。每月举办一次经典诗文手抄报评比。可结合元宵、清明、中秋等传统佳节,组织学生收集相关经典诗文,制作手抄报,让学生在了解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与风俗习惯的同时,积淀经典文化;也可让学生以“我爱诗词”“我与古诗词”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在办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收集古诗词,还要去了解诗词作者与写作背景等,并配以与内容相应的图画,既训练了学生搜集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是制作诗文集。诗文集,是一个摘抄本,但只能收集自己学过的诗词。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诗文集,并对诗文集进行了装饰:有的贴上了自己的照片,有的摘录了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有的在每首诗的旁边配上了图画,甚至还有父母或老师的签名。当学生拿出自己的诗文集,用心摘录,专心诵读时,教师感到无比欣慰。
五是开展亲子阅读行动。进行“每天半小时、书香伴成长”亲子阅读行动,倡导家长和孩子每天共同阅读半小时。
经典也有年龄层次,不同年龄的人要找到适合自己年龄的读物。但是信息时代的资源过于丰富,学生可选择的诗词读物也越来越多,难免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经典诗文的诵读实践中,笔者坚持遵循“找寻适合自己的经典诗文,不一味超前”的原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坚持经典诗文的诵读,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提升了对文字的审美水平,也对祖国的文明和历史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 郭向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