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聪
摘要:在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并购私企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明确企业并购的风险能够有效的推动国家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进程。本文主要论述了国企并购私企的积极作用,并深刻剖析了企业并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望对我国早日实现国有企业一体化管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企;私企;并购
一、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风险概论
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风险实质是因并购前对风险的评估监管工作没有到位,贸然的进行企业并购,而导致的财务困境。企业并购现存的财务风险主要有财务决策风险,并购前的融资支付风险,以及并购后的财务管理风险等。只有科学的评估企业并购的风险,才能探求出良好的规避风险策略,切实解决当前企业并购的难题。
二、国企并购私企的积极功能
国企并购私企是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对双方的发展都有益处。一方面,从国企的角度出发,企业并购可以扩大公司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可借鉴私企的优秀经营理念,弥补公司内部管理模式的缺漏,加速企业自身的转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从私企的角度出发,企业并购有助于实现私企的规范化,在国企先进的管理制度下,带动私企的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1]。
三、国企并购私企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决策风险
企业并购的财务决策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政府决策角度和国企决策角度。其一,政府以社会的稳定为基准,推行国企并购私企的政策,这个并购过程中因为是出于行政的角度,缺乏对市场以及被并购私企的宏观分析,在并购后易出现经营不善的窘状;其二,国企在决定并购私企的时候,大多是出于扶持中小私企发展的原因,并未对被并购的企业进行综合价值评估,最终导致国企投入成本过高,收益却下滑的境况。
(二)国企并购私企前融资支付风险
企业并购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股权变更,财产重分配的复杂过程,其间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国企在并购私企前,需要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企业一时无法拿出巨额的资金,便有了融资过程,然而融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上偿还相关债务。并购私企的前期,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国企市场收益必定会出现下滑,融资债务风险因此而产生。
(三)国企并购私企后财务管理风险
国企并购私企后,首先就是对私企的财务进行整合管理,以符合国企的统一化标准,真正实现国企私企的一体化管理。指挥私企财务整合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财务会计人员,还要使工作人员明确国企内部的财务政策和目标,按照统一的标准,全面落成核心财务体系,避免因财务整合不利而引发国企内部资金不稳定,资金调配困难的状况[2]。
四、规避国企并购私企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政府应明确自身的定位
企业并购的过程中,政府应明确自己在宏观调控中的具体定位,以更科学高效的方式促进社会的稳定,减少干预国企并购私企的力度,采取支持的政策,让国有企业并购私有企业的过程无后顾之忧,企业自主决策评估风险,選取并购的对象和合适的时机,避免出现并购后国有企业成本消耗过多资金运转困难的困状。
(二)国企应对欲并购的私企综合评估
在实施并购方案之前,为了切实保障并购后企业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国企应根据欲并购企业过往的经营状况进行价值评估。管理人员要明确好所需要的并购成本,以及前期的财务整合过程的利益下滑率,准备好足够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周转正常,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在偿还融资债务。
(三)国企并购前应完善融资支付方式
融资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推动了国企并购私企的进程。然而,当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仍是债务融资方式,在国企获取大量资金实施并购计划的同时,也承担着可能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同时,企业并购支付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并购后的企业运营。因此,国家还需完善企业并购融资支付的具体政策,推出多元化低风险的融资支付方式,供国企选择[3]。
(四)采用刚柔并济的财务管理策略
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保证企业快速走上正规的重要任务。在并购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国有企业要采用刚性政策,制定层次分明的法人体系结构,明确国企私企并购后的财产分配情况,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更新财务管理结构,确保并购后财务系统的良好运行。在并购后的员工福利制度方面,要采用柔性政策,切实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更好的促进企业的融合管理工作。
五、总结
近年来,国企并购私企的案例屡见不鲜,这是企业发展进步的表现,有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同时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规范化管理。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并购的积极作用,政府和企业决策人员要做好相关的决策工作,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企业支持,企业要本着促进国家经济良好发展的原则,切实评估财务风险,降低企业并购风险,加速实现我国企业的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周驰.私企并购国企产生的财物风险研究[J].财会学习,2017 (14).
[2]闵志慧,雷翱.国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J].全国商情,2016 (17).
[3]吕军.国企并购私企的财务风险探讨[J].中国商论,2015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