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耀 殷冬冬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的竞争日益激烈,学校科研实力已经是衡量办学水平、社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为了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制定了有关的考核制度,硬性指标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文在探究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制度建设;创新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11-48-3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8.11.01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Teachers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n Guangyao, Yin Dongdong
(Zhengzhou Electric Power Technic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the running level, social competitiveness and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a colleg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established relevant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hard and fast index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to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essure of techers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 system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incentives
高校的功能主要有3個,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工作;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高校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高校的科研实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办学水平、社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这么多年来,本科院校已经对科研工作十分重视,科研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教师的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也突显出来,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压力急剧增大。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协调好自身的教学和科研两者的关系、实现两者的学研相长,已成为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现状
1.1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少且层次较低
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科技实力和水平的标志。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少且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发表论文数量少且质量不高。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横向科技论文成果的主要指标,我国目前也是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发表论文的统计数据,来对科技论文成果进行评价考核。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论文发表方面往往表现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核心期刊论文数量更少,被国际三大检索数据库即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索引(ISTP)收录的几乎没有。
1.1.2 发明专利数量少且转化率低。在专利申报和授权方面,高职院校申报专利集中在实用新型方面,发明专利申报的较少,同时专利整体上“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造成申请专利的整体质量不高;二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做科研功利性较强,主要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者岗位目标考核,而发明专利获取周期长、难度大,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大多是教师选择同时相对较容易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当前的职称评定制度导致高职院校教师对专利申请只重视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更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这就是高职院校实用新型专利多、发明专利少且能够进行技术转化的专利更少的原因。截至2018年7月河南省大专院校专利累计申请量11 810件,累计授权量5 003件,有效发明专利累计6 974件。2017年国内大专院校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数量179 879件,实用新型专利数量135 481件,外观设计专利数量20 825件;2017年国内大专院校发明专利授权量75693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83 497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11 231件;然而,截至2018年9月,河南省全省技术合同交易3 472项,交易金额近50亿元。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专利数量很庞大,但是大量专利由于缺乏市场需求而被束之高阁,成为低效供给,浪费社会资源。
1.1.3 申报科研課题数量少且级别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要通过申报科研课题项目,申报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级别也是科研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目前高职院校新入校青年教师多是研究生毕业,一般在研究生阶段跟着导师开展过科研课题。但是进入工作单位以后青年教师面临独自选题、申报科研课题的情况,有些青年教师会手足无措,导致申报科研课题通过率较低、申报科研课题的级别较低,一般性科研课题占多数,重大性科研课题较少。另外,对于申报通过的课题,青年教师在课题的组织实施、结题验收、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都不够了解,导致部分科研项目不能按时顺利结项。
1.2 科研教师人员结构不合理,无法形成团队合力
1.2.1 参与科研教师人数偏少,科研教师结构不合理。在高职院校中参与科研的教师人数偏少,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对于高职院校新进教师而言,这类教师由于工作经验不足,要么从事行政工作,要么从事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精力去承担相关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如果通过了相关职称评定,对于承担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就明显下降,这个现象在副高职称和正高职称中尤其明显。副教授或教授作为高职院校科研的中坚力量,如果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整体科研实力的提升。
1.2.2 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科研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团队合力。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最有利于他们在科硏上取得发展的途径是参与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浓厚的学术氛围、专家的指导、同事的帮助等都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科研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剂。如何建立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学术团队、让更多青年教师都能够参与到科研团队中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然而实际上,高职院校教师参与科研团队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这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经费紧张以及学术带头人稀缺等因素影响,组建科研实力较强的团队较困难。
1.3 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意识薄弱,对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较严重,而本身对科研缺乏应用的兴趣与动力。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上,他们认为科研是艰巨的工程,做科研既费时间又费精力,并且科研的压力很大,并且科研成果产出困难。很多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是用于评职称或者年度考核,为了评职称或者岗位目标考核而开展一些短平快的科研工作,这些被动参与科研项目的意识和行为不仅浪费国家的经费资源,而且不利于高职院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1.4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正进行着深刻而全面的体制改革。扩招后在校生数量增加非常快,而高职院校教师人员数量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因此实际上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特别大。目前高职院校间竞争非常激烈,高职院校教师除了要大量上课以外,不得不面对各种全新的挑战,科研工作任务也在逐渐加重。学校科研实力已经是校际之间对比最重要的砝码,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之间争取排名的坚强武器。同时,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把专升本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这就迫使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众多高职院校为了增强自身的科研实力,就对有科研潜力的教师采取加压的方法来制定和衡量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业绩,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工作量的衡量主要就是以下方面:发表论文数量、申请/授权专利数量、承担科研课题情况,而这些成果的硬性指标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科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课题周期包括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结项、评估、报奖等环节。科研创新更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需要付出非常大的精力。对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在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科研课题,做到科研与教学两不误,这无疑需要他们加倍付出。他们长期处在高负荷工作的状态下,所承受的压力是双重的。
2 化解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压力的对策
造成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压力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化解这种压力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身层面,二是高职院校学校科研管理层面。
2.1 高职院校教师学会正确面对教学科研工作压力
首先,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科研意识,通过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的锻炼,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其次,高职院校教师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在科研和教学任务双重压力下,要会自我减压和心理疏导,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够克服科研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积极建立心理防卫机制。在面临教学科研压力时,教师要学会正确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包括采用升华作用、补偿作用等,不仅有助于缓解教师本人心理状态,而且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2.2 高职院校管理采取相关措施缓解教师科研工作压力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的产生很大原因是学校制度或者管理方式不合理造成,学校管理层面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化解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压力。
2.2.1 建设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基础设施不完善,高职院校要努力改善现有的科研基础条件,尽可能地给教师科研工作提供全面的软硬件支持。其中硬件方面包括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以及各种其他的资源,并且使得各种资源可以有效配置。软件方面包括要建立良好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公正化,同时要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对科研团队起到辐射引领作用,最终建立高效和实力强的科研团队。
2.2.2 组织个性化培训和对外交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培训和交流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比较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各种形式不同的培训或者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培训或者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对外交流水平。针对本校教师的层次不同、背景不同、需求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同时也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活动,有助于高职院校教师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学科的前沿动态,从而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样教学科研才不会闭门造车。
2.2.3 建立相关的科研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关的科研激励机制,并运用这些机制来激励和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将这些激励机制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科研潜力。高职院校可以对科研成果中级别高的成果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职工考核制度的建设来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教师能够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激励作用下,化压力为动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3 结语
高校均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职能,与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院校在企业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方面是有优势的,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多的是直接进企业一线,高职院校与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对于企业的技术难题,研究型大学往往从理论出发,构建数学模型,加以解决;而高职院校的优势是动手,可以从模拟的结果出发,实际运行,检验模拟的结果,修正模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解决企业的科研问题中也有自身的优势,高职院校应充分重视科研工作,只有提高了科研水平,才能提高對社会的服务能力。这些其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高职院校教师应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郝悦,牟朝霞.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压力的成因及自我调试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7):177-178.
[2] 李佳川,邓晓东.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压力问题的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2004(2):117-118.
[3] 陈慧.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4] 张海燕.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维护[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5] 郭晋武,汤迪高.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48-49.
[6] 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4):69-71.
[7] 刘志成,孙佳.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及其缓解措施[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67-70.
[8] 翟明辉.高校青年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5.
[9] 杨凤菊.论地方院校教师科研压力与对策[J].湖南财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9-61,64.
[10] 王婷婷.如何缓解高职教师的科研压力[J].职业教育研究,2012(1):81-82.
[11] 刘红志.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