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莱��
摘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逻辑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同样离不开读题能力。数学中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如:认真细致、语言表达、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数学阅读可以让学生获得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读题能力;综合素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说:“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可见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读题能力”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它还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读题能力,提升数学综合素养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
一、 激发读题兴趣——乐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体验到读题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把读题提升为乐读。因为读题本身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当学生做练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学生便有了凭经验做题的贪懒思想,而忽视数学题本身的要求。这时,作为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读题形式来刺激学生进行读题。
如:让学生来做小老师帮大家读题,让学生开火車读题,分角色比赛读题等,这样形式多彩的读题方式,摒弃了单一的读题方式,把读题置于比赛、活动甚至游戏中,自然学生的读题兴趣就提高了。
二、 指导读题方法——会读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经常发现许多同学喜欢直接用眼睛扫一遍题目就急于动笔,根本就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平时经常做的题目,但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比如二年级的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有21盆花,送给幼儿园一些还剩7盆,送给幼儿园多少盆?对于这个题目大部分同学都只粗略地看了一眼就开始做题了。因为之前学生刚刚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所以大部分孩子直接就写出了21除以7等于3。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让他们在读题时,读懂题目所给的条件,读清题目问的问题,要逐字逐句的理解清楚后再开始答题。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出声轻读、用手指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中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逐步培养他们进行默读。读题包括读标题、读题目,它对理解题意、正解解决问题尤为重要。看到题目时也不要争于解答,先读一遍题目,再说说对这道题目的理解,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些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可能是多余的,而有些题目中却隐藏着我们需要的条件,明确了解题的方向后,再动手也不迟。
三、 体验读题过程——自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和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题目本身的理解和体验。学会了读题的方式,要让他们慢慢体会读题过程的优越性,逐步转化成自读行为。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假如就单纯的让学生读一遍问题: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读题并没有转化成内需,是无效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读题和解题过程都让学生参与进来,效果就不同了。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地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在数学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读题的过程,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不至于在深奥的数学迷宫中迷失方向。
四、 夯实读题能力——巧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逐步掌握自己读题的方法,给学生读题方法上的指导,告诉学生要把题目读准确,要看清楚并且准确理解每一个字,特别是单位;要抓住关键词(点),根据理解摘录条件,找到解题的方法,思考解题的过程和书写格式;有插图的结合图片一起阅读;最后再想想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
如:一年级30人,二年级33人,一年级和二年级一起做游戏,平均分成7组,每组多少人?在反复读题后,让学生画出关键字(和、平均),并理解“和”是让我们求和要用加法,“平均”是让我们分得一样多要用除法,而且是先用加法再用除法。在最初可以让学生先画关键字,慢慢地让学生试着去说对关键字的理解,从而培养其理解能力。
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书本内容,把关键的地方画下来,把重点注意的内容摘录下来,对书本表示圆的面积公式的内容反复读,一边读一边画草图,标上数据,以利于迅速理解题意,找准数量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尝到了自读教材的甜头,阅读仔细、有效,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夯实了学生的读题能力。
五、 提升读题能力——深读
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进行题目的“深读”。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同时,观察与思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观察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思维活动。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出示一道例题图,学生总是杂乱无章地观察着,还有的孩子重复着回答别人已经回答过的数学信息,这种现象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往往被情景图中艳丽的色彩、可爱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因此,教师在学生看例题图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给学生观察图画的顺序,这样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顺序地观察插图上的景物,说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避免出现遗漏或是重复的情况了。
如,六年级的数学中有这样一题:做一个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15厘米的笔筒,大约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材料?(得数保留整数)
题目中告诉我们这个笔筒的底面周长和高,要解决的问题是:做这个笔筒大约要用多少材料?也就是在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但还要考虑到实际生活中笔筒上面的面是不用做上,也就是只需要求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求哪几个面,那么这时就更需要学生仔细读题,但说明题意,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全方面的读题,可以提升自我的读题能力。
读题是对数学文本问题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很多地方涉及文本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读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读题中出现的不好的习惯扼制住。读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读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则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谢永莱,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新升实验小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