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喜��
摘要:合理分组——范文引路——收集材料——课堂展示——互改互评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作文教学观念,学生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提高了写作能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写作的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中感知、思想交流、情感碰撞,进而增长技能。
关键词:小组合作;作文教学;有效学习;更新观念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作文课堂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更需要改革、更需要发展。目前,作文教学现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作文教学策略欠缺,表现在学生的作文中是词不达意、空洞乏味、缺少真情实感;作文兴趣淡薄、以至于怕作文。而家庭、学校、自然生活、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作文教学方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二、 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形式,不再把作文局限在几节作文课上,使生活与写作分离。而是把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以及平时的生活之中,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并在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陶冶情操,使其更健康地成长,更好地实现语文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 合理分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最先考虑的是如何分组,小组分的是否合理得当,与学习效率的高低密切相关。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分组要综合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小组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营造小组成员之间互补、共赢的局面,并形成团结奋进的集体荣誉观念,以促进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帮互助,既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长处,又能共享合作成果。
2. 范文引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板
俗语说:“学习一流的作品,只能写出二流的习作,学习末流的所写就不入流了。”教材中的范文应该是学生模仿的典范,但是,教这些课文之前,要做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使学者有目标,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联想、选材、构思方法等,讲清每篇文章的写作重点,让学生有法可效。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构成,层层深入,即以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表达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写法,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求学生学习范文的选材,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不是抄袭,让学生通过模仿,开拓自己的思路,并加以发挥,变成自己的东西。
3. 走向社会、体验生活——“收集材料”的途径
在我实施的一次题为《我的建议》的作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这样写:“我们在作文时,拿起笔就头疼,总觉得没有可写的东西,有时在头脑里想好了,一下笔又不知从哪儿写起,脑子变成一片空白,因此建议老师带我们出去看看玩玩。”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作为农村中学,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观察农村景色,集农村之言,了解农村的风俗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4. 课堂展示,互改互评——创建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言堂”的弊端。讲评中,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计时,全班同学5分钟静思。(2)思考过后,各小组合作讨论,拟题构思,老师指导。(3)各小组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出不足,如错别字、病句等。第三步,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交流后再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给自己的作文下评语。
5. 成效与反思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校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精神状态,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从初中升学情况可以看出,学生语文成绩的优秀率明显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验与研究”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开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总有一些遗憾,总有不足的地方,如果把这些在作文教学中的体会与反思记录下来,就能解决或避免在以后学习小组开展时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就可能做到常教常新,才能提升教师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习小组的开展。
作者简介:陈双喜,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秦安县五营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