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2018-02-01 17:27蒋承李宜泽黄震
高教探索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蒋承 李宜泽 黄震

摘要:创业意向是创业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以意向为切入点的创业行为研究对缓和我国劳动力市场饱和状况、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以北京大学本科生为问卷调查对象,来讨论教育相关因素对本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和相关关系。研究发现,男性在大学期间的创业意识与倾向强于女性;大學期间接受教育内容与时长不同,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影响不同;随家庭资本的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会随之增强;周边环境中创业榜样和本人实习经历的增加会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增强。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意向;北京大学本科生;影响因素

近年来,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趋于饱和,亟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例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的要求。而另一方面,国家高校信息咨询和国家就业指导中心2006-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中有强烈创业意向的仅占25.93%,有过创业意向的占53.02%,有创业潜质的占10%。[1]社会对于创业行为的鼓励和教育的大量需求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促使了大量相关研究的出现。

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产生具有引导性的作用。北京大学大量毕业生在新媒体、IT、科技等等领域成功创业,可以说是中国青年一代创业的优秀先行者。因此,为了解北京大学本科生创业意向产生的影响因素,本文将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支持,以北京大学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的基础上,探寻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的影响方式与其相关关系,以期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提升和创业行为的开展。

一、文献综述

创业意向是人们对于创业的态度、能力的描述术语,代表潜在创业者对从事创业活动是否认可和参与的一种主观态度。与其他个人行为一样,创业行为亦需要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实践指导,故而对于创业意向的研究调查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焦点。创业行为指个体在开创一个新公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活动。在创业过程中,创业意向作为一个心理过程,处于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的中间位置,个体与环境的变量通过创业意向支配创业行为。

Krueger(2000)认为,创业意向指的是潜在创业者对开展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来自于创业者的主观感受不仅和创业者个人特质相关,而且和他人对创业者个人的态度或能力的评价相关。[2]由于创业行为的背后是创业意向,相比其作为最好的创业行为预测指标,创业机会或创业商机的存在并不会直接导致创业行为。Thompson(2009)认为,创业意向指的是某种信念,该信念将会在创业者计划开设创新公司中的各个步骤。[3]

在国内,对于创业意向的代表性看法来自于简丹丹,她认为创业意向是一种主观的心理倾向,即在计划开创新公司前,潜在创业者会对现阶段自身所掌握的创业知识和创业启动资金、自身创业潜能、所拥有的创业外部资源、市场需求等内外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基于这种考虑作出对自身是否适合创业的综合评估和判断。[4]

计划行为理论(TPB,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中论证态度与行为关系的重要理论,认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而意向又是受意识(态度、主观准则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具体到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教育相关因素对于其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创业意向的实证研究方面上,Audet(2002)利用TPB模型对加拿大大商科学生进行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出一些指标如资金、自由、机会识别和成熟度等,对创业意向有着积极改变,而另一些指标如公司取向等出现消极改变。[5]

二、样本数据描述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整理自自主设计的《北大本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下简称IPEQ)。在样本数量确定过程中,根据以往调查经验,将适于北京大学全体本科生数量的调查样本量设置为300份左右,抽样框覆盖北京大学本科所有院系及年级,选取的样本基本涵盖了北京大学本科生群体的主要特征,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对数据进行检查整理与EM法缺失值处理后,得到有效样本数据276份。

本研究确定自变量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个人情况、家庭环境、周边影响以及工作经历;确定因变量为创业意向。对本调查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针对所有自变量与因变量—创业意向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作为研究的结果。

数据显示,当前北京大学超过一半的本科生的总体创业意向水平为中等水平(151名,占54.71%),而高创业意向者和低创业意向者都相对较少(分别为57名和68名,各占20.65%和24.64%)。

结合偏态数据可以看出,偏度系数sk=0.342>0,总体分布呈正偏态,可见北京大学本科生总体创业意向水平为中等偏下;高创业意向的本科生人数偏少,说明当前创业并非北大本科生的普遍选择。

三、影响因素相关性及多元回归分析

为分析研究中调查得到的影响因素与北京大学本科生创业意向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各类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强弱,并进行社会学变量的差异检验。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1。

由表1知,该回归模型的具有较好的解释度,影响因素维度与创业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创业意向的解释比例为10.2%;此外,性别、年级、院系中的人文院系、独生子女、家庭年收入、周边创业环境以及实习经历维度有较强的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类别之间的差异较大。下面对各维度差异作具体分析。

(一)性别差异

性别变量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且男性本科生选择在毕业后创业的意愿平均比女性高0.464个单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社会对男性女性的性别角色定位影响不同性别本科毕业生的创业意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习惯性地会对女性社会角色作出顺从和低成就动机等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认知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认知上的错误,妨碍了对女性作出正确的评价,即所谓的刻板印象。从整体上看,女性的创业行为不如男性被社会认可,因此,女性对于创业的态度和创业主观能动性相对于男性更为消极。endprint

其次,在学校教育中,课程设置时对男女生生理和性格方面的差异缺乏重视,促使男生进行创业的因素可能对女生没有针对性,无法通过教育的方式对女生群体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鼓励女生创业。

最后,女生的性格与男生相比往往更为细腻,缺乏冲劲与冒险精神,容易忽视独立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和抗压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相对稳定的工作与可能面对的风险与未知之间,选择稳定工作的可能性更大。

(二)年级差异

年级变量中大二、大三、大四的偏回归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北京大学大五这一级的学生多为体育生与少数学院的学生,具有特殊性,故而大五年级样本没有达到显著。与大一新生相比,经过一年以上大学生涯的本科生创业意向大大减弱,整体趋势逐年向下,于大四达到最低值。相关研究表示,大二年级的大学生往往处于职业生涯最迷茫和混乱的时期。结合上述特征差异分析便有结论:学生的创业意识在大二与大三较弱,且在大四年级降到最低点。

年级因素对创业意向影响如上所述的原因可能有:其一,大一新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初生牛犊不怕虎”,且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往往不包含对创业具体过程、所需条件的描述,使大一学生对创业抱有超出实际的期望;其二,在经历了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活之后,学生的周边环境开始对其产生作用,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了解将使学生开始考虑稳定工作与创业的利弊,导致创业意向大幅下降,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达到谷底;其三,随着学生年级增长,其获得工作实习机会的可能性增加,使得高年级学生更加趋向与获得稳定工作,而非自主创业。

(三)院系差异

考虑院系变量的四个偏回归系数,其中只有人文院系学生达到显著性水平,且该院系学生创业意向也为各院系中最高值。

人文学院的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工科、社科院系的学生,与其课程设置关系重大。理科的课程设置以基础学科为主,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课程更侧重于理论基础研究,其课程内容中与人文以及社会实践联系相对较少。而工科学生的学习内容科学理论与实验并重,应用性更强,这导致工科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往往寻找专业对口性较强的工作,而非自主创业,因此创业意向比理科生更低。同时,从性格方面来说,相较于文科生,理工科学生往往思维谨慎,思虑周全的同时更易顾虑创业的负面影响。医学部的学生创业意向也极低,主要是因为其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的特殊性。

(四)周边创业情况差异

周边创业情况变量的偏回归系数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其中以“周边有人创业且成功”的这一项显著性水平极高。由表4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一栏中,“周边有人创业且成功”一项的Beta值为最大正值的,即对于北京大学本科生创业意向有最大促进的影响因素的是其周边的已经作出成就的创业榜样。

与其它因素相比,创业环境因素对北京大学本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比其他因素大许多。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有如下几点:其一,尽管北京大学本科生的各项内在条件不同,但其所处环境相似,且能力水平相近,从较为相似且封闭的高中环境中进入大学之后,新环境中的周边人群成为对其近期内发展影响的重要因素和新的变量;其二,北京大学本科生拥有较强的执行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争做人上人的好胜心,较为熟悉或者较有声望的学长等周边人群创业成功,形成较强的榜样效应,促进后辈随之进行实践。[6]

(五)实习经历差异

实习经历变量的偏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有实习经历的学生的创业意向比没有实习经历的学生创业意向高0.693个单位。因此,可以看出,实习经历的有无对于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较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也较为清晰。显然,参加过实习工作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实践检验,同时在亲身体验工作内容的过程中,对工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积累了一定经验。并且实习环境不比学校,对人际交往、独立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经历实习之后的学生应当有更强的自信,对创业可能的困难畏惧心理将减弱。因此,实习经历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影响力较大。

四、教育对策与建议

有研究统计,2014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有3.8%选择自主创业,约为21万人。麦可思发布了2015年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报告,对2010-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及变化趋势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趋势逐年上涨,但选择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数量与比例依然较低,这与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意向总体水平偏低有关。报告中还显示,2014年本科毕业生中有3.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该比例与本调查中显示的20.65%的高创业意向水平者比例相比仍相距甚远,可见大学生创业人数比例低远不止创业意向水平这一个诱因。大学生创业比例的增长和创业成功率的提升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家庭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创业意向的因素多种多样,但影响力最大的依然是大学生周边创业情况与实习经历这两项外因,且幸运的是,这两项都是政府、学校、新闻界等社会力量可以产生影响的。因此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社会各界,尤其是校方可以开展以先帶后的创业教育,鼓励创业前辈对具有创业意向的本科生进行教育和宣传,或者提供创业团队的合作实习机会给创业意向较强的学生,以培养其与创业相适应的能力与思维方式,使其获得经验,消除畏难情绪;其次,政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资源,打开方便之门,与企业等联合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以及针对创业的免费教育机会;最后,社会各界应创造一个与创业相关的信息的公开性与流动性更强的创业开放型环境,为大学生提供新鲜及时的信息源,这也是影响创业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徐小洲, 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11): 12-18.

[2]Krueger N F, Reilly M D, Carsrud A L.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5):411-432.

[3]Thompson E 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33(3):669- 694.

[4]简丹丹, 段锦云, 朱月龙.创业意向的构思测量, 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1): 162-169.

[5]Audet J.Krueger.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Students of University[J].Academy 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2(6).

[6]刘辰.创业榜样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 2014.

(责任编辑钟嘉仪)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导向与创业意向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