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手术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采取手术方法治疗往往能够更加彻底的清除病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临床经验表明,围术期内为患者实施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各种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起到良好的心理抚慰作用,保证手术安全性[1]。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护理模式,关注患者的个性,为其提供舒适的护理模式。本文中就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手术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平均年龄(42.5±8.8)岁,普外科手术48例、胸外科手术7例、骨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43.5±8.2)岁,普外科手术45例、胸外科手术5例、骨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6例、泌尿科手术3例。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情况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术前: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与患者、家属及患者的主治医生做好沟通,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合理指导患者术前的饮食、作息,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排便训练、呼吸训练等,方便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和高度的耐心,向患者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基本工作情况,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开展健康教育,告诉患者围术期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配合,对自身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为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通过语言对患者表示鼓励,告诉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平稳的心态对保证手术安全至关重要。对于情绪状态不佳的患者,需要了解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必要时可以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帮助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负面情绪。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等指标,观察患者的面色,对于局部麻醉患者,要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加强心理安慰和鼓励。做好保暖,保证患者舒适[2]。
(3)术后,加强对各项指标的观察和记录,确保患者各项状态正常,对待异常情况,需要及时上报主治医生,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需要告诉患者和家属导管的重要性,注意观察导管状态,确保导管位置正确、引流畅通。加强心理指导,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家属术后干预的技巧和方法,说明相关注意事项,提高自我家庭护理的能力,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使用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相应护理干预的满意度(包括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均未见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经过手术治疗和一段时间的康复后,患者均顺利出院。观察组1例发生血压升高情况,2例发生心率过快情况,发生率为4%;对照组4例发生血压升高情况、8例发生心率过快情况,发生率为1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0,P=0.014,P<0.05)。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33%(73/75),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33%(6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74,P=0.001,P<0.05)。
舒适护理干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满意度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能够达到统一。为了更好的提高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对常规手术室护理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引进优质护理的理念,旨在实践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常规手术室护理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与手术医生做好配合,针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舒适注意相对较少,护理的内容比较少、比较机械,没有考虑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有时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在本次护理中,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一般资料,适当调整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的方向,确保了护理的有效性、针对性,使患者感受到了护理服务的专业性[3]。护理人员注重加强心理指导,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充分体现了医院护理的人文关怀。结果可见,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状态更加平稳,发生血压、心率异常的情况较少,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了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建议在今后的临床中注意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持续提高医院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