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苏娟 朱新华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南京、盐城两地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有序回归及交叉列联表分析方法探讨农户分化、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以职业为核心的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流转产生显著影响;2.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户风险认知差异明显;3.农户风险认知对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其在纯农户及兼业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农户中则起着负向调节作用。鉴于此,宅基地制度改革需充分重视农民分化的影响,提供多元流转模式;加强宅基地流转过程中的风险防控,保证农民权益不受损;增加对农户的非农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生存发展能力。
关键词: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户分化;风险认知;宅基地流转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为获取更高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截止目前,我国已有2.8亿农民工,且规模仍在扩大。在此背景下,城市不得不通过扩大建设用地以容纳更多人口,而农村宅基地却在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制约下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制度改革成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压力同时释放农村资产活力的必要手段。
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农民处于核心地位,探究农户自身宅基地流转意愿及分析该群体相关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有研究从农户视角出发探讨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大多将农民视为同质性整体,对农户内部差异性关注较少。然而在城乡人口流动频繁,职业选择日渐多元的现今,农户兼业化导致的农户内部分化特征已经成为宅基地制度改革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同时,由于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复杂性,过程中存在大量未知风险,农户对各类风险的感知程度是影响宅基地流转意愿的重要变量。而以往对宅基地流转风险的研究多半从宏观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宅基地流转对农村社会治理、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权益、政府管理效益及国家宏观调控效力的影响;基于农户视角的风险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农户分化与风险认知统一纳入研究范畴,通过主成分分析、交叉列联表及多分类有序回归模型探讨农户分化、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寻求农户分化背景下的最优宅基地利用策略和农户风险认知提升对策,以期为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解释。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户职业选择及收入来源日趋多元,农户从原来的高度同质群体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三类异质群体,在资源禀赋及市场参与能力上产生较大差异。且在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户对宅基地的资源禀赋性权益追求及利益诉求不一,宅基地对不同类型农户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呈差异化减弱趋势,进而产生以农户分化为基础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差异,据此可提出假说1:农户分化对其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在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农户社会“理性人”特征更为明显,其理性原则并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实现未来生计发展可持续以及生存、经济、社会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现行法律政策中,宅基地分配具有明显福利性质,取得成本较低,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村民会尽可能地多获取宅基地。而在宅基地流转决策过程中,农户往往会综合自身生计资产特征以及外界环境对宅基地流转行为进行综合考量。由于不同类型农户具备的资源禀赋、行为偏好、不确定性厌恶、社会特征不同,其对宅基地流转的风险认知存在差异。据此,可提出假说2:农户分化对农户风险认知存在显著影响。
理性的农户在宅基地流转决策前会进行成本、收益与风险分析,只有当风险可承受且土地流转总效益大于流转成本时,才会进行宅基地流转。因此,农户风险认知越高,宅基地流转意愿越低。同时,在以职业分化为核心的农户分化背景下,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因主要收入来源不同,在经济收入上产生较大差异,由此导致群体间风险敏感度及风险偏好分化,进而影响其风险认知。据此,可提出假说3:农户风险认知负向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且在農户分化与宅基地流转意愿中起着调节作用。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变量设置
1.宅基地流转意愿(Y):宅基地流转意愿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在文中表述为“您是否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答案选项设置为“不愿意、视情况而定、愿意”。
2.农户分化。本次研究以农户职业为主要划分依据,在问卷设置中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兼业农户、非农户”三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户风险认知对宅基地流转的影响。
3.风险认知。为了增强分析信度,首先通过多元有序回归从问卷中有关风险认知的问题中选取与宅基地流转意愿显著相关的8个变量,并将其划分为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权益风险、社会风险及生态风险五类,随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以上风险认知指标进行分析,最终获取“农户风险认知”指标。
4.控制变量。利用逐步回归法,在剔除若干变量之后,最终引入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3个维度共6个控制变量。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从农户问卷调查中获得,调研地点为南京市江宁区及盐城市盐都区。两地经济水平差异大,宅基地流转情况以及农户内部分化较为典型,是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次调研通过分层抽样法在南京江宁区及盐城市盐都区共发放问卷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问卷有效率达98.96%。
(三)研究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本文采用SPSSl9.0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户风险认知,结果显示,KMO值为0.767,在Bartlet检验中,P值<0.001,综合两个指标,说明政策风险、经济风险、权益风险、社会风险以及生态风险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可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其中,特征值大于1的仅有一个为2.374,可提取一个主成分作为风险认知变量fZ),将原始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
为便于后期分析,根据数据分布状态将z变量离散化处理为:①低、②中、③高。
2.多元有序回归:本研究将宅基地流转意愿作为一个三分变量,分别为:1=不愿意,2=不确定,3=愿意,变量多元且有序,因此采用多元有序回归方法进行分析。
3.交叉列联表分析:交叉列联表是检验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和关系的有效方法,适用于本研究中对农户分化、风险认知以及宅基地流转意愿关系的探讨。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总体样本分析
模型1中控制变量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与现有研究相吻合,其中“是否在城镇购买房屋”影响最为显著,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愿意进行宅基地流转的概率为未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的2.117倍。拥有城镇住房的农户大多具有搬迁至城镇的预期,宅基地对于该部分农户而言未来收益较低,因此流转意愿较高。农户年龄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呈显著负向作用,年龄在20岁以下的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的可能性为60岁及以上农户的2.411倍。这主要是因为年轻农户相对而言对宅基地的情感依赖较低,往往更憧憬城市生活,且在城镇就业的机会大,宅基地流转后的收益可以成为在城镇生存发展的基础资金。文化程度也对农户流转意愿有一定影响,其中在小学及以下的农户有意愿进行宅基地流转的可能性仅为本科及以上人群的0.202倍。一般而言文化程度越高,农户的发展能力以及资产意识越强,重视资产变现能力,宅基地流转意愿较高。家庭总收入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家庭收入越高,农户抗风险能力越强,在城镇生活的资本也就越充足,其宅基地流转意愿相应增强。抚养系数则与宅基地流转意愿成反比,抚养系数越高,农户对养老以及子女后代福利问题思虑更多,因而农户往往愿意维持现状。
模型2中农户分化变量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户分化对其宅基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非农户而言,纯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只是非农户的0.085倍,兼业户则为非农户的0.231倍,说明随着农户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宅基地流转意愿也会有相应提升。对于收入来源单一的纯农户而言,农村宅基地是其主要生活资料,宅基地流转后的收益难以弥补其增加的生活成本,因而流转意愿往往较低;对于兼业户而言,宅基地的生存保障功能有所减弱,但依旧是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对宅基地流转的决策往往介于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之间,流转意愿相对于纯农户而言更为积极;而对于非农户而言,其往往具有较强城镇生活能力,农村宅基地大多只作为短暂住所,宅基地流转对其生活成本影响小,流转后的经济价值反而能增加其收入,因此通常具有较高流转意愿,假设1得到验证。
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风险认知变量,回归结果显示该变量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风险认知较低的农户愿意流转宅基地的概率为高风险认知农户的3.163倍,说明农户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风险代表着农户在宅基地流转中可能遭遇的各种不确定危机,当农户的风险认知越高,意味着农户认为该行为可能对自己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大,因此出于理性,农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偏低;而在风险认知较低时,说明农户认为宅基地流转这一行为机会成本较小并且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预期收益,因此农户倾向于流转。
模型4中加入了农户分化及风险认知的交互变量,以此检验风险认知的调节作用。其中,风险认知与纯农户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风险认知在农户分化与宅基地流转意愿的负向关系中呈减弱型调节作用,当纯农户的风险认知较低时,农户往往更看重该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流转意愿因此会有所提升;风险认知与兼业户的系数同样显著为正,在将兼业户的风险认知因素纳入考虑之中时,较低的风险认知可以有效减少兼业户对流转成本的担忧进而促进其宅基地流转;风险认知与非农户的系数显著为负,减弱了农户分化与宅基地流转的正向作用,说明在非农户的风险认知较高时,作为理性经营者他们会重新衡量宅基地流转中的收益、成本及风险要素的关系,在风险高于预期收益时,他们往往采取保守态度。至此,假说3得到检验。
(二)农户分化、风险认知及宅基地流转意愿交叉表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农户分化及风险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旧有待验证。为此本研究采用spss19.0中的交叉分析工具,以农户分化为分层变量,将宅基地流转意愿以及风险认知进行交叉分析,结果显示卡方检验值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纯农户P=0.005、兼業户P=0.031、非农户P=0.020),说明农户分化下,不同农户在风险认知及宅基地流转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至此,假说2得到检验。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宅基地流转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共享发展的重要举措,至今我国宅基地流转依旧处于试点阶段未能提出具体的规范措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结构持续变化,农户从原来的高度同质群体分化为纯农户、兼业户、非农户三类异质群体,而不同类型农户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行为偏好、不确定性厌恶、社会特征,进行形成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差异;同时,由于当前农村正规避险机制的缺乏及农户厌恶风险的特质,在感知到流转风险较高时,农户出于“安全考虑”大多采取保守行为即不参与宅基地流转来规避风险。因此有必要将农户分化、风险认知纳入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分析框架中。本文利用南京、盐城两地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及交叉列联表对农户分化、风险认知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农户分化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非农户相对于纯农户及兼业户而言,宅基地流转意愿更高;2.农户分化背景下,农户风险认知差异明显,非农化程度越高,风险认知程度越低;3.风险认知在纯农户及兼业户的宅基地流转意愿中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农户中则起着负向调节作用。由此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第一,在宅基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充分重视农户分化因素,关注不同类型农户对于宅基地资产功能及社会保障性功能的异质性需求,并据此为农户提供多种选择空间,有效提升其流转意愿;第二,加强宅基地流转风险防控,一方面对相关政策法规予以规范完善,为宅基地流转提供切实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统筹的包括医疗、养老、失业、最低生活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宅基地流转的后顾之忧;第三,加强对农户非农就业技能的培训,为农户职业转化提供技术支持,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同时对自主创业的农户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提高农户非农收入,进而促进宅基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