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千法“读”为本

2018-01-31 00:40徐阳春
考试周刊 2017年101期
关键词:朗读作用语文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始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并贯穿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學全过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意蕴,促进学生记忆,锻炼语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获得审美的熏陶、情感的感染。本文从朗读说起,着重对朗读的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语文;朗读;作用

一、 朗读概述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极力主张朗读: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文本中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立体学习”的感觉。朗读,是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读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朗读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是小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第一技能。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它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朗读教学的成效直接反映了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水平。更进一步讲,朗读训练过程也是思维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抓好朗读训练,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以及文艺的培育都具有“于无形处见有形”的深远影响,更容易水到渠成,对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大有裨益。

二、 朗读的作用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有声的语言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师来说,朗读训练是一种高效的综合讲解和分析。从发挥学生来主动性、主体性以及创新性来说,朗读教学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显现。

1. 朗读训练能促进学生记忆

科学发现,人的左脑执行大脑活动的“逻辑”功能,进行逻辑思维,右脑执行“情感”(或“形象”)功能,进行形象的整体性思维。朗读活动调动视觉、听觉以及运动觉等诸多感受器官同时参与,凭借右脑的敏锐感觉,捕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扩展形象思维世界,进行分析判断。这样,大脑左右半球协调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多渠道的信息反馈,从而激发了学生记忆的准确性、敏锐性和持久性。虽说语文知识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就不记不背。语文知识需要以“理解”为根本,也需要“记忆”为基础,没有知识记忆储存,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朗读是向大脑传输信息、储存语文知识,进行知识“内化和吸收”的过程,也是“理解”和“记忆”内联的过程。熟读成诵,朗读训练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2. 朗读训练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都说作者在文学创作时总是披情人文,每一篇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其实质都是通过塑造一个个艺术形象来加以展现的。学生朗读时,文章中的抒情载体——艺术形象自然就能在脑海里浮现。这样一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更加有深度。此外,朗读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进行表情达意的艺术手段,在于音色、音调、语气、节奏等语音变化的朗读活动中,许多书面文字难以表达或者根本无法表达的隐情妙趣都能被抒发出来,使之突现、明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通过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这个动作情节,让学生感受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去领会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的思想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遵循这一情感脉络,再根据感情的脉络顺藤摸瓜,去探寻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3. 朗读训练能发展学生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面广,许多文本文质兼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吸收积累,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朗读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拉出来,语音承载着思想感情,使语言文字极富可感性。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语言磨砺,在耳熏目染中领悟作品里那字里行间的韵律节奏,触摸到文字的魅力,获得强烈的感染。久而久之便在记忆中储存下连贯的、系统的、条理性的语言文字信息,比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在写景中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以三个并列分句组成的排比复句的修辞方式描述了迷人的漓江水、清崎峻秀的桂林山。三个并列分句结构相似,语意上一脉相通,文气连贯。它分别对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两方面的奇丽之景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这三个层次清楚、起承转合的排比句,很快就被其中诗化的语言所折服,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领会到了作者在赞美桂林山水旖旎风光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 朗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具有表情达意的特殊功能。朗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想交流、情感交融的过程。读好一篇文章会令人心荡神驰不已,获得思想感化、情感熏陶,给人以不尽的力量。语文课文大多是名家佳作,这些作品多层次、多方面地表现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充满着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运用朗读这个“语言中介”的作用,在精妙的朗读中,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学生精神世界与现实情景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美的意境,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促动灵魂,拨响心弦,令他们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因此,教师要根据艺术的审美属性,通过开展朗读训练,引领学生走入作品,欣赏其中蕴含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以及体验美的能力,最终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实现,

三、 结语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口。朗读训练既是一种语文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语文课堂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章情文并茂,都是名篇佳作,非常适合学生朗读。教学千法“读”为本,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尤其是应该细读精读,切勿粗观大意,浅尝辄止。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说,抓好朗读训练对语文教师来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鲁迪.小学语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李贵仓.读——语文教学的生命线[J].中外交流,2017,(25):130.

[3]谢汝意.数学朗读别样精彩[J].小学教学参考,2017,(18):38.

作者简介:徐阳春,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中心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作用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