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历史判断能力历史核心素养指的是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思维,要求学生从历史教材中获得历史知识,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以及多元化、科学化的历史观;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总结、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并能学以致用。本文笔者拟就此问题展开简要探讨。
一、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的办法。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历史学科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可能促进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鉴于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将历史知识相互割裂开来,而应有宏观的思维,这种思维,就需要他们在日常学习中自己去锻炼、去培养。
如高中历史课本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分为三册,但众所周知,政治、经济、文化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根本不能割裂开来。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即使课本是完全独立的,但是历史事件却不是独立地发生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总结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应加强课前预习并主动思考,逐步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在课下复习时,还应联系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提到的应注意的问题,即用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并领悟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从而锻炼自己归纳概括、总结知识的能力,最终有效提高自身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
学习历史的首要条件,便是要求学生能够将其余学科的知识迁移过来与历史知识融合在一起,如讲解“贩卖黑奴”时,可以结合“洋流”等相关地理知识;学习“工业革命”时,可以结合“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等相关物理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也能更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知识。
二、切实加强史料教学
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研究或者讨论历史的东西,包括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其对于研究历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使用史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有效改变课堂氛围,进而推动历史教学的进步。
如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曾国藩的《讨粤匪檄》等国内舆论、美国牧师罗孝全的《洪秀全革命之真相》等国外舆论以及洪秀全的《原道醒世训》等太平天国内部人士的言论引导学生归纳这一运动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影响。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史料题目,让学生通过这些题目夯实所学知识;在课后讲解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史料题,教会学生应如何全面分析史料以及史料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进一步加强他们学习历史的能力。
三、切实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应该有自己的看法与结论,应具备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如李鸿章其人,这个生活在晚清的大臣,因为多次与外國人交涉并签订不平等条约,所以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常常都是负面的,甚至是毫不留情的批评,但是事实的确如此吗?李鸿章是湘军、淮军的创始人,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后来远远超过乡勇,成为清朝的主力军队之一;他是清朝历史上官位最高的汉人之一,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说明他的政治手腕与才能是非常突出的,否则在满族人的朝廷中,一个汉人何以高官厚禄至此?除此之外,他还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参与人,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在天津设立开平矿务局,后该局修筑津榆(唐山至胥各庄)铁路,这些皆是李鸿章的功劳。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外国人对他的高度评价: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所以,我们在评价李鸿章时要用辩证的思想,不能只是单纯的听信一家之言,更应结合社会各界以及他的综合能力对其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这两种思维是学习历史必需的思维,只有具备这两种思维,学生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这两种思维的培养。
具备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好处良多。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时,还应让他们感知优秀的历史文化,进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让他们借用历史知识来反思今天发生的事情,并避免重蹈覆辙,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成刚.历史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培养[J].历史教学,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