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式案例研究

2018-01-31 16:41纪夕新
考试周刊 2017年73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校本课程

摘 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无锡市北高中应因地制宜,因人(学生和教师)制宜,切实推出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计划。文章就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式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体育课程;校本课程;实施模式

一、 引言

无锡市北高级中学经过数年探索实践,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是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为丰富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建设树立了一个榜样,形成了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式。

二、 实践探索

(一) 每天一节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演变与发展

学校从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体育校本课程结构。依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需求情况,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校园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让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逐渐形成了“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模式。

在校本课程方案提出之前,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安排是:每周2节体育课,每节体育课的时间是45分钟;每天一次20分钟的大课间操活动和一次5分钟的眼保健操。每周开展的2节体育课,是传统的2节体育课,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喜欢体育,喜欢运动,但是厌倦体育课、课间操,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让上课教师不太满意。每次上体育课时,就感觉到自己像只关在笼中的小鸟,提不起兴趣和精神来,从心底里抵触体育课,不愿意融入课堂。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体育教研组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确立了“一切从学生兴趣出发”的核心思想,其意旨是“兴趣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由此开发无锡市北高级中学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雏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给同学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体育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情况进行备课、上课。比如说,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先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情况,体育学习兴趣,接下来想学习什么内容,参与什么运动。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回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上课内容。开始实施时还能勉强接受,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问题也逐渐显现:第一,不能兼顾全班同学的意愿。由于每个同学的兴趣不一样,这样,满足了大多数的同学的愿望,同时也忽略了一部分同学的运动需求。第二,没有良好的评价体系,很难判定学生参与运动的指标水平。为此,学校体育教师团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聘请了省内外数名体育专家为顾问,共同探讨新的方案。在全体教师的积极配合参与下,科学地提出了2+2+1课程模式的方案。在“2+2+1体育课程模式”中,每周2节必修课,2节选修课,1节社团课,该课程模式方案的提出,使得“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模式”更加规范、完善和科学。

(二) 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式的逐步完善

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2+2+1体育课程模式”持续了近3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校园体育活动面貌,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运动与参与兴趣,推动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为了更进一步的规范与完善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学校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体育课程专家参与进来,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体育课程进入了创新阶段。通过与体育课程专家的紧密合作,学校力求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体育课程由原来的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2+2+1体育课程模式”逐步向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式过渡。

课外体育竞赛,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練习与参与兴趣,迎合了中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无锡市北高级中学的体育教师科研团队,在专家和领导班子的指引下,加强体育教材、体育活动课程体系、考核评价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修正、完善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实施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运动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逐步形成了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具有无锡市北高中风格的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实施模式的校本体育课程模式,这给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模式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三) 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效

1.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改革后的体育活动项目增加,形式多样,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适中,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愿意参加的运动项目,体育课堂上,学生愿意付出,力求达到自己想要的标准和结果,尤其是在参加有竞争或合作的运动项目中,学生的意志、能力、品质和性格在无形之中就会渐渐地得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在不同角色的转换中,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天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学校体育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共同发展

学校在最开始提出实施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式时,校长以及全校的教师担心,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时间占用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最终导致学校的升学率下降。但令人可喜的是,自从实施该模式后,学生不但体质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而且,数据表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使学生的升学率提高了十个百分点。通过相关研究分析,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完全的放松,当回到课堂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让学生因运动而更加高效率地学习,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3. 促使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

通过实施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实施模式,促使体育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正规的课程。体育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改编和创新性实施等一系列的课程活动,提高了体育教师对自己和教育的理解,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容量;提升了体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督促体育教师敢于超出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采取正确的行动;重塑体育教师在社会中的形象,改变了体育教师的行为,充盈了体育教师的精神世界。endprint

4. 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一定幅度的提升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体育课程改革,积极组织体育教师,成立体育教师科研团队,认真学习与探索,开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道路上的典型示范。并且鼓励大家对外学习,对内讨论,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投身于体育科研工作的热潮中。学校体育科研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沟通交流会议,让体育教师主动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让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5. 学校的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自从学校开展了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模式,一改以往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每天校园中都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气息,运动的气息。即使每天安排有一节体育课,可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的运动需求,周一到周五的中午、下午放学后,篮球场上、足球场上,尤其是在篮球场上,黑压压的全是学生在篮球场上自由热烈地奔跑,这种热情、激情与投入,在无形之中会给人一种运动的内在的魅力与参加运动的冲动。绿绿的草坪给足球爱好者以舒适的环境,充足整齐的篮球架,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三、 结语

(一) 领导重视、科学组织是形成体育校本课程特色的关键

无锡市北高级中学的校长及各位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落实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校园活动时间。由校长负责的体育科研团队小组,科学分析,共同探讨,形成以每天一节课为特色的校本体育课程模式。首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保证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健美操房、乒乓球馆等,室外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塑胶田径场等,硬件设施在同行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证。其次,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在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中,体育组统一安排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比赛内容。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及实习老师共同策划、编排比赛,并号召班主任积极响应配合,校领导和行政人员参与管理,让学生在竞赛中增强竞争、合作意识,并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二) 重视中学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合作

2011年起,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结成了“每天一节体育课”课程实践友好学校,着力打造特色校本体育课程。每一学期,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派遣 6-8 名研究生到市北高中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市北高中在实施以每天一节体育课为特色的体育校本课程模式时出现的缺少体育教师的问题,另一方面,实习老师可以更好地将高校学习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敢于乐于与中学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就业开创一条光明的道路;中学要积极主动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不仅将实习基地做好,還要做得漂亮。

作者简介:

纪夕新,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校本课程
依托民间游戏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研究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