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因其多样化、自由化、开放性等特点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没有处理好理性教育和诗性教育、话语创新与精髓传承、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之间的关系,导致其话语权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被大大削弱。为此,需立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优化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在完善网络法制规范的基础上重塑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权 重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传播媒介,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也给高校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它催生出一种“信息权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从相对闭塞的校园环境转向更为宽广的社会空间,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单方面灌输转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自觉认同,从宏观的意识形态之争转向高校学生主体的思想选择。因此,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是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
1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充分把握话语权,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
1.1话语主体的开放性与多元化降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信息传播更加民主、开放程度日益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群体的言论自由,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的搜索资讯以及发表言论,但与此同时新媒体言论传播特有的隐匿性和多元性,使缺乏过滤与正确引导的话语在网络平台肆意传播,语言暴力现象随之产生。在新媒体时代下,个体的话语被其他人听到的可能性较以往时代大大增强,这些失当话语会将高校舆论引导向不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2潮流化的话语风格弱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权威性
与传统的坚持宏大叙事和崇高责任的大众媒体相比较,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所具有的去中心化、自由化、等特点,所导致的现象就是在网络话语和网络文体上,表达方式的简单化和游戏化,这种表达方式与传统媒介传播的极具严肃性、规范性的政治话语、文件话语之间有着巨大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大多数网络话语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时对于主要以理性化、逻辑化的思想观念为内容的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理论归因
2.1理性教育与诗性教育没有完美结合
理性教育与诗性教育是两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理性,“作为思维活动,它是人的一种认知能力和认知方法,它是运用逻辑手段去分析、判断,提供因果必然性联系的认知能力和手段。”而诗性的方法则是通过比较含蓄、隐喻的方式启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式教育。理性教育和诗性教育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二者相互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对诗性教育不够重视,把重要精力放在以课程教育为主的理性教育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网民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心理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新媒体已经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接受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因此,仅靠课堂讲授和意识形态灌输的方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而如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缺少理性教育与诗性教育的结合,对新媒体、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构成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诗性教育方式利用不够,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式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2.2话语创新与精髓传承顾此失彼
话语体系的创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进行的重要实践。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他们接触大学课程的第一课,为了解决传统理论教育话语体系难以适应现代多样化的话语思潮,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使自身的话语表达更加生活化、通俗化与幽默化。但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点是如果思想政治的话语表达只是一味求新而忽略了本身重要的精髓之处就会反过来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造成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因为教育对象认为这些内容枯燥无聊就对其轻视甚至舍弃,这就不是话语体系的创新而是丢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精髓。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塑的主要路径
在全新的话语方式、生存方式与文化境遇中,能否把握住新媒体传播规律和特点,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有效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功能,规避新媒体给大学生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否真正占领新媒体阵地,能否真正为当代大学生所认知、认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掌握充分的话语权以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下仍保有吸引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路径所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3.1關注大学生生活,激发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共鸣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的自主性的凸显。新媒体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发表、交换意见的新空间,传递、交换信息的新平台,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渠道和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新形式,某种程度而言,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了大学生的自由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所以说在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宣传与教育时要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不能片面地强调高层次,而要立足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对接,及时掌握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社会敏感话题,主动回应。
3.2优化话语内容及表达方式
面对新媒体中网络话语对意识形态的解构倾向,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必须进行转换,不断更新、优化其话语内容,使其体现时代性、紧扣现实性、展现开放性。正如列宁说过: “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 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 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意识形态的传播话语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融入通俗易懂的平民话语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通过艺术性加工,用平易近人的态度、贴近生活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和生动诙谐的语言,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事实上,在当今消费文化盛行的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话语”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声音等,也不仅仅是长篇大论,而是各类适合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容易引发大学生关注的图片、视频等碎片化的网络文化产品。例如,之前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新闻并不会引起大学生和其他团体的热情,但最近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妻子访问各国的会议表现出不同的看法:习近平和妻子的态度 ,服装,照片,视频等,引起了大众的关注,特别是大学生的不断赞誉。 另一个例子,最近几个中国领导人的漫画形象展览,也吸引了大学生的热情关注和。这些符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文化的产品,对树立我们领导人的形象有很好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转化话语表达方式。平等的对话、自由的发言是民主社会人们基本的交往方式,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更在乎这种民主的交往方式。哈贝马斯认为,话语民主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巴赫金也认为,生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对话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互动性和平等性,在互联网的交互性影响下各种不同意见相互交流和争鸣,说教式的单向灌输越来越没有市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和生硬呆板的叙述方式,增强与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不仅要自己说话,还要真诚地听学生说话,在交流讨论中求得共识。
3.3建立健全网络法制规范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正常运行,其话语效能是否能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必备前提。“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处于指导地位,同时社会部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面对其他社会思潮,我们既要引领整合,也要亮出底线。”完善网络法制规范就是在亮出我们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引导制度使生活在各种新媒体作用下的大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 黄丹.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3(01).
[2] 孙迎光.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