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勇
摘 要: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得知识的真知。
关键词:后进生;原因;转化措施
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让他们的身心在小学阶段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得到最合理的提高,就必须转变教学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享受着爸爸妈妈等亲人,甚至更多人的关心和爱护。来到学校,他们也需要享受到关注,而这种关注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他能推动学生不断努力进步,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怎样才能让学生知道在老师心目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老师在关注你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内降低学习要求
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是容易的问题,但对后进生来说却是难点,因此,需要在教法上适当调整,备课中准备的练习是以他们的水平为起点。课堂上对他们多提问题,发现问题立即辅导。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差,有厌学情绪,有不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可以适当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让他们找回自己的信心,体验到学习不是一件难事,对他们布置的作业可以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二)课堂上展现自己
课堂关注的应该是全体学生,提问学生也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将一些基础性的简单的问题抛给后进生,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课堂上对他们多一些关注的眼神和鼓励的语言。因为平日的行为让大多数孩子认为上公开课老师喜欢叫的都是聪明的孩子,不闻不问的绝对是后进生。教师应该将脚步多停留在他们身边,无声地提醒他“老师在关注着你”。
(三)为后进生开“小灶”
后进生由于长期的知识断层、能力断层,上课时很难跟上进度,全部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可以针对孩子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辅导和梳理,帮助孩子扫清障碍,这样他才不会将学习看成一种负担。教师在检查后进生的家庭作业时,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孩子解决疑问。
(四)建立“优帮差”一对一学习对子
在班里找几个学习优秀又乐于助人的孩子,与后进生结成学习对子,让后进生感受到除了老师的关爱,还有同学的不离不弃。在“优帮差”学习活动中,优秀生帮助后进生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良好的学习风气定会逐渐形成。
二、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能够事半功倍。每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因此,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以此为转化的“起步点”。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后进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很多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暴露太多,不经意间优点就被忽视了,要让孩子感受到“我并不是一无是处”。
(一)用教学艺术调动学生
教学艺术的高低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与圆柱等底面积的圆锥。然后让学生动手用圆锥装沙子,往圆柱里倒,让学生观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主动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由于这节课在教学时注意启发性、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就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公式多而不混乱,获得较好的效果。
(二)以知识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本身也蕴藏着一定的魅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练习“261+99”与“261—99”时,让学生把“99”看作(100-1)再计算,很快得出261+99=261+(100-1)=261+100-1=360与261-(100-1)=261-100+1=162然后叫学生笔算验证结果无误,且速度快。这自然会产生兴趣,最后找到奥妙,这样整堂课的学习效果令人满意。
三、建立别样的家校联系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所以要想学生进行转化,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所以首先是和家长取得联系,定期交流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做到互通信息,全方位了解学生。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其目的是一致的。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有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社会。后进生的家长不愿意参加家长会,所以召开家长会显然不能有效地与这些家长进行沟通。教师试着为每个后进生制作精美的家校联系卡,把孩子的情况记录下来,多贊扬,家长和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一个学期下来将温暖传递,感动了家长,更是鼓励了后进生。
四、结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进生是“迟开的花朵”,教师的无私奉献也会扫清学生的恐惧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何尝不是一种实践型的心理辅导。作为老师,要用一颗宽容之心、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和指导“顽石”般的学生。相信只要积极付出,以火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本书编委会主编.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