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和重要性出发,先后探讨了包括“两课”教育与宣传标语、宣传画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以新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新途径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的成效和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新旧途径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两课创新;新媒体应用
一、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分析
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面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态势,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大则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价值准则。
二、 以“两课”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
“两课”,是指我国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系统化地向学生介绍思想政治理论的最重要手段。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修订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都及时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同时,由于“两课”老师专业知识强,认识程度深,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由于时间特定,组织有序,因此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较为细致的把握。因此,“两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所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中的核心。
三、 关于以新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讨论
在新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而新媒体依靠其自身便携性、交互性与即时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爱。同时使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
虽然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但思想政治、价值观念信息的传播关系没有变,依然延续了“人—媒体—人”的基本结构。归根到底,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依旧是人对人的传播,只是其中间传播媒介和传播链的结构发生变化,传播途径在时空上都有所缩短,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传播效果。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尤其要注重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人对人的本质,在活动过程中,要站在信息接受者的位置考虑其如何接受信息,这样的信息会对其造成何种影响,是否能使其进一步的被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上来,从而更为有效地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宣传作用。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予以宣传,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在活动中的有益作用。
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的新思路
(一) 把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将各个途径有机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在上述分析讨论过程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提到,思想政治教育新旧途径,都有其各自的优势与局限,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各个途径系统化的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分析,统筹兼顾,实现各个途径的优势互补,以一种高度系统化的新途径来开展活动,那就是:
以“两课”教育为基础,以学生群体为主体,以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以团支部、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基本组织形式,借助新媒体等新兴信息传播手段,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统筹兼顾新旧宣传教育方法,系统化地使各种宣传教育途径有机结合,把握社会发展中的新动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
(二)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群体为主体,调动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必须尊重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明确针对学生群体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目标,清楚认识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体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强硬违背学生意愿,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要深入基层,与学生加强交流,吸取学生反馈的有益意见,不断完善这一新途径的服务职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
[3]《關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13年.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危求仁,河南省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