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借助教育信息化技术,构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城镇化转移、社会化服务、自主化创业”五位一体立体培训格局,构建“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市场主导、企业合作、行业引领、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平台,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县域全覆盖。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室室通;三级培训网络体系;职业技能培训
中圖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3-0054-03
1 实施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求,教育部根据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精神,启动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工作。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紧密结合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目标提出的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和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建设三项重点目标任务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两项重点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建立完善的学校校园网和数字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要求,对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技能三级培训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2 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建设的内涵
第一级:培训中心 以巫山县职教中心为主体,以“一心”“一园”(“一心”,指职业教育中心;“一园”,指职教工业园区)为载体,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引进、充实和提高师资水平,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辐射全县技能培训,带动全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二级:培训基地 以官渡镇、大昌镇两所中学为依托,利用两所中学在全县的地理位置相对适中、教学设施设备相对完善的优势,实现江北和江南两大片区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这两个片区发展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核心。
第三级:培训网点 以25个乡镇为据点,充分利用各乡镇成人学校和中小学教学资源,发展村级农技校,负责本辖区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这样就形成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立起惠及全县人民、专业覆盖面较广、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体系,实现职教、成教、普教三教统筹。
3 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建设的重点
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 通过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种类齐备、技术领先,校园网络布局合理,网速通畅,“室室通”、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数量足够、配置合理、功能完善。
开发优质的数字资源 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打造巫山特色数字化移民培训学习资源,实现学历学习和短期培训网络化。
推行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一流的基础设施和一流的课程资源,结合职业教育学科特点,广泛开展“理论教学—数字仿真—实物仿真—企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构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打造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平台,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县域全覆盖,使人们接受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更加便捷,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提升。
培养高端信息化人才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应该不断提高师生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水平,并且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门人才,加快信息化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为巫山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进巫山经济快速发展。
4 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建设的成果
打造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平台
1)加大硬件设备采购,为教学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
①采购核心路由器、核心交换机、防火墙、流控设备、服务器、无线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对学校网络中心进行改扩建,实现50 M光纤进校园,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②对所有教室和实训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补充和升级,实现室室通,为教学信息化提供硬件保障。
③完成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点的硬件建设,满足移民自主网络培训对设备的需要。
④改扩建八间数字仿真实训室,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理论教学—数字仿真—实物仿真—企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
⑤为全体教职工配备笔记本电脑,注册无线网络用户名和密码,确保全体教职工在校内随时随地均可访问学校OA办公系统,为全员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硬件保证。
⑥打造数字化工厂。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构建数字化工厂,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仿真、评估及优化。同时参照企业模式,通过PLM体验中心、现代实训车间、8S管理等内容建设数字化工厂模型,再利用CAD/CAPP/CAM等软件建设数字工厂的核心内涵,数字工厂建设完成之后则可以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企业需求和学校教学之间的无缝对接。
2)开发软件平台,丰富数字资源,打通远程自主学习通道。
①开发学校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学员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实时下载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②开发OA办公信息系统,实现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学员管理的有机整合。
③积极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多形式、多渠道开发电子教案、微课、视频、网络课程、电子书籍等数字资源。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或互联网在线选学数十门网络课程,下载数字资源开展自主学习。endprint
④搭建“巫山特产1号店”电商学习平台,学员在“真实的电商平台”下可以学习到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所需的文字录入、信息采集、网店管理、网络应用、美工、客服、营销等众多知识和技能,在掌握“淘宝开店”技能后,可以直接就业和创业,做到“学用”无缝衔接。
⑤与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成立巫山校外学习中心。该学习中心采用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育技术模式,并采用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先进的网络教育网站、先进的教学支持平台和管理系统、先进的学习支持服务和课程体系,真正实现“5Any”学习模式,即Anyone(任何学习者)通过计算机网络,都能够在Anywhere(任何地点)、Anytime(任何时间)、学习Any course(任何课程)的Any chapter(任何章节)。面向全社会开展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方便学习者学习。
构建五位一体立体培训格局 依托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项目,规范培训过程,保障培训质量,构建“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城镇化转移、社会化服务、自主化创业”五位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成远程培训与现场指导、分散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格局。
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市场主导、企业合作、行业引领、全民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
1)统筹行政资源。为了取得更好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相关政府部门应在区域内创建就业服务项目,如技能鉴定、培训登记等,实现县域内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输出、鉴证、师资、经费、资源、任务“六统筹”,并落实好统筹过程中的难题。
2)统筹培训资源。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技能培训项目,如劳保、扶贫、移民、教育等部门的培训项目存在差异,为了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应该实现跨部门之间的资源统筹;落实相关的资源统筹政策,解决“统一难”问题。
3)统筹市场资源。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明确培训机构、主管部门、用工企业、乡镇等的职责,解决“组织难”问题。
拓展職业技能培训领域 借助三级培训网络,拓展职业技能培训领域,实现“培训就业一人、增收致富一户、辐射带动一片、和谐稳定一方”的培训目标。
1)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种养殖技术、矿山机电和旅游产业等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培养步伐,切实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好务。
2)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针对巫山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大、普遍技能素质不高的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智力型、分散型向组织型、短期工向长期工”三大转变,既成就了“巫山劳务”品牌,也成就了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战略产业,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实施实用人才培训。通过实践指导、典型带动等方法,围绕巫山县林果、种养殖等产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4)实施“三教”统筹培训。促进职教与普教的融通,主要针对培训对象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小学注重劳动兴趣培养和简单劳动实践;初中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高中建设进一步完善,为当地发展起到科技辅导站、产业参谋部的作用。
5 结语
总之,依托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逐步形成“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城镇化转移、社会化服务、自主化创业”五位一体立体培训格局;建立健全“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市场主导、企业合作、行业引领、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打造新型数字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平台,开发数字化培训资源库,改革培训方式,提高移民技能培训水平,实现培训县域全覆盖,彰显学校“职教移民、职教助民、职教富民”的办学理念。借助三级培训网络开展扶贫培训,积极探索“智力扶贫”,让更多的贫困人口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帮助他们通过就业和创业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为实现“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耕,谭昌藩,刘伟.构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搭建数字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平台[J].科学咨询,2013(26):10-11.
[2]陈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服务社会能力[N].三峡都市报,2011-11-18.
[3]谭昌藩.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培训基地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4):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