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遵循系统协调性、多样开放性、评价多元性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基本原则。浙江树人大学通过编著《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教程》,以“大思政”视角、“三融合”理念、“三板块”设计,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宣部、教育部2005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2012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發《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为落实这些要求,各高校在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学生的参与度,实践教学的稳定度、持续度、有效度等方面存在欠缺。笔者所在的浙江树人大学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大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育人新模式,希望对各高校火热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学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研究方面,包括其作用、地位、意义等的研究已经具有高度的共识,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外延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在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不同观点时,归纳了“教学场所标准说”、“教学方法标准说”、“教学内容标准说”,认为三种标准相应限制、夸大、模糊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也有学者认为,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要在实践教学的内涵认识上,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关系”、“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相关实践的内在统一关系”等等。
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是有效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前提。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学校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样开放性的互动方式进行的,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参与和体验,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培养良好政治意识,进而实现国家政治信念和价值观认同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基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界定,笔者认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可以遵循系统协调性、开放多样性、评价多元性的原则。
(一) 系统协调性
要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准确把握系统协调性。这里所说的系统协调性,可以从课程本身、教学管理、组织领导三个方面理解。首先从课程本身来讲,按照“05方案”的总体要求,各门思政课之间是统一的系统,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各自为战,缺少统一协调和安排,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被忽视。表现在学生在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时,无法从整体性上、规律性上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的方法,往往片面的、就事论事的做出判断。因此,要充分考虑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精准对接和有机结合,系统地规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其次,作为教学管理的主管部门,应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明确学时、学分、教学内容等,建立相对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有章可循,提升教师的积极性。最后,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协调性。应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利用各自的优势,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合力。
(二) 多样开放性
思政课的教学实践应始终围绕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进行,但各门课程承担着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多样化,在统一性的基础上体现不同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平台也是多样开放的,它可以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不能简单的将实践教学只定位在课堂外或只是社会实践,否则容易流于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这个平台,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通过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开展专题演讲、辩论等方式予以学生表达观点,展示自己的空间。每个校园都有不同的文化品牌,不同的社团活动,甚至一室一景、一草一木都蕴藏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校内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上,学生选择的灵活上、参与的普遍性上都有优势。围绕思政课主题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经常被采用的,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甚至是专业实习等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知。
(三) 评价多元性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这一体系应包含可操作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应重在过程性评价,多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与自身的体验与感悟。在评价过程中,强调把评价和指导密切结合,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激发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实现对学生品德修养、团队精神等的综合评价。
三、 浙江树人大学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开展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并将该课程纳入教育改革的轨道持续建设,构建一个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相互关联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浙江树人大学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于2011 年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学生服务管理工作的一线教师编著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教程》(2014年修订后再版)。学校紧密围绕该课程为中心,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教学的系统观,调动一切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思政工作教师的作用,通过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评价多元的考核方式,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贯彻“全员育人”、“实践育人”的方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endprint
(一) 课程特点
一是“大思政”的视角。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基础上,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创新和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育教学的框架体系,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二是“三融合”理念。突破高校学生思政实践仅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单一对应的传统模式,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才规划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者融为一体;三是“三板块”设计。即“课堂教学”、“实训”和“实践”三个特色鲜明的板块,它一方面对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要求,另一方面又和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既有理念,又有便于操作的统一规范。
(二) 以课程为中心的实践教学做法
1. 完善工作机制。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主管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各院系各负其责,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任务下达等;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实践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如制定教学大纲、实践实训内容、讲解培训、考核评价等;各院系负责实践教学动员,参与实践实训与部分考核评价。
2. 严格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程共分为六个章节,含理论教学讨论、阅读思考、探索尝试、实训实践,共计20个学时,1个必修课学分。教师要认真对照思政实践课教学目标,认真制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学生成绩评定按照百分制,理论教学占30%,实训实践30%,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占40%;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参与,包含教师考核,学生自评与互评等。
3. 整合教学资源。一是授课教师多样性。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主体,同时结合课程各章节的内容,将各学院部分优秀专业教师、学校我心目中好老师、思政辅导员骨干纳入進来,发挥各自特长,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将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拓宽学生参与面,并实行了校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德育导师制度。三是开展“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课题制队伍为重点,教师指导,学生主笔撰写调查报告;全员参与为基本面,以视频素材、调查总结、PPT汇报等形式评选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振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7).
[2]高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14,(6).
[3]章清.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教程[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张卫东,讲师,浙江省杭州市,浙江树人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