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的重构促进教师提问技能的提高

2018-01-31 20:33王智威
新一代 2017年17期
关键词:重构

王智威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主要内容,利用片段教学的重构教学模式,对课堂问题的提出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及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提问技能,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片段教学;重构;提问技能

引言

片段教学就是节选一课时中的某一段进行教学。它是教学研究的一种形式,如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为了检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恰当,又考虑到要尽可能节约参与研究者的时间,常常选择其中的主要片段进行试教、研讨,在选拔教学新秀等评比活动中,为了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技能,也常采用这种方式,以节省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一、课程概况

此次课堂内容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主要内容进行片段教学的重构,该片段的教学目标应该直指本片段,而不是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针对教学片段的内容先进行学情调研,以便于更加准确合理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片段教学目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对于这部分知识,教材进行了如下编排,先是引导学生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下来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借助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学生们熟悉的图形,利用熟悉的图形相关知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片段教学的重构对教师提高提问技能的分析

(一)问题的直接提出

首先对学生直接引出问题:借助量一量、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对于该问题学生的反馈如下:7.93%的学生表示无法解决此问题,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学生对于之前所学有关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知识印象不深刻,自主迁移知识的能力较弱;66.67%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像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一样,即用相邻的两条边的长度相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受到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影响,单纯地认为求图形的面积是用邻边相乘,而忽略了两条邻边角度的关系;25.4%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其中有50%的学生能够利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感受到两个图形间的联系,进而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此,在该片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了大胆猜想、合作验证、交流研讨、集体汇报、总结概括、辨析深化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从而落实课标对于“学生在观察、试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并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的要求。

此问题的提出忽略了学生在操作、探究、验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对于初高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二)核心问题设计中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初稿中的核心问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并不能体现该教学片段的主要内容和思维提升点,因此核心问题设计的不够准确。现如今,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有很多,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所了解,这在学前调研中也有所显示。故该片段要解决的问题不光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还应该在经历探究等活动过程中,对于公式背后的推理过程进行整理和概括,因此核心问题修改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与此同时,修改后的核心问题存在着递进的关系,若只取前者,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故无收获,且学生记住的只是结论而不知缘由,对日后的学习会造成负面影响,若只取后者,则部分学生的思维会产生断层,形成思维障碍,产生消极情绪。综上所述,两个递进关系的核心问题缺一不可,同时也是整个片段的核心内容。

该问题的提出能够引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但是在问题链的设计方面,上述问题链设计不够准确且逻辑关系不明确。问题链的设计应该是围绕着核心问题的解决层层递进,所以对于问题的提出应做出更进一步的探究。

(三)问题链的设计及修改

问题链修改为:①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②在探究验证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得到了什么结论?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③用底×邻边能否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④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行裁剪?不难看出,问题1和2是将核心问题细分成学生可操作的小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经历完整探究过程。学生可根据小问题“拾阶而上”,得到正确的结论。同时,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形成感性认识。问题3和4是对核心问题的辨析和补充,根据学生的易错点和思维难点,设计这样的两个小问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逐步完善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落实课标要求。

三、课堂总结

问题链与核心问题密切相关,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有条不紊,前后贯通,使所有问题成为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教师在完成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中要有必要的等待时间和合适的语速。教师的提问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全体学生中分配。在学生初始回答问题后,为了帮助学生对最初的问题得出更合适的答案,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回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同一个内容分别进行了三次问题的提出,显然,基于片段式教学重构的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并且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问题的深化提出,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袁红玉.如何艺术化地展示片段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25(12):110-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构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我国罪数判断的反思与重构
历史试卷讲评课的翻转与重构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汽车业能否重构新生态
《刑法》第64条的实然解读与应然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