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流传百代的佳作,全文只有81字,但是字字珠玑,刘禹锡借陋室歌颂自己的品德高尚。细细品读,我从他的诗中窥见他有着一颗追求不朽的心。
关键词:陋室;品德高尚;不朽
《陋室铭》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著,文章通过赞美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文章仅有81字,却成了一篇脍炙人口、流传百代的佳作。细细品读,笔者发现诗人并不仅仅在于借陋室表达自己的安贫乐道的品德和高洁傲岸的节操,更想通过此诗表达自己追求不朽的志向。
一、 选择“铭”这种文体
“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题目《陋室铭》表明本文是一篇铭文。
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初始于商代,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古人认为青铜器非常坚固,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可以永存,于是把需要长期保存或流传的事迹功德刻于青铜器上。铭文发展到后来,成为一种刻在器物上以记功、警戒为内容的文学体裁。
“故隽之玄石,传诸不朽”,“钟鼎礼乐之器,昭德纪功,以示子孙”,这种文体表明了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刻于不朽的金石上的文字可以流传后世,文字所记录的功德从而也获得永恒,简言之即获得“不朽”,“子子孙孙永宝用”。
古人很早就提出过“人生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在后人对“三不朽”的解读中,立德即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后世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成为读书人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追求。
铭文迎合了汉民族追求不朽的心理,这种追求不朽的意念,深藏在铭文创作者的精神世界里,因此铭文在文人心目中,不是一种普通的文体,是一种价值珍贵,创作时更需慎重的文体,希冀其能流芳百世,永垂千古。所以笔者认为刘禹锡一定也是怀着一种希冀不朽的美好愿望来创作铭文的。
明白了铭的含义以及铭文的深刻内涵,那么也就明白了题目《陋室铭》的题意。即作者通过对自己居住的陋室进行歌颂,进一步来对陋室主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是想彰显自己的高尚品德,用“铭”这种文体以求不朽。
二、 引用孔子的话
文章结尾“孔子云:‘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篇》“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讲的是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孔子说:“那么简陋怎么住啊?”孔子说:“君子居住的地方,有什么简陋的?”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封建统治者把儒家的道德标准作为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标准,把孔子尊为“至圣”,把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奉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把孔子的言论视作金科玉律。本文引用孔子的话并以此作结,是为了突出强调本文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这个主旨。引用孔子的话作为论据,在当时是最有说服力,充分而不可辩驳,孔圣人的肯定和示范是来表明陋室主人道德品质高尚的最有力的证据。
但是作者又不把孔子的原话全部照搬,这是作者故意不引“君子居之”四个字,只引“何陋之有”,而把“君子居之”这层意思暗含其中。这样写,不直白,含蓄而有余味,况且文章开头已经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个主旨,再引“君子居之”便显得露骨而且重复了。
还有一点笔者认为很重要,就是中国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都很显著的第一人便是孔子。他宣讲规范人伦道德,并以身作则,开创了儒家学派,培养教育的学生达3千多人,还著书立说,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以说孔子实现了古今圣贤的最高人格理想。李康在《运命论》中盛赞孔子,说:“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刘禹锡在诗的结尾点名道姓“孔子曰”,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圣人为榜样,追求不朽的美好愿望。
三、 自比诸葛亮和扬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是说诸葛亮的草庐和扬雄的亭子虽然很简陋,但是都因为主人有名而闻名。言外之意是自己的陋室也会因自己而出名,诗人用类比手法以圣贤自比来表达陋室因主人之德而不陋。除此之外作者还寄予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时居住的草房。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一心辅佐刘备和刘禅,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作为政治家的杰出代表,他成为无数人的奋斗目标,后人如杜甫、李白、陆游等等都写下不少诗篇,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够像诸葛亮一样,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不朽。在这里刘禹锡也流露出自己对立功以实现人生之不朽抱着渴望。
“西蜀子云亭”,扬雄在成都的住所,又称“草玄堂”,因扬雄在这里写下《太玄》一书而得名。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为人品德高尚,不慕荣华富贵,“简易清静,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他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扬雄”。王充称他为“鸿茂参圣之才”、一代大儒。他一生写下不少名篇,其中在草玄堂自甘淡泊所寫的《太玄》成为扬雄的代表作之一。
班固在《汉书》中写到扬雄:“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其一生为之而努力,仿《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等,扬雄的哲学著作和文学篇章对后人产生的影响很大,受到很多思想家、政治家的竭力推重。西汉的桓谭认为他跨越了周秦诸子。在这里刘禹锡大有想借扬雄表达自己想要在立言方面有所建树,文章能像扬雄一样流芳百世。
总之,无论是诸葛亮还是扬子云,他们品德都十分高尚,前者政治上后者文学上成就极高,为后人所敬仰和铭记,流芳百世,可谓是不朽。笔者认为作者在文中写诸葛亮和扬雄,有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同类、学习的榜样、奋斗的方向。表明自己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还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有所建树,最终能实现人生的不朽。
“诗以言志”,本文我们与其把它看成是一篇阐述陋室不陋,借赞颂陋室来彰显陋室主人淡泊名利、生活情趣高雅的抒情诗,不如说作者想借此文表达自己追求不朽的愿望的言志诗。
作者简介:
王沂,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