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金山初级中学 江 瑛
进入初中,少先队员们开始对共青团组织充满渴望,期待着佩戴团徽的那一天。可我们发现,很多队员对共青团这一组织的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有些队员并没有好好思考过“为什么要加入共青团”这个问题,只是觉得“我应该是团员”“别人是我为什么不是呢?”,抱着这样的心理去参加少年团校、递交入团申请书的队员大有人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团前教育,让队员们珍爱红领巾、向往共青团,迈好青春的第一步,一直是摆在初中大队辅导员面前的重要一课。
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活动课,在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课时。怎么用好这一课时,如何把少先队活动课变成孩子最喜欢的课,这些都成为了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近三年的实践中,我们渐渐发现,少先队活动课为初中少先队员的团前教育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1.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思考加强初中团队衔接的意义
积极教育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成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而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重视技能、态度、行为、交流风格等方面的教育,强化个体自信、自尊、忍耐、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积极品质,以此激励和促进个体和人类的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加强初中团队衔接教育是增强队员组织归属感的有效途径,只有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理想感召力。
2.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思考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五种需要,几种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用五个需求层次理论来研究少先队工作是新思路:关注到人的生命价值,以促进队员知、情、意、行相统一发展的理论为基础。少先队工作的基本途径是体验教育:认识领会、归纳(知)——观察反省、内省(情)——积极尝试、应用(意)——亲身经历、体验(行),这四个基本途径在队员思想意识的形成中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我们在少先队活动课的落实上,非常注重“知、情、意、行”。
3.少先队活动课对于加强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实践意义
在《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中,七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的活动主题是“飘扬的领巾,闪亮的团徽”——共青团团前教育,主要的活动目标是初步认识共青团,了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八年级第一学期安排的活动主题是“团旗下的光荣”——少年团校,主要的活动目标是进一步学习共青团的基本知识,引导队员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八年级第二学期安排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接力章争章活动”,主要的活动目标是引导初中队员珍惜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积极参加团队接力活动,重温入队誓词,学写入团申请书;九年级安排的活动主题是“队旗团徽,在心中闪耀”,主要的活动目标是激励队员珍爱队的荣誉,发扬队的精神,向往共青团,承担留队带队职责,做到心有榜样,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团队员。
在分年级的建议中,大家都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原本只参加一学期的少年团校的少先队员们在初中七、八、九年级将分层接触到更多的共青团知识,这是符合初中孩子的年龄特征的,也更能促使他们了解共青团这一组织。《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中这样的安排和预设给初中共青团教育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从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看,国内有一些学校开展的“少年团校课程建设”“团队衔接教育”等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利用少先队活动课这一载体,形成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案例的还比较少。
综上所述,借力少先队活动课,加强初中团队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既是一种探索,也是少先队活动课在初中校本化实施的必然。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为:在少先队活动课校本化实施中,探索初中团队衔接教育在少先队活动课中的目标确定、课堂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等,形成少先队活动课中初中团队衔接教育参考案例及具体序列,激发队员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的情感,增强初中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
1.在《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基础上,使各年级少先队队员团队衔接教育具体序列有更清楚的内容和目标。
2.在团队衔接教育中,完善少先队活动课目标、活动设计,凸显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特点,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多种新元素。
3.以团队衔接教育为目标的少先队活动课,组织教育是其不变的底色。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引导队员们了解少先队与共青团、共产党的关系,进而使“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热爱共产党”的目标更明确,使少先队活动课中拥有更符合少先队员年龄、心理特点的组织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以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法为主,根据所研究内容不同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1.调查研究法:对队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对共青团组织的认识、对喜欢的少先队活动课形式等进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报告,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解,寻找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加强团队衔接教育的有效做法。
2.实践法:进行探索研究,结合队员年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的过程、经验、教训,为课题在全校乃至更大范围的推广而奠定基础。
我们将各年级对共青团知识的了解安排成一个更清晰的序列。序列化地推进共青团知识,既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少先队工作,又有利于共青团的发展,是初中少先队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新阵地。通过不同学段的少先队活动课,使队员真正走进共青团,以早日加入共青团为动力,用共青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共青团教育在初中阶段真正实现全面实施、有效开展。
年级 活动主题 共青团知识七年级 “飘扬的领巾,闪亮的团徽”——共青团团前教育 知道团名、团旗、团徽、团员证、团的领导者八年级“团旗下的光荣”——少年团校 知道入团条件、团的权利与义务;了解党团组织的发展史、奋斗史,回顾党团组织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接力章争章活动” 会唱团歌、诵入团誓词、戴团徽、写入团申请书九年级 “队旗团徽,在心中闪耀” 了解共青团组织创办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工程,如“青年文明服务岗”“青年志愿者工作站”“青年文明号”等
在以团队衔接教育为目标的少先队活动课中,组织教育是其不变的底色,在课程推进中,我们确立各年级活动目标,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引导队员们了解少先队与共青团、共产党的关系,进而使“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热爱共产党”的目标更明确,愿意为红领巾、团徽增光添彩,增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这些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拓宽了初中团队组织意识衔接教育的工作路径,成功地做好了从少先队到共青团的过渡,增强了初中学生的组织归属感。
年级 活动主题 共青团知识七年级 “飘扬的领巾,闪亮的团徽”——共青团团前教育初步认识共青团,了解共青团的基本知识,树立起“党—团—队”的组织意识八年级引导初中队员珍惜少先队,向往共青团,积极参加团队接力活动,重温入队誓词,学写入团申请书九年级 “队旗团徽,在心中闪耀” 激励队员珍爱队的荣誉,发扬队的精神,向往共青团,承担留队带队职责,做到心有榜样,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团队员“团旗下的光荣”——少年团校 进一步学习共青团的基本知识,引导队员树立正确的入团动机“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接力章争章活动”
以《上海少先队活动课分年级建议》为蓝本,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构建了我校团队衔接教育的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建议,使其成为范例和指引,鼓励各队在活动中的创新。少先队活动课有注重“知情意行”、队组织凸显、队活动丰富等特性,团队衔接教育的具体形式得到了活跃。少先队活动课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多种新元素,让队员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魅力。
“飘扬的领巾,闪亮的团徽”——共青团团前教育(七年级)
1.参观少先队队室,重温队史,了解团史。
2.“我们心中永远的旗帜”主题会,邀请爸爸妈妈说说自己入队、入团的故事。
3.播放微电影,了解不同时期优秀党员、优秀共青团员的先进事迹。
4.推优入团的队员回顾在队旗下成长的足迹。
“团旗下的光荣”——少年团校(八年级)
1.团史小报制作比赛。
2.“团的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
3.采访优秀团员、模范人物等,小队交流采访活动成果。
4.参观一大会址、金山卫日军登陆处、漕泾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
“珍爱少先队,向往共青团——接力章争章活动”(八年级)
1.分小队开展“入团动机”“队礼精神”等调查,记录队员们珍爱少先队的实际行动,促进队员对加入共青团组织的思考。
2.微志愿,各小队利用碎片时间开展公益活动。
3.讨论接力章的争章目标和内容,各小队开展“小肩膀,大责任”体验活动。
(如“做更好的自己——改正一个缺点”“中队之窗——布置中队环境”“环保小卫士”)
“队旗团徽,在心中闪耀”(九年级)
1.重温入队誓词。
2.“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实践活动。
3.参观共青团组织创办的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工程,“青年文明服务岗”等,开展“青春故事汇”。
4.写信给十年后的我。
在具体实践中,少先队活动课的开设,推进了初中团队工作的衔接,利于实现“强队建团,以团带队,全程衔接,团队共兴”的目标,体现了少先队活动课对少先队组织教育的独特价值。
1.少先队活动课形成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序列化的课程体系,推动共青团教育的课程建设。序列化的初中团队衔接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不同学段的少先队活动课推进,使队员真正走进共青团,以早日加入共青团为动力,用共青团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共青团教育在初中阶段真正实现全面实施、有效开展。
2.少先队活动课拓宽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工作路径,增强了初中团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少先队是共青团组织发展的源泉,共青团是少先队员追求进步的组织,初中阶段是少先队员们入团愿望最强烈、入团热情最高涨的时期。重温队史,了解团史,重温入队誓词,这些少先队活动课的开展使团队组织意识教育有机地结合,拓宽了初中团队组织意识衔接教育的工作路径,成功地做好了从少先队到共青团的过渡,增强初中学生的组织归属感。
3.少先队活动课活跃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具体形式,助力初中团队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少先队活动课有注重“知情意行”、队组织凸显、队活动丰富等特性,团队衔接教育的具体形式得到了活跃。如采访优秀团员、模范人物等,小队交流采访活动成果;分小队开展“入团动机”“队礼精神”等调查,记录队员们珍爱少先队等活动设计,体现了队组织特性,在活动和交流中增强孩子们的理想信念。八年级的少先队活动课上推优入团的队员回顾在队旗下成长的历程,既给了队员一个舞台,也给其他队员树立了身边的榜样。雏鹰争章是少先队的品牌,也是少先队活动课中的重要内容,在八年级中讨论接力章的争章目标和内容,各小队开展“小肩膀,大责任”体验活动(“做更好的自己——改正一个缺点”“中队之窗——布置中队环境”“环保小卫士”等),激发着每个团队员的责任意识,用具体的目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4.少先队活动课丰富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实践元素,架起初中团队员组织教育的桥梁。少先队活动课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亲子活动等多种新元素,让队员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魅力。队员们邀请了学校共建单位山阳派出所民警、卫六消防中队消防员哥哥说说自己入队、入团的故事,增强队员们对少先队、共青团组织的认同感;金山卫日军登陆基地、漕泾烈士陵园、张堰南社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寻访活动,激发队员们对祖国、对组织的归属感;队员们以小记者形式开展优秀党团员采访、寻访老共产党员等活动,使队员们心有榜样,激发了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聘请学校家委会代表担任校外辅导员,指导队员开展精彩纷呈的先锋行动,如“童心舞动,服务社区”“小小义工,奉献社会”“爱心行动,关爱长辈”等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队员的责任感。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感悟,使队员们真正感受到成长的责任。
5.少先队活动课带来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时尚元素,拓宽了初中团队员组织教育的渠道。我们的中队辅导员们在推进团队衔接少先队活动课程时积极鼓励队员们改编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如《朗读者》活动课,通过朗诵的形式,与队员分享自己收集的各行各业优秀团员的小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奔跑吧,学霸》活动课,通过小组抢答的形式,开展团队知识竞赛,评选出“团队知识小达人”;《伙伴们,去哪儿》活动课,与队员分享自己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站”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传递正能量;《指尖上的榜样》活动课,对照入团标准,通过网络投票,推选出入团积极分子……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信息化技术,也为少先队活动课注入了时尚元素。
6.少先队活动课推进了“少年团校”的课程建设,搭建共青团组织教育的规范化平台。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加强团队衔接教育以来,我校“少年团校”的推进更规范、更有效。每学期4课时的团校课程以团员证的内容为主,以我校自编学习资料为辅,专题知识讲座、分组讨论、现场指导填写团员手册、心得交流座谈会……使队员们在精彩纷呈的培训课程中端正入团动机,积极向团组织靠拢。队员们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学习着基础的共青团知识,这为“少先团校”课程的推进作了铺垫,为其真正成为团队组织教育搭建了规范化平台。少先队活动课也为团队衔接教育开启了一扇奇幻之门,一改以往以讲座为主的少年团校教育形式,运用了队员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载体,让有意义的组织教育更有意思。
借力少先队活动课加强初中团队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初中团队教育为着眼点,以少先队活动课为抓手,探索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了初中团队衔接教育内容序列,积累了案例。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借力少先队活动课,加强初中团队衔接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1.加强理论学习,让团队衔接教育更专业。团队衔接教育是组织意识教育,共青团知识的普及,引导队员们了解少先队与共青团、共产党的关系,入团十步曲的实施等都离不开理论基础。如何对中队辅导员、队干部进行更有力的培训,让少先队活动课上的团队衔接教育引领队员成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加强资源整合,让团队衔接教育更全面。当团队衔接教育遇上少先队活动课,势必给团队衔接教育带来可观的资源财富,如丰富的组织形式、队员实践体验的凸显、多方资源的融合,这都给团队衔接教育带来了更活跃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要积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横向联络中队辅导员、队干部、队员,纵向联系学校领导、各科任课教师乃至后勤教师让他们献计献策,加强资源整合,使团队衔接教育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内容学习更有效、实践体验更丰富、收获感受更真实。
3. 立足学校实际,让少年团校更有特色。少年团校作为初中团队衔接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共青团知识普及上承担着不可或缺的教育任务。在少先队活动课中加强团队衔接教育以来,我校“少年团校”的推进更规范、更有效。而正因为团队衔接教育在少先队活动课中的有效实施,给少年团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挑战。如何使少先团校课程精品化,彰显学校特色,将成为我们下阶段的研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