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结合心理疏导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例

2018-01-31 01:48邹卫兵黄菊萍刘慧君伍桂珍谭禾英付小刚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肝郁证型脾虚

★ 邹卫兵 黄菊萍 刘慧君 伍桂珍 谭禾英 付小刚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 新余33802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持续性或间歇性的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包括恶心、呕吐、早饱、烧心或上腹部饱胀)的临床症候群。FD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大致正常, 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FD中的发病作用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本研究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结合心理疏导治疗FD,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FD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0例,男23例、女77例,平均年龄(42.28±11.22)岁,平均病程(17.71±10.08)月;对照组100例,男21例、女79例,平均年龄(43.40±10.18)岁,平均病程(17.35±10.27)月。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据及症状评分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x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Ⅲ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1]。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即可诊断: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无可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过去3个月内出现症状,且诊断前症状应出现不少于6个月者, 给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者。SAS标准:按中国常模结果,抑郁评定的分界值标准分为50分,低于50分,心理状况正常;50~59分,轻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重度焦虑。SDS标准:按中国常模结果,抑郁评定的分界值标准分为53分,低于53分,心理状况正常;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

1.3 纳入标准 就诊于我院,经内镜检查未发现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无糖尿病、风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腹部手术史。

1.4 中医证候观察方法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草案)》[2],结合本院常见证型,本研究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三种证型:①肝郁脾虚气滞证:症见脘腹痞满,纳呆易饱,食后胃脘闷痛,饱胀不舒,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②脾胃气虚证:症见脘腹痞满隐痛,劳累后加重或饥饿时疼痛,纳差而饱,大便溏软,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③湿热滞胃证:症见脘腹痞满,闷胀不舒,恶心欲吐或呕吐,纳呆食少,嗳气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经两名中级职称以上有经验的中医师同时辨证诊断,服用中药4周。(1)肝郁脾虚气滞证(56例)。治法:健脾理气,疏肝和胃。选方:柴胡疏肝散。处方: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5g,茯苓15g,陈皮7g,法半夏10g,枳壳10g,香附10g,谷麦芽各15g,甘草7g;(2)脾胃气虚证(24例)。治法:补虚缓急,补中健脾,温中散寒。选方:大建中汤或理中汤。处方:党参15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7g;(3)湿热滞胃证(20例)。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选方:连朴饮。处方:黄连10g,苍术10g,厚朴10g,藿香10g,佩兰10g,砂仁6g,石菖蒲10g,苏叶5g。嗳气不爽者,加法半夏10g、神曲15g、炒谷麦芽各15g。同时有两名二级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分别采用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简快疗法、交互分析等心理疏导治疗,每周1次,观察4周。

对照组:(1)口服雷贝拉唑胶囊(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220),10mg/次,2次/日;(2)口服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10mg/次,3次/日。疗程4周。

1.6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治疗前后均给予SAS、SDS测评记录数据。同时根据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给予症状评分,按严重程度分别计0~3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稍加注意感到有症状;2分:中度,自觉有症状,不影响工作;3分:重度,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各症状分总和为患者症状积分。疗效评价:疗效指数(EI)=(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EI≥ 75%为显效;75%>EI≥50%为有效;EI<50%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及症状评分的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及症状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58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49例,总有效率为63%,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及症状评分比较 分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00) 例

3 讨论

近30年来,心理因素在胃肠动力紊乱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胃肠病学家的注意。临床中返流性胃食管病(GERD)和FD病人是最多的,其中FD占胃肠病专科门诊患者的50%。FD病情反复难愈,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内镜检查结果仅能解释近一半病人的症状。FD病人87%有精神病学方面的诊断[3],其中大多数为重度抑郁症、焦虑障碍和躯体化症状[4-5],此外还有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有研究表明,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倔强的个性特点[6]。临床上FD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疾病常互为因果,造成病情反复,迁延不逾,多表现为“逛医”行为。

中医在数千年前就已领悟到情志(即精神心理)因素对FD的影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脾、胃、肝的关系非常密切。脾胃运化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是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之间是否协调平衡,而肝疏泄功能则直接影响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素问·宝命全形论》认为“土得木而达”,同时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作用。FD病位在胃,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正如叶天士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这正是今日之精神因素致病FD的中医认识。

中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于辨证论治。历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FD有不同的辨证分型,其中以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证型多见[7]。本研究在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通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草案)》基础上,结合本院常见证型,将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情绪障碍病例分为肝郁脾虚气滞证、脾胃气虚证、湿热滞胃证三型进行观察治疗。观察组中肝郁脾虚气滞证患者56例,给予柴胡疏肝散健脾理气、疏肝和胃;脾胃气虚证患者24例,给予大建中汤或理中汤加减,补虚缓急、补中健脾、温中散寒;湿热滞胃证患者20例,给予连朴饮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表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远期复发率是否低于对照组,有待进一步观察。观察组中肝郁脾虚气滞证56例,可见FD患者伴有心理情绪障碍者以肝郁脾虚气滞证居多。

本研究特点为个体化、多学科整合治疗。观察组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症状给予辨证分型,遣方用药,治疗过程中随症加减用药。心理治疗方面,除传统的放松训练、认知疗法、交互分析等方法,还采用了简快疗法。简快疗法是李中莹[8]研发的,是一套能够帮助心理工作者更快取得效果的心理辅导技巧,它避免了传统心理治疗认为的必须的、冗长的性格或功能失调的审定过程,治疗师更关心如何尽可能简快及省力地介入,引导来访者注意改变的可能性,并致力于发挥来访者自身具有的能力去实现这些可能性。中医药的辨证论治结合简快等心理疏导治疗,标本兼治,能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常规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多潘立酮,副作用小,并有可能获得长期稳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孙菁,袁耀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的浅识[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1),764-765.

[2]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3(1):42.

[3]Minidis K,Tack J.Pathogenesis of dyspepsia[J].Dig Dis 2008(26):194-202.

[4]Lee KJ, Kindt S, Tack J.Pathophysiology of functional dyspepsia[J].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2004(18):707-716.

[5]Magni G, di Mario F, Bernasconi G, et al.DSM-III diagnoses associated with dyspepsia of unknown cause[J].Am J Psychiatry 1987,144(9):1 222-1 223.

[6]左国文,覃江,梁列新,等.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3):344-346.

[7]刘辉,刘柏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9):79-80.

[8]李中莹.简快身心积极疗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3-7.

猜你喜欢
肝郁证型脾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