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心肺复苏急救措施

2018-01-31 13:38苏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吹气胸骨心肺

苏欣

铁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辽宁铁岭 112000

呼吸心脏骤停即猝死,是临床中最危急的情况,如没能及时发现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患者4~6 min后就会造成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肺复苏(CPR)是对呼吸心脏骤停所采用的最初级的急救措施,同时,心肺复苏(CPR)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1]。因此,医疗救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使“呼吸心脏骤停”可以逆转,即在“呼吸心脏骤停”最终成为生物学死亡之前,争取迅速地施行心肺复苏术,给猝死者提供接受进一步治疗的时间和机会。

1 呼吸心脏骤停的诊断

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以至消失。其中,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这两项最为重要[2]。

2 心肺复苏的3个阶段ABCD四步法

对呼吸心脏骤停患者,采取下列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ABCD四步法:

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第一个CABD最为重要。①C(circulation)人工循环或称胸外按压。②A(airway)开放气道。③B(breathing)人工呼吸。④D(defibrillation)除颤(对心室和无脉搏的室速)。

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 (ACLS)-第二个ABCD。①A(airway)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②B(breathing)评估气道内插管通气是否充分,人工正压通气。③C(circulation)持续人工循环。④D(defibrillation)给予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第三阶段心肺复苏成功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第三个 ABCD。①A(assist)多器官功能支持。②B(brain)脑保护与冬眠、促清醒。③C(care)ICU床旁重症监护。④D(differential Diagnosis)确诊并祛除病因。

如果医护人员能学会正确的抢救方法,并在最初处置阶段及时、正确、有效例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许多患者是可望救活的。因此,最初处置阶段为心肺复苏的关键,以下将对心肺复苏的最初处置阶段进行具体阐述。

3 心肺复苏的最初处置CABD法

3.1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

建立人工循环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单可靠就是颈动脉,方法是在开放呼吸道的情况下,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用示指及中指指尖先触摸到喉结处,然后向外滑动2~3 cm,滑至同侧气管与颈部肌肉所形成的沟中,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5~10 s,如未触及颈动脉搏动,表明心跳已停止,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

(2)闭式胸外按压术。闭式胸外按压术的操作方法:①患者仰卧于平稳的硬板床或地上,保持气道通畅。②快速确定按压部位。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靠近抢救者一侧的肋弓处向中间滑动,滑到两肋弓的交汇点(即胸骨下切迹)。然后示指及中指并拢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再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靠在示指旁,即胸骨中下1/3交界处,将定位之手取下,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手指相互并拢或相互握持,并只与掌根部接触患者胸骨。③抢救者双臂位于胸骨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体重,垂直下压。④按压深度成人4~5 cm然后迅速放松让胸廓自行复位,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100次/min,每做30次胸外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需要注意胸外按压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实行。按压位置要准确,按压应平稳、规律,力度要均匀、适度,过大过猛易使胸骨骨折,引起血气胸;按压的力度过轻又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患者头部要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脑血流量。若需要替换抢救者,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后进行,复苏抢救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7 s,不要换人太勤。

3.2 A.(assessment+airway)判断是否心搏呼吸骤停和畅通呼吸道

①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轻拍患者肩部、触摸颈动脉,无反应、无搏动,可判断心脏骤停。

②呼救。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脏呼吸骤停,应大叫:“来人啊!救命啊!”,招呼医护人员前来抢救。为防脊髓有伤,避免移动有头颈部外伤的患者。

③将患者放置复苏体位。仰卧位。将患者仰卧于稳定的硬板床上或地面,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拉直双腿,抢救者紧靠患者胸部一侧。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增加回心血量。

④开放呼吸道。适用于无头颈部损伤的患者,将患者平卧,一手置于前颌,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置于下颏附近的下颌骨下方,抬起下颏。避免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受压,防止压迫气道。注意在开放气道的同时,应该用手指取出患者口中的异物或呕吐物,如有假牙的应取出假牙。

⑤判断呼吸。使患者保持气道开放,抢救者将耳部贴近患者口鼻,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听是否有呼气声并感觉是否有气流。

3.3 B(breathing)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在开放呼吸道的情况下,判断患者无呼吸后,应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①在患者开放气道的情况下,并用手指清理口腔异物后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示指捏紧患者的鼻翼,以防吹进的气体从鼻孔漏出。③口对口呼吸前先向患者口中吹两口气,以扩张萎陷的肺脏,以利气体交换,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④患者口张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大口将患者的口全部包住。⑤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持续吹气1~1.5 s,使胸廓扩展;吹气后施救者立即松开捏鼻孔的手,口与患者口部脱离,将脸转向胸侧,用耳听是否有气流从口鼻流出,同时观察患者胸部有无向下凹陷,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准备。⑥成人吸入气量约700~1 000 mL,频率为12次/min。

(2)口对鼻人工呼吸。对于口周外伤或张口困难等患者,口腔不能打开时可采用口对鼻人工呼吸。

3.4 D(defibrillation)除颤

除颤的方法如下:①使患者仰平卧位,并迅速擦干患者胸前皮肤。②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或粘贴一次性使用的监测/除颤电极。③开启除颤器。④选择能量,目前单项波除颤仪用360 J,双相波除颤仪用200 J除颤1次。⑤仅作一次除颤,随后立即继续作CPR(以胸外按压开始),替代以往的连续3次除颤。⑥除颤器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⑦确定两电极板正确安放在胸部,并与皮肤紧密接触。⑧再次核对监测心律,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和患者接触⑨同时按压两个放电电钮进行除颤,电击后即进行心电监测与记录。⑨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救护者在除颤前,应先给患者作5个轮回的按压和通气(或约2 min),尤其是呼救后至现场救护的时间超过4~5 min者。

3.5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根据以下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①瞳孔随之由大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

②面色、口唇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③颈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40 mmHg左右。

④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现代心肺复苏术的诞生经过胸外除颤,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建立人工循环三大要素的创用,迄今已40多年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心搏呼吸骤停病人复苏的成功救治要及时有效快捷。由于呼吸心脏骤停大多发生在意外场合,及时有效的心腹复苏可提高生存率,也为后续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总之,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综上所述,心脏骤然停止后,如果能分秒必争并采用正确的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将大大增加病人的获救机会和希望。因此,心肺复苏技术在急诊医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沈洪,赵世峰,庹炎.《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2)-自动体外除颤(AED)与除颤方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4):253-257.

[2]郭玉刚,汪洋,曲甲由.超早期电除颤抢救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5):558-559.

[3]贾亚南,蒋培余,金静芬.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应用与应对策略研究现状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74-277.

猜你喜欢
吹气胸骨心肺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人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入路术后胸骨闭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吹气龙
胸骨结扎带固定胸骨在成人前正中切口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乌云
水陆两栖飞机方向舵附面层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