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为
2013年11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不仅全面阐发了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重要作用,而且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沂蒙精神,有着很大程度上的相同或相通之处。
沂蒙精神,孕育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沂蒙大地既孕育了众多的圣贤名士,如圣师郯子、宗圣曾子、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也形成了英勇的抗争精神,如汉代的琅琊起义、宋朝的红袄军起义、明末清初的费县起义、幅军起义等。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革命精神继续发展。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最早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就是沂蒙人。1926年,沂蒙山区的党组织已经建立,并陆续领导了闻名全国的日照、沂水、苍山等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小延安”,成为我党华东和山东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刘少奇、罗荣恒、陈毅、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3]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与井冈山、延安齐名的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据地,沂蒙山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被称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村自卫战的典范”、闻名全国的“中华抗日第一村”的渊子崖村,明德英、祖秀莲、王换于等“沂蒙红嫂”。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了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等“沂蒙六姐妹”,以及在她们背后的“百万独轮车支前大军”。“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床棉被,盖在担架上。这是沂蒙精神的独特表现,也是人民战争的光辉写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革命战争为红色历史底蕴与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出生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父母都是一生追随共产党、追求真理的老革命。父亲习仲勋,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13岁参加革命,18岁就组织领导了甘肃境内的“两当起义”,19岁与刘志丹等同志创建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21岁被推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4],是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母亲齐心,13岁即入抗大,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17岁入党,之后几十年转战南北,历经考验。尽管习近平出生于建国后,但这种革命家庭的革命经历和革命精神对其影响巨大而深远。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的生日贺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爸爸自少年就投身革命,几十年来勤勤恳恳、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辈与您相比,实觉汗颜。特别是您对自己的革命业绩视如过眼烟云,从不居功,从不张扬,更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5]正是基于这种情怀,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6]毋庸置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历史底蕴与理论渊源是非常明显的。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沂蒙精神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红色历史底蕴与理论渊源。尽管从地域上讲,陕甘宁边区在西北,沂蒙山区在华东,但是这些根据地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指导思想、精神内核是相同的、一致的。因此,无论是习近平2005年2月到南湖提出“红船精神”,2006年3月到井冈山学习和感受井冈山精神、推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还是2012年12月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难群众,2013年2月视察兰州军区指出西北地区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2013年7月到西柏坡重温“进京赶考”,2014年10月到福建古田看望老红军和军烈属,2015年初重返延安讲“陕北高原是我的根”,特别是2013年11月视察临沂,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览,了解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并会见了当年支前模范后代和当地先进模范代表。他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1]历史不能忘记,回想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很受教育。[2]习近平一直在强调,红色基因形成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质、本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精神口粮,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些事实表明,尽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首位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但习近平却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守护者和践行者。在不忘红色记忆、寻求红色足迹、领悟红色精神中,习近平始终以身作则地实现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7]可以说,这种“先天基因”和“红色血脉”,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与生俱来的信念本源和信仰根基。[4]同样也可以说,沂蒙精神是这种信念本源、信仰根基的重要组成。
沂蒙精神,创新发展于建国创业之中。建国后,面对战争疮痍和自然险阻,沂蒙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自然,建设家园,使整个沂蒙山区成为19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涌现出营县爱国村、营南县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先进集体。难得可贵的是,在1957年一年内毛泽东竟为同一个县——莒南县做过三次批示。一是为莒南县高家柳沟合作社的扫盲活动,长篇批示:“这个经验值得推广,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二是为莒南县王家坊前合作社的通过捐钱、捐物、捐种子解决春耕问题,长篇批示:“这个社的经验说明,适当的、不是过多的,并且是在教育农民有觉悟的基础上搞捐献,合作社的困难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三是为莒南县厉家寨的开山劈岭、改造自然,批示称赞“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这是沂蒙精神在建国后最为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并引发了全国性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大生产运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为了免除苏北平原长期以来的洪涝灾害,沂蒙山区服从国家规划,牺牲28万亩良田、移民40万人,建起了44座大中型水库和上千座小型水库,使刚达到的“小康”生活重新跌入赤贫,但沂蒙人民毅然在更为恶劣的荒山野岭中重新创业,再建家园。尽管如此,在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仍然向国家比前三年多交售了2.44亿公斤粮食,同时,又接纳了受灾的鲁西北6万多农民兄弟。[3]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在建国创业中的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建国创业中历史积淀和实践锻造。1953年6月,习近平生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之际。1962年,父亲习仲勋蒙受冤屈,被关押审查16年之久。期间,母亲带着弟弟下放河南农场劳动,两个姐姐则下放生产建设兵团,年幼的习近平也被批斗、关押,经历和体味了饥饿、流浪,最终到最落后的陕北插队当农民。当时,习近平15岁多,是当年400万“老三届”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也是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的极少数知青之一,插队的陕北是全国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在延川县梁家河村,山大沟深,土地贫瘠,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开荒、打坝、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几乎没有歇过。在此期间,习近平也曾经迷茫、彷徨,在全部知青走后也曾经感到孤独,但习近平却逐渐形成了坚忍不拔、志存高远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大度的格局。他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大队党支部书记,并带领乡亲们光脚在冰水里清淤打坝,创办铁匠铺,创建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经历7年的磨练,22岁被推荐上清华大学离开时,习近平已经成长为一个目标和信仰坚定、性格坚韧和自信的、风华正茂的青年。有人说,没有梁家河的7年,便没有习近平总书记今天的从容执着和大气磅礴。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也曾坦诚地说,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4]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是与陕北的劳动锻炼密切相关,与建国创业的大背景密切相连的。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沂蒙精神都经历了建国创业的丰厚历史积淀和实践锻造。尽管地域不同,但无论是在陕北,还是在沂蒙,同样是恶劣的自然条件,同样表现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样体现了农民创业干事的情怀。还是在给父亲的生日贺信中,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学您的赤子情怀。爸爸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的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5]正是怀着这种情感,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抗日模范村”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抗战初期就建立了党组织的村史展,了解老区群众生产生活。在“老支前”王克昌家中,习近平拉着这位83岁老人的手,挨个房间察看,和一家人拉家常,问有什么困难。当听说老人家里的生活大有改善,习近平倍感欣慰和高兴。他强调,生活好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烈士英雄,不能忘记老区人民。习近平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1]可以说,发挥创业精神,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沂蒙精神的共同特点和相通之处。
沂蒙精神,大力弘扬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适应时代大潮,沂蒙人民继续发挥奋力拼搏、创新开拓的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象临沂市罗庄镇、平邑县九间棚村、沂南县日用玻璃厂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典型。罗庄镇沈泉庄原在全镇倒数第二,后在王廷江的带领下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楼房化,建立了江泉集团,并成为江北陶瓷第一村。2000年全村总资产已达12亿元,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0.4亿元,人均收入8000元,十年增长了26倍,被誉为沂蒙第一村。九间棚座落在海拔640多米的龙顶山上,过去是出了名的穷山村。1984年,以刘加坤为支书的党支部开始了架电、修路、整地、栽树的五年规划,以以顽强的精神治山治水。进入1990年代,九间棚人抓住机遇二次创业,到县城开拓发展空间,建立了自己的工业项目,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如今,九间棚成为著名的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和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并在北京办了生态园,打造出了中国金银花第一园。另外,还有带领群众领先一步奔小康、全国第一个电气化村刘团村,位居全国肉食品加工销量首位的金锣集团,远近闻名、资产达60多亿、含36家企业2个上市公司的大型跨国公司华盛江泉集团,江北最大的物流企业澳龙、香江物流集团以及鲁东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临沂批发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之地,竟然令人难以置信地崛起了全国著名的商品交易市场。临沂批发城闻名全国,位居全国综合批发市场第二位,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名副其实的中国物流之都。“南义乌,北临沂”,“买天下、卖天下”,这是沂蒙精神创造的又一奇迹。就全地区而言,1989年,全地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4.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18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3倍和4倍。1995年,在全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8%,成为山东乃至全国中型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3]近年来,“大美临沂”“红色临沂”建设进展顺利,作为全国征兵人数最多的地区,军民共建工作闻名全国,“沈泉庄精神”“九间棚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等升华发展。世所公认,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弘扬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充分展现和最终形成。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一度在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3月,习近平没有选择时髦的出国、经商,而是到条件艰苦的河北正定担任县委副书记,开始执政一方。此后,习近平南下,先后主政厦门、宁德、福州,福建、浙江、上海。在正定,习近平与大家同吃同住,在食堂排队吃食堂“大锅饭”,骑自行车到处走访,很快与群众打成一片;1983年7月担任县委书记后,大胆改革,实施改革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工业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在此推动下,正定大地掀起了空前的经济发展热潮,同时全县上下形成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大、硕果丰”的大好局面,正定由此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逐渐步入发展快车道。[8]可以说,习近平真正的主政之路始于正定、源于正定。在厦门,他接触和丰富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实践。在宁德,他坚持从严治吏,开启了抓“关键少数”的尝试,展示出铁腕反腐的胆识和魄力。在福州,他着力推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在福建,他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使其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水、空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在浙江,他提出实施著名的“八八战略”,把浙江带上了发展快车道,使其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上海,他力推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一体化,今天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其殊途同归。[4]十八大以后,面对改革开放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四个全面”“四个伟大”“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等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举国共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新阶段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沂蒙精神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充分展现和弘扬发展。尽管地域、方位与层次有所不同,但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和主旋律是相同的。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临沂期间表达了这样一些重要思想和论断: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极为重要。习近平强调,在新形势下的全面深化改革,无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意义都重大而深远。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紧、抓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和部署上来,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1]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看望“老支前”王克昌,听说一家人干农活做柳编,日子“基本奔小康”。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要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进,让革命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2]第三,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习近平到金兰物流基地,听取临沂市推动物流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和司机、货主交谈。他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素配置更要通过市场,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不是退出、不作为,而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2]第四,物流的地位日益凸显。习近平到中联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第八分公司,了解订单、效益情况,询问装卸工的收入、生活情况。他指出,临沂物流搞得很好,要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多元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这样你们的事业将大有可为。[2]习近平到金兰物流基地,考察物流运输企业,视察物流信息中心,详细了解物流业运行情况,询问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他指出,物流业非常重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反映市场供求,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在新形势下,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畅通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增强流通效益,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1]第五,沂蒙精神对党建仍有重要作用。如习近平指出:“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1]因此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之际视察临沂,提出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说明沂蒙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共同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并在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记者.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N].人民日报,2013-11-29.
[2] 习近平: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1/25/c_118286985.htm
[3] 秦正为.沂蒙精神与群众路线 [J].理论学习,2013,(7).
[4] 本报特约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 [N].学习时报,2017-07-28.
[5]习近平写给父亲习仲勋八十八周岁生日的一封贺信[EB/OL].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5/0225/c372326-26594369.htm
[6] 宣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N].人民日报,2016-11-19.
[7] 杜美辰.习近平的红色基因: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EB/OL].http://news.youth.cn/wztt/201601/t20160119_7541316.htm
[8] 程宝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 [N].河北日报,2014-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