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鲜婷,冯小菊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707397208@qq.com)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1],是职业人对其职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每个从业者必备的素养。护士职业精神是指护士在从业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执业准则[2],反映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加,护理工作在人类生活中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重要,而整体护理作为当代护理的基本工作模式和护理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直接相联系的,整体护理模式强调患者至上,对患者实施全方位和系统化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施行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士的专业角色具备多方位性,集教育者、决策者、管理者、协调者、研究者等于一身。表现为护士应具备易被接受的平易性格、有责任感、有同情和敏感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沟通和教育能力、有主动性和进取性、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不断进行自我评价。护士的职业精神养成是全方位照顾关怀生命,是人类真善美的代言,是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护士职业素养培育是整体护理开展的基础。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效果,反映了护理工作的职业特色和工作内涵。护理质量关系患者的生命、关系医院的生存发展,患者满意是护理质量的衡量标准。提高护理质量需要在从业者本人即护士素养上下功夫,护士以主动、自觉的态度对生命敬畏、对生命关怀,在工作实践中视患者为“上帝”,对患者细心护理、精心照顾,尽最大努力促进患者健康,患者才能满意。
学生管理部门通过近5~10年来的就业回访总结所见,目前进入独生子女从业阶段,护生毕业新入职总体存在职业忠诚度不高、从业信心不坚定、从业耐心和爱心不够等现象。护士职业精神教育亟待解决,应该引起职业教育者的重视。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根本就是要从业者放眼社会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医学生来说,“大医精诚”是从业者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医学生的职业方向[3]。而大学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时期,是接受专业思想教育的初始阶段。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本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从事临床护理及相关专业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通过职业精神的培养,引领和示范职业规划实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从根本上唤醒大学生的就业自主意识,推动学生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护理专业校院合作“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教学模式改革下的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与医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双赢为目标。即学生第1学年在校内进行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掌握临床护理岗位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2学年前往教学医院进行专业课学习,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训练,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第3学年进入实习医院进行协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使其尽快适应护理工作岗位。
在校院合作的“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我院探索与培养模式相契合的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成立校院管理组织机构,学校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三一制”教学班学生管理,同时制定《校外班辅导员工作制度》、要求辅导员到学生中间去,主动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准则[4]。校院双方签订联合办学协议,规范双方职责,制定《校外班学生管理细则》等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成立校外班学生分会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打造综合育人平台,在管理过程中,实现育人意识、育人措施、育人形象、育人技能等多维度管理目标。
“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职业资源,校企共同制定、研讨[5],充分发挥了学校和医院双主体育人优势,实现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对接,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院合作模式,使人才培养合作得到进一步探索。能够将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医院临床学习有机结合,实现了“学院里建病房”“医院里设课堂”的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变换办学环境、优化育人过程,职业通识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和职业尊严得到体会和感受,“理实一体化”职业教育理念落地生根。
在“三一制”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下,学生在二年级就进入医院进行临床见习,迈入工作实景,院内专业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实景资源,使学生融入医院环境。该模式下把课堂搬进医院,变学校的“围着黑板讲护理”为“围着病床学护理”,使学生提早进入真实的职业情境,体验职业角色与工作过程,了解自己与护士职业要求的距离。医院内开展床边示教现场教学观摩,学生职业技能操作机会多,能够积累较多实践经验,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坚定了职业思想。
组织学生参与职业相关活动是培养职业素养的有效抓手,“三一制”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下,学校要求校外班的学生同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六年来,校外学生分会同步与校内开展活动年均20余次,特色开展活动(发挥医院资源)10余次,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和了解医院护理工作职能,感知医院特色文化。如要求学生在3月份“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访谈医院身边护理榜样人物,体会护理工作的平凡与伟大。在“5.12”国际护士节参与合作医院的医学知识竞赛、职业宣誓、礼仪表演等系列纪念活动,还常态化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医院特色的志愿者活动,如“假日门诊义务导诊”“临床义务陪护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激励广大护生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好护理工作,培养学生职业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三一制”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下,各教学医院结合护生职业素养偏低、缺乏工作经验、操作技能不娴熟等情况,积极研讨,开展实施“一对一”护理导师制教学方法,依据“一对一”护理导师制带教模式要求,按照条件遴选优秀护士担任导师,并制定导师职责,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岗前考核之后进行带教。学生在课余时间前往导师所在科室,导师对学生护理道德、护理礼仪、职业生涯、人际沟通等实施专项辅导;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力所能及的护理活动,并要求在“导师制”实行期间每位学生上交一份完整“整体护理病历”,导师完成一份培养报告。通过导师制培养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一致,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强化了“教、学、做”一体化[5],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确保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提升了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
“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六年来,护理专业期末考核结果均显示“三一制”教学班学生临床课考试成绩明显优于校内普通班,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显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校内班;参加护士资格证考试五年来,连续三年100%通过。2012、2013、2014连续三年获得院级护理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2012年中心医院教学班1名学生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铜奖,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奖选手。“三一制”教学班学生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常性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各种医疗调查、咨询、服务等活动,得到社区群众一致认可。5年来,23人获“院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为了加强学生专业职业教育,强化职业精神养成教育,学校在与教学医院签订协议时就要求在顶层设计上将职业精神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职业精神教育,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6];学生进入教学医院后在学习的一年中,潜移默化接受和适应医院管理文化,初步完成学生到准护士身份的蜕变;医院环境的优越性明显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实践前加强职业精神教育, 实践中按照医院模式动态考核,实践后进行总结提炼,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7]。与此同时,我院自2014起率先在学校二级学院内建立学生管理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栏目设置上,专栏开辟“校外合作”学子风采,“合作医院”护理剪影、“护士微话题互动大家谈”等栏目,让专业教育、素质教育随时随地,实现宽覆盖,让学生在快捷、互动中自我提高。
通过校院合作联合办学,学生和医院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关系,学生在各教学医院就业率超过50%,其中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教学班,在签订办学协议时就明确了开展的性质为订单培养班,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留院就业率高达98%,98%的学生拿到了就业补助。就业质量调查显示,医院用人部门对我院毕业生的整体印象较好,对其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就业学生认为就业医院环境较好,平台较广,前景可人,双向满意度高于其他就业单位,实现了高效、优质就业。与此同时,我院的招生完成率连年攀升,护理专业连年计划完成率达200%以上,真正实现“入口”“出口”两旺。
我院在总结多年护理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三一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的特点,总结该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对护士职业精神养成的优势作用,该模式体系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生优质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
[2] 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Z].2014.
[3] 齐艳珍,唐静玉. 新护士职业精神的培养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1860-1861.
[4] 倪胜巧.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87-89.
[5] 冷鑫.“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探讨[J]. 才智,2015(36):165-166.
[6] 司志敏.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当代职业教育,2016(5):110-112.
[7] 吴冰,白联缔.生命关怀视角下护士职业精神的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