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慧欣
(1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vivison2005@126.com;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1748年,法国哲学家和医学家拉·梅特里匿名发表了《人是机器》这部著作,至今已有270周年。在这部著作中,拉·梅特里主张人的一切都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化学的和机械的运动,人就是一台机器,而医学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维系人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为近代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打下了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同时也对现代医学诊疗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到今天,还原论思想和还原论方法在医学领域还占据着统治地位[1]。多年来,学界在与还原论的争论中,仍然未得出清晰的答案,也还未找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现代医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尝试就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进行分析和解读,厘清“人是机器”的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拉·梅特里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早期代表,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先学习神学,后改学医学,师从医学家波尔哈维。1745年,因发表《心灵的自然史》一书,得罪了当时的宗教势力和政府,被迫逃离法国,来到荷兰。1748年,又因发表著作《人是机器》,再次触犯了僧侣和贵族而逃亡到普鲁士,成为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御医。1751年,因亲身试验新药物,导致中毒身亡[2]。
拉·梅特里的哲学思想的生成绝非偶然,其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先前哲学家们打下的哲学理论根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初步确立,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依然存在,封建统治阶级用经院哲学和神学思想对人们进行思想统治,并对一些进步思想实施残酷的迫害和打压,以巩固其政权。这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要求摆脱封建制度束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拉·梅特里的不幸遭遇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关系,这也使得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也因此走上了与宗教神学的斗争之路。而当时的反封建斗争,除了要揭开封建制度的外衣外,还要解决人的心灵到底是否依附于上帝而独立于物质,也就是身心关系的问题[3]。拉·梅特里所从事的医学职业特性,使其对这个问题具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也使其更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将人们从神圣观念和宗教观念中引回正路,“使他们一开始就怀疑这些观念,信心就立刻消失,因而宗教也就立刻永别了[4]1。”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逐渐兴起,力学、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新发现,涌现了牛顿、莱布尼茨、波义耳等一大批科学家,他们的发现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这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学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哲学的发展,丰富了哲学内容,为拉·梅特里的哲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欧美国家涌现了一批反对宗教神学的哲学家,突出的代表有霍布斯、笛卡尔、狄德罗、洛克等人。以霍布斯为代表的经验论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命就是机械的运动,这个观点为法国唯物主义者所继承[5];笛卡尔则认为,人类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也就是理性来进行哲学思考,因为理性比感官更可靠。同时,他也认为动物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某种程度而言,动物就是机器[6]。而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认识论哲学家则认为,人所经历过的感觉和经验才是思想形成的来源[7]。这些哲学家的观点对拉·梅特里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拉·梅特里一方面继承了笛卡尔的机械论,另一方面又发展了洛克的感觉论,这些观点在其著作《人是机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拉·梅特里的著作是笛卡尔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结合[8]。
前述拉·梅特里的哲学思想综合了笛卡尔和洛克等学派的思想,下面就其“人是机器”的思想进行阐述,并讨论该思想与笛卡尔和洛克等学派之间的关系。
拉·梅特里认为,心灵是依赖于身体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灵状态,都要和身体状态密切相关联。如果没有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就不用提怎么去认识人性或道德了。就像机器一样,如果某个零件坏了或者整个机器瘫痪了,那么,这台机器就无法再运转下去,也就不可能进行生产并创造价值。因此,他认为机体组织健全才是人的首要美德[4]37。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以各种不同的动物为佐证并进行比较,比如通过比较人的大脑与其他动物大脑的体积、稠硬度、脑沟纹等情况的差别,证明一个健全强壮的身体的必要性。人的心灵正是因为随着机体的成熟和发展而变得强大和成熟起来,并随着机体健全强壮的程度而日益获得更多的聪明能力[4]28。机体组织的健全也是一种可贵的自然品质,人的学问、道德、能力等都要来自于这种自然品质,离开了这种品质,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对此,人们要珍惜这种自然之赐,并善于节制和利用它,同时也要关爱那些没有从自然得到这样禀赋的人。可以说,在拉·梅特里的思想中已经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的精神,这也是作为一名医生所应具备的仁爱情怀和人道主义的品质。
机体组织的健全也是一切其他美德的源泉,有了这个前提后,再通过接受教育和学习,那么人就会变成一个完整的、有思想、有道德和有能力的人,就像一块肥沃的并且很好地播了种的土地,将会百倍地把它所接纳到的又重新生产出来[4]38。人们的思想或创造力,在受到教育或艺术的熏陶后,会取得惊人的效果。可见,拉·梅特里非常重视机体组织的完整性,这既体现了其与此前有的哲学家不一样的身心关系思想,也体现出其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特性,那就是要医治人的身体,使人体各组织能正常运转。
在拉·梅特里看来,人体就像一架会自己发动的永动机一样,只是跟最完善的动物相比,无非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而已。要使这架机器能不停地运转下去,就需要给它增加能量和食料,通过体温来推动它,通过食料来支持它[4]21。当养料进入血液的时候,血液里就会产生一种热,这种热可以使动物精神焕发,重新获得能量,然后就像接受了某种命令一样,机械地跑去把肌肉和心脏鼓动起来。这就是人体生命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人生百年之内就是不断地维持着这些固体和液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4]63。但是人体这架机器也不可能永远不出现问题,当它出现问题时,就需要对它进行修理和维护。好比钟表一样,当它的发条松弛了,就要给它拧紧,使它重新振作起来;当它的发条变得太紧了,就要松放它,使它正常运转。那么,人体这架机器由谁来修理和维护呢?那就是医生,医生的宗旨就是要医治身体上各个部位出现的问题。然而,机体的各个部位并非一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有时候,机体的各部分甚至不需要完整的肢体或器官也能存在。就像钟表一样,当计秒的齿轮停滞不走时,它的计分的齿轮仍能继续转动和走下去;当它的计秒和计分的齿轮不走时,计刻的齿轮以及其他种种齿轮,仍能继续转动着走下去。某些血管的阻塞并不能破坏或停止人体运动的中枢力量,因为血管里血液数量的减少和流通途径的缩短,或遇到障碍力量时,血液反而会受到刺激,以更高的速度在血管里流通[4]68。
既然人体是一架机器,那么由谁来控制这架机器的自动运行呢?拉·梅特里给出的答案是:始基。这个始基就位于脑子里面神经起源的地方,通过神经对身体的其余部分行使着权力,指挥着身体各部位的正常运行。拉·梅特里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生而就有的力量,存在于各个组织里面,而每个部位或组织会根据一定的需要,自动调控这种力量的释放,这就是机栝作用。一切生命的、动物的、自然的和机械的运动,都是这些机栝的作用所造成的[4]58。推动一切机栝作用的是始基,它是我们一切感觉、快乐、情绪、思想的来源[4]59,也是控制大脑的重要系统。如果这个部位出问题了,那么一切跟想象作用或精神方面有关的并且难于得到解释的病因,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拉·梅特里认为,人就是各种各样的机栝的集合,有了这些机栝后,它们会相互推动和引发,推动身体组织和器官的运行。心灵只是众多机栝中的一种,但是它会对其他一切机栝起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人体这架机器中最主要的一个机栝。人在健康的时候,身体可以很驯顺,因为有一大股血液和动物精神的洪流在控制着它。但人的意志并非完全由这些血液支配,而是由各种液体组成的看不见的兵团来做支撑,通过神经行使作用,来限制和束缚人的意志[9]。所以说,始基也是人的思想产生的来源和基点。
在确定了思想的来源后,拉·梅特里进一步阐明了指导人的思想的途径,亦即要依靠经验和观察。他认为,真理如果不经过理性的检验,仅仅依靠教会的权威,那是根本没有办法证明它是对与错的,人的认识就会一直被迷惑下去,思想就无法得到解放。反之,人们如果依照理性的方法或实验去证明事物的话,那么,那些宗教神学家们所鼓吹的超自然的、本身不可理解的东西,很容易就会自动揭开面纱。因此,只有经验和观察才能指导人们的行动和思想。拉·梅特里以做过医生的哲学家们为例子,在他们的记录里,处处都是经验和观察,而没做过医生的,则根本就没有一点经验和观察的记录。所以,他认为医生们就像打着火把走遍了、照亮了人身这座迷宫,只有他们才为我们揭开了那些隐藏在层层帷幕之下的机栝,这些帷幕遮蔽了为我们所看不到的无数奇迹[4]16。相比于那些对人体机械作用一无所知,甚至根本没有认识问题能力的神学家们,医生们才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坚持真理,他们把经验和理性结合在一起,揭示了人体的机械作用和奥秘。虽然宗教狂热的武器可以摧毁坚持真理的个人,但是它不能毁灭这些真理本身[4]48-49。拉·梅特里坚定地认为,人这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着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这个结论是通过大量的物理观察和推理得出来的,所以未带任何偏见。因此,这个结论也是经得起推敲和站得住脚的,没有一个科学家会不同意的。而神学、形而上学、经院哲学就像脆弱的芦苇,它们所奉行的那些空洞、烦琐的观念以及千篇一律的可怜的理论根本就站不住脚,也不可能对抗这些经过经验和观察推导出来的真理。在这里,拉·梅特里非常鲜明地表明了其对待宗教神学的立场和态度。
综上可以看出,拉·梅特里关于人是机器的思想中充分体现了洛克的经验论和笛卡尔的机械论思想。只是在认识论方面,拉·梅特里继承的是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而非笛卡尔的“天赋观念”——人们的真理性的认识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上帝赋予的,是人与生俱有的[10]。但是在自然观上,却继承了笛卡尔的机械唯物论,并将这种唯物论当作与宗教神学斗争的武器,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可以说,拉·梅特里的人是机器的思想充满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色彩。
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是一种还原论的机械人体观,这种机械的人体观,对人们认识人的本质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演变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受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在解释人体结构和功能时,就习惯应用机械运动的原理(如力学原理、杠杆原理等)来说明这些结构和功能。这种人体观认为,无机界和有机界都是由本质上相同的物质组成的一个同源的机械体系,每种物体都遵循机械规律的运动[11]。在这种人体观的指导下,现代医学便陷入了技术崇拜的误区,遵循医学技术主义思维,即用机械运动的角度去探寻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并用机械化、公式化的模式诊疗疾病。由此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化现象,患者看一种病,往往要跑多个科室,做多种检查,每一个科室的医生都会开出不同的药物和检查项目,到最后患者也不知道要怎么服用这些药物。在医生眼里,只看到了患者的病,而不见人,所以他们只处理患者的疾病和创伤,就像为患者更换身体上的“零部件”一样。为了更加精准地处理这些“部件”的问题,现代医生高度依赖科学技术,以此来做各种化验、拍片,甚至借助精密仪器做各种高难度的手术。医学技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辅助作用已经跃升为主导作用,加剧了对人类生命的干预和控制,使自然的身体自我走向了虚无[12],这些技术却成了医学的主宰。医生的意志也被这些技术所控制,导致自我价值的进一步迷失,原本需要在医学天地里播撒智慧种子,使自身获得全面自由解放和发展的医学本质,却消失殆尽。并且,这种医学的异化现象,随着医学技术的越发达、分工的越细,变得越凸显[13]。这种唯技术主义的医学模式,必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阻碍医学事业的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生的注意力也开始发生转变,他们逐渐借助现代化的诊断技术和手段,来寻找和分析各种病因,并将注意力集中在各种冰冷的数据、报告单、影像图片上,医患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在现代医学活动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几乎被各种机器所奴役,他们假手医疗器械从事各种诊疗活动,传统的望、闻、问、切被机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被演绎成“人-机”对话。患者被一些号码取代,患者追求的个性化医疗品质和对关爱的情感需求,也被疾病分类的统一化所溶解,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光环下褪却了往日的色彩,作为整体的、有个性、有思想的患者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被逐渐消解[14]。虽然,现代医学技术在帮助人类攻克医疗难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但是也显现出了各种破坏甚至灾难或潜存着各种风险[15]。其一,医患之间近距离接触的减少,使医患沟通不足,人与人之间的失语,常常使许多简单或复杂的问题得不到充分解释,患者渐渐怨气堆积,失去对医生的信任感。久而久之,便暴发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更有甚者,出现暴力伤医、杀医事件,使医患矛盾升级。据统计,2000—2015年我国媒体报道的暴力伤医事件约290起,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患冲突的加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言,可谓是灾难性的。其二,医学技术的推行和滥用,也将引发一场追求技术创收的道德危机。为了获得更多的创收,有的医生在给患者诊疗时,就有可能开出不必要的检查,甚至大处方,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同时,在这种情境之下,医生们逐渐成为受物控制的机器,失去人应有的尊严和道德底线。
综合上文不难看出,首先,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带有较浓厚的机械唯物主义色彩,以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待人体,以局部的、机械的方法分割人体,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同时,他把生命的一切都还原为机械的运动或者物理和化学反应,这种生命观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医学毕竟不是修理机器那么简单,它的作用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个性、有价值的真实的人,是肉体存在物和精神存在物的双重体,人的本质正是体现在其社会属性上。某种程度上而言,医学还有超越科学性的人性张力,这就决定了其不可能简单地被还原为科学或机械运动来加以理解。并且这种机械的人体观还给现代医学诊疗模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现代医学中遇到的许多困惑和难题与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虽然拉·梅特里“人是机器”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作为当时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先驱,他并非一味地接受先前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是批判地继承他人的合理思想,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反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方面,拉·梅特里表明了自己坚定的立场,应用大量的观察和推理,明确阐明了心灵依赖于身体的关系,彻底否定了此前身心分离的二元论思想,对此,他也为自己的学说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拉·梅特里把人们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给人们未开化的思想予以启蒙,使其得到了自由。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此外,拉·梅特里所提倡的节制饮食的健康教育思想、气候与健康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思想等,对今天仍有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第三,拉·梅特里作为医学家和哲学家所具备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仍值得后人学习。为了批判宗教神学的错误思想,拉·梅特里不惜冒着各种危险,哪怕是牺牲自己,也要找出事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用真理去影响他人,使人们摆脱愚昧,并与宗教势力作斗争,一定程度上也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一个科学家对人类实现自由全面解放和发展的关怀与社会责任,这种关怀超越了人的自我现实生存状况,是人的本质和自由意志的回归。
〔参考文献〕
[1] 张大庆.西方医学中的整体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2):68-69.
[2] 丹尼斯·于斯曼.法国哲学史[M].冯俊,郑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77.
[3] 梁景时.论拉美特利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传承[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5(2):68-75.
[4] 拉·梅特里.人是机器[M].顾寿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冯凭.两个哲学问题[J].国内哲学动态,1982(8):24-26.
[6] 加勒特·汤姆森.笛卡尔[M].王军,译.北京:中华书局,2014:95.
[7]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41.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66.
[9] 谢平.生命的起源——进化理论之摒弃与革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1.
[10] 李集.外国哲学家简介(四)[J].编辑之友,1982(4):155-156.
[11] 艾伦·G·狄博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6.
[12] 郭卫华.“自我的分裂与拯救”——生命科学技术的道德哲学探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4):17-19.
[13] 郭建,徐飞.现代医学的异化及其哲学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1):119-124.
[14] 张大庆.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4):20-24.
[15] 张明国.面向生命技术风险的伦理研究论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