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 泽园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 “95后”是大学学生群体的主力军,面对这样一支朝气蓬勃、性格鲜明的新生代军,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把好党员发展的关口,向组织输送优秀的新鲜血液;也要注重党员的后续教育,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永葆党员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了了解党员与非党员思想的现状,把握两者间的差别,我们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分析。
近期,我们对江苏省内某财经类高校学生党员和非党员进行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51份,收回有效问卷35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此外,我们还随机抽取部分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大学生党员与非党员基本情况、信仰理念、入党动机、政治理论学习、模范作用发挥和奉献精神情况存在的异同。
1.基本情况调查
接受此次调查的对象为江苏省内某财经类高校学生351名,党员182名,非党员169名,女生216名,男生135名。受调查学生的生源地主要来自于江苏地区,以中小城市和县城为主;父母多为企事业单位职员,且普遍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不乏高学历家长,可见学生们从小成长环境以及家庭背景良好。
2.理想信念情况调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和信息化对95后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当问及“你是否肯定党以及多年来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时,87%的学生党员表示非常肯定,有12%的学生党员表示基本认同,有1.6%的学生党员表示不认同;非党员学生中,则有7%的学生表示不认同。在访谈过程中,学生就当今社会发生的较为尖锐的问题,如杭州火灾事件、北京红蓝白幼儿园虐童事件等,因为信息不及时和不对称,认为政府公信力缺失,直接导致质疑我党取得的成就。
在近期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阶段,“是否相信我国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学生党员中有11%选择“也许吧”,非党员中有27%选择“也许吧”,有6%选择“与我无关”。
当问及“对于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你的态度是”时,绝大多数党员选择坚信会实现,21%的党员选择也许会实现,1.7%的党员选择不相信;而在非党员群体中选择也许会实现占38%,6.8%选择不相信。
3.入党动机调查
入党动机是大学生入党时的首要考量标准。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党章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最终奋斗目标对党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界定了正确的入党动机的内涵——可见入党动机是一种主观的精神力量。
可是目前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日趋多元化,学生在追求入党时动机不纯、目的不明确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这既是外在因素影响,如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弊端——实用主义,以及价值观多元化的出现的远离崇高、亵渎神圣、追求平庸的草根文化的交叉渲染;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是新时代面临的一系列的新问题:如“95”后学生向往出国求学的比例在增加,当被问及“出国留学和党员身份发生冲突时,会如何选择”时,有2.8%的党员选择会“隐瞒党员身份”,36%的非党员明确表示“有出国计划就不会申请入党”。
在被问及入党动机时,43%的党员是因为信仰共产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7%的党员认为是今后找工作需要,21%的党员为了证明自己优秀;在非党员中,24%的学生认为入党有利于“今后找工作”,20%认为是父母/家人的期望或要求,23%的学生是为了证明自己优秀,仅有24%的学生是出于信仰。
4.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调查
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政治素质的需要,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思想贫困往往源自于理论贫困,理论贫困正是说明学习不足。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不关心,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当问及“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你今后的发展是否重要”时,19%的党员和46%的非党员认为帮助不大,8%的党员和23%的非党员对政治学习持否定态度。在访谈中也了解到,不少学生强调目前学习压力、社会工作任务较重,政治理论学习又比较耗时耗力,所以较为反感政治理论的学习。在了解何时才会学习政治理论时,92%的非党员学生认为如果有考试(如公务员、考研政治)等任务时,才会学习相关知识,而党员因为基层党支部有三会一课的制度,所以定期会接受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
5.模范作用发挥情况调查
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对每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作为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一面旗帜,应当在政治、学习和生活中要起表率作用,要带动同学进步。在对自己和他人的先锋模范带头的评价中,25%的党员认为其他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一般,以及认为自己并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在访谈中,非党员学生认为,有一些党员在发展前和发展后有“两张皮”现象:发展前在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很积极,在发展成为党员后积极性锐减,不再热衷于班级工作和各项活动,所以并不能发挥好模范作用,甚至给非党员学生造成了“入党只是一个流程”的误解。
6.奉献精神情况调查
奉献精神是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也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具体体现。而95后学生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强调自我意识,可是党员对奉献精神的要求却不会降低,所以了解党员和非党员的奉献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在调查中,对于参加义工类活动次数和时长,党员学生的频率更高于非党员学生,在了解参加支教、社会服务是否为自发主动还是出于学校要求规定的志愿者时长,98%的党员和87%的非党员都是出于自发主动参加,并且认为志愿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向社会做贡献”。在选择非主动参加的学生群体中,高年级的党员和非党员占了绝大多数,主要是完成学校或支部布置的工作。在访谈中了解,高年级的学生把时间放在升学备考和就业上,对奉献类的志愿者活动的参与度比低年级学生低得多。
通过了解、对比党员与非党员学生的思想现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在理想信念、入党动机、政治理论学习和发挥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的状况明显优于非党员学生,但是在数据中不难看出,还是存在个别党员思想松散的现象,因此在后期教育中,我们不能放松对个别党员的要求。在非党员学生群体中,更需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将优秀的学生扩充到组织的队伍中去,而对于理想信念缺失、入党动机不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模范作用发挥不足、奉献精神缺乏的学生,则需要我们加强思想宣传的力度,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
1.建立完善的思想评价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高校教育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当今世情国情下,中西文化碰撞、网络文化和现实文化的碰撞,大学生的信仰、信念、价值观多元化甚至迷茫和模糊,思想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就来得尤为重要,即可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更利于为组织挑选出优秀的积极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新鲜的血液,给我党的事业发展带来新面貌、新状态,取得新成绩。
2.建全党员的后续管教机制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需要有明确的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以避免出现党员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的有效手段,也是杜绝“入党前拼命,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以确保党员时刻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党员的后续教育的不断完善,使党员不断完善自我、规范自我和激励自我,并展示党员的良好形象,如通过党员的评价考核机制,可促进党员的争先创优的主动性。
3.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建立学习型支部
各基层党支部应当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党员、带动积极分子集中学习,监督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自我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形式吸引党员和积极分子的注意力,开展多样的学习形式,建设学习型组织。
4.打造一批优秀党员典型,发挥朋辈效应
基于朋辈关系对95后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基层党支部树立的一批优秀党员典型,可以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意识,发挥党员学生在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切实增强学生党员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塑造优秀党员形象,彰显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
5.创新教育方法,扩宽思想教育宣传新渠道
95后大学生是生长在信息化时代的一代人。相较于传统的书本说教,他们更偏向于轻松的网络媒体文化,信息化的优势是“足不出户知天下”,弊端则是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容易让人产生“误读”。我们在做思想教育时可以利用网络构建思想教育宣传的平台,还原碎片化的信息,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争议的问题,及时发声,做好舆论引导,提高有效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1]张蕊.“90后”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5):49-50.
[2]徐湛.当代非党员大学生的思想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240-269.
[3]王娟.大学生党员素质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6):260.
[4]李渊,黄琇雯,白东艳,强肖文.高校学生党员思想现状及加强其思想教育的的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3):342-344.
[5]李顺琴,罗晓云,李兴奎,王一,杨锦涛.党员优秀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2(09):37-39.
[6]骆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建设研究[J].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7(0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