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超,陈 曦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影视剧承载着将中国文化带出去的重任,其字幕翻译的地位也彰显出来。“一部好的字幕不能拯救一部糟糕的影片,但一部质量低下的字幕肯定会毁了一部好影片。”[1]影视剧等的字幕翻译是较为新的一个翻译领域,一部配有生动形象的字幕翻译的片子能更好地传达出所要表达的完整信息。而纪录片比影视片更具有真实性、写实性,这就要求译者依托真实、客观的世界来进行字幕翻译。因为“字幕是闪现在屏幕上的文字,一现即逝,不像书本上的文字,可供读者前后参照。”[1]因此,纪录片字幕翻译直接关系到国家良好形象的树立。笔者试图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出来分析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
胡庚申教授在达尔文的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提出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翻译选择适应论”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将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指原文、源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构成的互联互动的整体。[2]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原则是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是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而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3]
翻译生态环境的定义是:影响翻译主题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原文作者、译者、读者、翻译发起人、赞助人、出版商、经销商、编辑等,即“翻译群落”。而外界环境可包括与翻译活动有关的自然经济环境、语言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等。翻译生态环境由各要素交织而成,是翻译活动发生、存在、发展的各种自然的、人文的因素总和。[4]
《“一带一路”:大道之行》是由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创意纪录片,获得了第七届北京国际网络电影节“光年奖·最佳纪录片奖”。全片以历史与现实时空穿梭的大视野为角度,运用世界先进的特效技术向受众讲述“一带一路”的内涵,让受众感受到“一带一路”的东方智慧之美、追求和平发展的人性之美。该片自上线以来,总观看量已经超过5亿次。
该记录片属于外宣纪录片,因此,其使命就是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除此之外,源语作者以及目的语译者在外宣纪录片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程度的政治使命。这就要求译者在语言上保持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和严谨性。译者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巧妙地对其字幕翻译进行了三维度的适应性转换,贴近了国外受众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从而优化了外宣纪录片的翻译,准确清晰地传达了源语信息和文化,有利于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
(一)语言维的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忠实地把源语在语言层面上的信息用译语转换出来,并作出适应性选择,不能机械套用原文的句法,而是巧妙地转换信息,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和规范。[4]
在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背景之下,译者应该摆脱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尽可能地去忠实原文的信息。例如,“意合”是汉语的特点,而在英语语言里,“形合”是其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汉语里,介词和连词使用的较少。译者应该巧妙地转换信息,不受制于原文的语言形式,使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1:2013年,我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5]
译文:Whiling visiting Kazakhstan and Indonesia in 2013,I proposed jointly buildi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respectively.
分析:从例1的译文可以看出,译者使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同时,在翻译时还增补了连词“whiling”,这就完全符合英语的“形合”特点,运用了连词,使英语语句更加完整和严谨。同时,对译语读者而言,打破了语言障碍,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译者通过恰当地增补连词,实现了语言维度的适应性转换。
例2: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5]
译文:Shaanxi,my home province,is situated at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ncient Road.
分析:从译文可以清楚地看到,译者运用减译法把源语文本中一些不言而喻的或是不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成分去掉。译文语言更加简洁、严谨、流畅,符合译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古丝绸之路”、“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译者仅仅用了“ancient Road”,“Shaanxi,my home province”几个词囊括了汉语的信息,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通过调整词序,整合句子达到语言维度的转换。
(二)文化维的转换 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表明译者在翻译时,应关注两种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把握两种文化的本质内涵,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地将源语信息传递出去。“斯内尔·霍恩比认为,翻译是一种跨越文化障碍的交际行为。”[6]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文化的双向转换,否则会产生认识上的歧义,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在中国“红色”代表的是吉祥、如意和喜庆,是基本崇尚色,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在西方却寓意为“火”、“血”,象征着残暴、流血,又象征着激进、暴力革命,危险和紧张。由此而言,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的意识或者认知是有差异的。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文化维度的适应性选择,避免造成文化误解。
例3:“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扩大。[5]
译文:The “friend circle”of the Initiative has kept widening.
分析:“朋友圈”对当今的中国人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首先,“朋友圈”可以理解为,某个社交工具下的一个功能板块,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电子通讯交流方式。其次,也可以理解为一般性的朋友圈子,交际范围。译者采用直译的方式,“friend circle”可以很好地传达出源语信息,跨越文化上的差异,实现了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
例4:我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通,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5]
译文:I propose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hope that with a focus on connectivity,the free and convenient flow of all elements of production will be encouraged,multidimensional cooperation platforms developed and mutual gains and shared development achieved.
分析:“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就是强调合作发展,其目的在于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并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变机制,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7]此段将“一带一路”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Belt and Road”取代“One Belt and One Road”很好地诠释了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之外,还有一条途经内蒙古最终到蒙古和俄罗斯远东的草原丝绸之路,也不会给译语文化带来分歧和误会。可见,译者很好地实现了文化维度的选择性转换。
例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5]
译文:A great cause should be pursued for common good. let’s unite more closely,join hands in forging new parternerships characterized by win-win cooperation and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分析:汉语的成语,对仗工整,言简意赅,含义丰富。译者采用意译的方式,把具有中国文化的信息完整地传达给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不会造成文化误读。同时,译者很好地完成了文化维度适应性性转换。
(三)交际维的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实现双语交际意图而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8]这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本着能够很好地把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交际意图充分而完整地传达出来,就必须适时地对源语信息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顺应译语文化的交际习惯和规约,从而进一步实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
例6: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了?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5]
译文:What has become of the world? What should we do?The whole world is pondering over these questions and I'm thinking of them all the time.
分析:很明显,源语中是两个问句,属于口头用语,通过问句的形式很好地表达出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目的,使得原文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中文字幕解说词以及英语翻译对于纪录片在生态环境中也是非常适合的,充分体现了纪录片交际维的转换。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大道之行》这部外宣纪录片,无论内容和画面亦或者是生动、准确的字幕翻译都让国内外受众感到惊叹,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译者在翻译中,很好地运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三维适应性转换策略,使得译语观众能够冲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完整全面地了解纪录片所传达的信息。生态翻译学为纪录片字幕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虽然该理论发展史不长,但作为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并凭借着其跨学科性和多维新颖的角度,近几年来,影响深远。当《“一带一路”:大道之行》和生态翻译学理论结合时,证明了该理论的三维转换可以有效指导字幕翻译实践,保证翻译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提升了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