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初探

2018-01-30 21:02张惠华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合作精神主动参与新课改

摘要:课改已经推行了十多年了,工作在教学一线上的普通老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实验是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精神;主动参与

在课改大环境下,我结合课标的要求,结合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施行了少许的尝试,在这里谈谈我的几点粗浅心得。

一、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对于青少年来说十分必要

团队合作精神是指一种团结互帮互助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存在着一意孤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现象。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缺乏对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载体,许多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可以解释所要学习的相关物理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的预设,让学生去探寻知识,发现问题。分组实验探究的教学首要解决的是提出问题,问题不仅要有趣味性,还要有新意,才能充分激发同学们探究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提出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书上讲“人在死海中,不会沉下去。可以浮在海面读书、看报甚至躺在海面上休息”是不是很神奇呀,这是为什么呢?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标准排水量高达55000吨。这么巨大的庞然大物是靠什么力量浮在海面的呢?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浮力》的知识吧。

其次要引发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大胆假设,并积极讨论,分小组设计探究方案,包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用的实验仪器、如何进行操作等。比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要引导学生猜测压力作用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体积、受力面积等因素是否有关,并设计选用相关器材进行探究;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学中,“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让学生以实验组为单位,结合猜测“可能与物体体积的大小、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并针对猜想进行思考、分析最终确定如何进行探究。

再有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探究活动,取得科学数据,通过对数据和现象的分析、推理、判断,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探究活动的最关键环节,在学生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条件引导科学的探究方案,强调探究的关键,应用“控制变量”法,自主完成实验探究。例如在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时,以小组为单位,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和煤油的质量且它们的质量要相等,注意用相同的加热器、测量加热时间、测量升高的温度等,通过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为了使同学们能顺利完成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挑选探究仪器应力求简单,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清楚实验现象,将相应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案,对于误差或操作难度很大的实验,也不适合学生自主探究,这是因为同学们很难处理好思考与操作的关系,他们会在探究过程中慌乱不堪,最终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二、 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创新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经常鼓励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归纳等探索方法提出种种猜想和假设,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

我在实际的物理探究教学中,尽力达到这一点,我的做法如下:根据实验探究的原理和目的,让同学们自我设计探究方案,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设想多种方案的可能性,优化方案,圆满解决问题。它可避免无意识地将同学们的思维纳入某种固定模式,避免教材、教师对同学们思维的抑制,使同学们处于主动的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拓展同学们的思路,从而培养同学们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同学们大胆猜想,教师不轻易给予否定,哪怕对同学们不对的猜想也不要随意粗暴地否定,要培养同学们饱满的创新激情、浓厚的创新兴趣和强烈的自信心。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不拘泥于教材中的仪器,将仪器开放,让学生去设计实验,激励同学们写出有见解的报告,然后进行讲评,分析得出最合理的实验步骤与仪器,这样就可把同学们以往抄实验报告了事变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历程,例如在讲到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密度时,“测出一个试管的密度”我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所需仪器和步骤,并完成探究。然后问: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来测量试管的密度呢?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写出所需实验仪器和步骤,并完成探究。然后,我又问:如果只有一个量筒能否完成这个问题的探究呢?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写出所需实验仪器和步骤,并进行实验。又如,在讲到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利用火柴代替煤油,把火柴放入电炉丝内腔通电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火柴在点燃的时候火星四射并释放出浓烟。实验的现象十分明显、直观,实验效果很好。这样可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使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强化。

(二) 注重演示实验的教学

物理实验鲜明、生动,既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又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很多学生是抱着猎奇和期待的心理来观察实验的,如何才能把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引向探究知识、提高创新思维上来,这是非常值得推敲的。本人认为要使演示实验有创新,应突出实验的教学过程,因为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之间的桥梁,只有明确了过程,才有得出物理结论的前提。例如在探究“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这一问题时,不一定按教材上的来做,可将广口瓶里的水用酒精来替代,因为酒精蒸气更容易液化,当瓶塞跳起时瓶内的“白雾”更加明显更直观。重视過程,在实验中留出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进行思考,是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在探究活动中首先应使同学们明确为什么要观察实验,实验时一定要让同学们观察清楚现象,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探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并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形成原因,得出实验结论。endprint

(三)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由此可见学生“动手”的重要性,培养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就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同学们动起手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观察和思考、分析和讨论、判断、推理,让学同学们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使探究的过程成为同学们再次成长的创新历程。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件进行探究,如利用软纸条,在纸条上方用力吹气,纸条非但没有因为气流下垂,反而在空中高高扬起,现象明显,学生很容易得出相关的结论。又如,学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时课本上只有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的实验,而没有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这时教师可增加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并且可用酒精代替水来做这个实验,现象将更加明显。让同学们体会和研究现象,最终得出结论。

(四) 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在以往,演示实验通常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只是旁观者,没有亲身参与其中,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时很有必要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同学们充分地动眼、动手、动脑,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五) 注重小制作活动和课外实验

小制作及小实验是课堂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的有益补充。通常所用的材料简单易找,容易操作,现象直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理解新学知识。在学生的小实验、游戏、模型制作活动中,都可以发展创新活动,激励同学们创新。因此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这些实验,并给予打等级评分,当作平时成绩记录在案,还挑选出优秀的作品拿出来参评。这样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同时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达到课标对实验提出的实验要求,进行正常的验证性教学,还要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素养,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对小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生活中、自然界中的现象的细心观察和严谨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團结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作者简介: 张惠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溪口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精神主动参与新课改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器乐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大学生党员合作精神的培养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