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耀
摘要:文章讨论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士企业家精神缺失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塑造现代企业家精神的措施。
关键词: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企业家精神体现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要实现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建立积极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一、企業家精神的内涵
社会文化背景和政治经济制度对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涵义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共性的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性。从推动企业发展角度,米勒定义企业精神为冒险、预见性和剧烈的产品创新活动,将诚信守法、创新与创造、社会责任感、合作进取确认为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涵。威廉?鲍莫尔从资源配置和绩效角度界定了4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即为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模仿型企业家精神、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和寻租型企业家精神。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是实施创新的主体,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维杰?萨斯(Vijay Sathe)从业务创新开拓角度定义公司的企业家精神是对现有业务的创新, 并认为公司的企业家精神不可预测、充满风险。张玉利研究企业家精神角度侧重于动态复杂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即在社会和经济的复杂环境下发展缺德优势的途径的资源配置方法。周其仁教授从功能和能力方面定义企业家精神,一方面是企业家就是创新精神和洞察力,具有敏锐的嗅觉,善于发现常人所不易察觉的市场机会和风险,对潜在的市场机会有敏感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是控制和行动能力,具有对未来“不确定性”能够驾驭,及时采取果断的行动。
综上所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拓展、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心理特质。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是创新、天性是冒险、精华是合作、动力是敬业、关键是学习、本色是执著、基石是诚信。在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企业家精神又赋予了新的含义,融合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和责任感,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责任、品格和素养、诚信合作、执着敬业、持续学习,同时 企业家精神又是冒险精神、洞察力、决策力。
二、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因素
纵观企业家精神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路径,“公司企业家精神”和“个体企业家精神”从公司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两个层面进行探讨而形成的发展方向,而公司企业家精神的深入研究和拓展,以及将商业企业家精神引入社会型组织领域,又相继分离出了“内部企业家精神”理论和“社会企业家精神”理论。
1. 个体企业家精神,主要表现为企业家个人素质和素养。包括企业家个人良好的声誉,自身奋发的欲望和行动能力,捕捉机会组织配置资源的能力。在创业早期自身表现出来的独特精神和能力,创业、创新、承担风险、勤奋、节俭、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其主要特征。
2. 公司企业家精神,主要指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性本质,是在整个企业的感染扩散,除了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或某个人的表现,并主要表现为集体团体的活动特征,体现在公司的创新与风险创业行为上。
3. 内部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精神在公司内的体现,是在企业内部创新、冒风险、进取性的的集合。人们一致认为内部企业家精神尽管局限于企业内部范畴,但其效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在注重公司企业家精神的培养的基础上,必须要充分重视社会环境对内部企业家精神的启蒙、激励和抚育。
4. 社会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精神在社会公共非盈利事业领域的体现。即将创业、创新和冒险等企业家精神的特质融入社会非盈利公益机构的运营,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现服务并创造社会服务新价值。社会企业家精神侧重于社会整体公益价值的表现,其载体是社会非赢利组织机构,通过非盈利组织机构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大力支持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企业家精神的演化路径由个体企业家精神向纵深发展到公司企业家精神、内部企业家精神,逐渐拓展到社会企业家精神领域,他们又交互发生作用。虽然其承载对象和研究视角的不同,却表现为构成要素的一致性。都是要通过发挥企业家精神促进个体(组织)欲望或目标的实现。企业家精神的形成除了企业家自身的知识、品德、修养、素质等内在因素外,还收到社会、文化、经济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三、非公经济组织企业家精神的颓丧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技术创新、吸收就业、市场竞争方面非公经济体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市场上不时出现的假货泛滥、产品质量事故不断、商业诚信的缺失,以及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民营企业家海外投资移民倾向的不断增加,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是其发展的外在因素,企业家精神的颓丧是其起关键作用的内因。因为各类环境和条件因素,使很多非公经济企业家丧失斗志,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颓废,不思进取片面追求生活享受、财富聚集,丧失了社会责任心和的互助精神,改革开放构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将可能会使后半场的改革开放成为“水中月、镜中花”,重塑非公经济企业家精神对改革开放深化、中华民族崛起具有特殊的意义。
1. 民营企业内部知识素质因素。首先改革初期用于闯荡市场的创业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得非公经济的大多领导者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单一、再学习能力不足,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不能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无法成为与当代企业发展所匹配的综合型人才。其二多数民营企业长期以来形成家族式管理,靠亲情关系维持管理运作,缺乏现代管理理念,没有建立完善的制约、监督机制,不能及时跟踪市场变化而调整经营政策。其三缺乏民族复兴精神,时常小富即安、追求享受攀比,丧失承担企业发展风险的勇气,致使企业停滞不前。虽然许多非经经济的二代掌门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留学经历,但受西方的教育影响较深,缺乏国家社会责任感和传统文化精神。endprint
2. 外部环境的客观影响因素。首先经济危机促使世界各国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条件,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非公经济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上升等变化使得相对投资环境趋于不利。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投资渠道和机会的不足,加之经济泡沫的膨胀,资本热衷赚快钱,缺乏踏实的实业发展精神,促使民营企业发展愈发的困难,从2011年以来民营投资的增速在急剧下滑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改革初中期政策的滞后或失,使得许多民营经济产权制度不明晰,并产生资本原始积累的非规范性阴暗面,即民营经济的“原罪论”。同时国内财产的法律保护制度滞后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致使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具备必要的可操作性,非公经济人士对政府现有私有财产的保护政策信心不足、缺乏安全感,感觉国家政策的变动会对自己财产造成危害。同时,国家对民间的资本管制,资本市场不对其开放,民营企业家融资渠道单一,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非公实体经济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这些都对快速发展中的非公经济积极的企业家精神形成不利的影响。
四、非公经济人士企业家精神的重塑措施
(一)企业家创新精神重塑
1. 培育创新精神是重塑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在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禀赋具有核心作用,是创新活动的关键资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创企业的构成结构和资源构成特征。在新常态背景下,创新精神是实现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如何重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受到众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文化影响,“鼓励冒险,容许失败”的包容精神和“自由开放,互信合作”的协同精神为具体内涵的创业精神,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将形成区域优秀的创新创业文化。二是利益驱动,“追求成功”、“偏好风险”是创新者实现自我超越的价值目标。三是典型引导示范,创新创业人士成功的经历和形象具有对潜在创新人士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 学习精神是非公人士企业家精神重塑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习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维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学习精神的形成,一是要增强学习意识,特别是企业的学习意识,增强对学习和创新的认同感。二是要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有利于创造轻松、合作、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
3. 非公经济人士的自我学习和精神提升是重塑企业家精神的关键
首先非公经济人士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水平,特别是道德修养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其二持续改进企业经营和决策管理机制,随着企业发展扩张注重公司治理结构,从管理制度这个根上解决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方式。再次,非公经济企业家要有民族精神,融入国家发展总体体系,承担与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促进创新、进取、和谐、共同富裕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发展,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辩证统一起来。
内因是事物运动的本质,环境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因此,培育非公经济人士的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样需要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营造多元化、学习性、包容性的商业氛围。
(二)加强体制改革,塑造公平、法制的市场环境
1. 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加强行政体制改革,政府切实发挥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和发展。完善企业创业及经营环境,鼓励和扶植创新、创业。加强市场配套改革,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社会资源组合,分步骤有计划地改变国营企业对优势资源的垄断和垄低效率配置的局面。
2. 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执法政策,完善监督功能。其一加强打击过度市场投机、市场欺诈等不法行为。其二政府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建立公正的竞争环境,将违法、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三是杜绝监管理职能失灵,客观呈现负激励的现象,分步骤减少取消对民间资本准入限制。其四是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企业家资产保护的公平法律制度,增强非公经济企业家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其五执法部门要依法办执法。
3. 完善和强化社会诚信管理与监督。社会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创建鼓励守信者、惩罚失信者的良性循环机制是信用体系维系的基石。一是不断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监督;二是加强企业“以诚为本”、“以信为先”诚信文化建设;三是加强对企业员工诚信教育,提升员工诚信素养水平,全方位建立企业的信用体系提高诚信度;四是加强规则运行监督,通过法律、社会意识和得到等多方面的约束和惩罚,塑造新形势下的市场运作环境。
4. 营造积极上进的文化环境。营造学习、创新、守则、包容的社会风气氛围,创造一个积极上进的社会文化环境,使社会形成一个尊重与理解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要对民营企业家的劳动创造和价值选择给于充分尊重,肯定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打破市场垄断、行业垄断,增强市场竞争透明度,畅通要素流通机制,构建公平竞争、合作共赢的社会文化环境。
(三)重塑企业家契约精神
1. 重塑社会主义市场信誉支柱。
契约精神是市场活动的前提和基石。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国的理念,一方面是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约束,另一方面是对依法治企的要求。经济新常态呼唤规则意识、法治精神。近年来出现的“舍近求远”的海外狂购,国内商家的信誉危机是其原因之一。国产商品经境外企业的检验就得到国人的信任,值得深思!当企业需要建立自主品牌开拓高端产品市场时却发现被负面评价所困。重塑中国企业的现代商业信誉成为实现产业升级、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规则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建立正切中了中国企业的时弊,重建企业家精神的信誉体系,做到“守信、厚道、崇文”,非公经济企业家需要在精神层面吐故纳新,培养具有传统中国文化精髓特征的现代商业契约精神。
2. 塑造非公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为了获得谐的外部经营环境而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这种基于企业自利目的行为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始动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吸引企业发展所需优秀人才,利用企业与社会的合作和监督,改善企业管理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建立良好社会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综合经实力和经济效益。在当今新常态下,要重新建立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的理论认识,企业是社会的企业,只有实现社会的利益,企业自身利益的追求才能实现,更好地促进经济的繁荣,推动社会全面发展,企业应当承担也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白少君,崔萌筱,耿紫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3).
[2]王丽敏,肖昆,项晶.企业家精神理论的演化与新进展[J].经济师,2010(07).
[3]王敏.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研究[J].理论学刊,2012(07).
[4]楊利军.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家精神重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06).
[5]朱乾,杨勇,陶天龙,达庆利.企业家精神影响因素的国外研究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6]郝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与企业家精神[J].生产力研究,2015(12).
(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q经济与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