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作为初等教育中参与度极高的基础课程,在我国现有的各级教育,包括中职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体验式教学的良好应用可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体验式教学法的定义以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以期为今后其他教职人员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中职学校;教学运用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区别于专业课的针对性,是一门需要所有学生都应该掌握的课程之一,与语文、英语等科目有着相同的地位,但又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常规的教学方法,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很难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中职学校学生自身基础差,需要教学人员改变一些教学方法,以适应其特定情况下教学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质量。体验式教学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单一枯燥的老毛病,一改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力和实践性,在参与和互动的课程中,学习到数学的精粹,从而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一、 中职教学中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 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存在局限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使命。选择中职教育学习的学生,为了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其学习方向和人生规划都更侧重于相应的专业课程上,自身对于数学这种基础学科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普遍存在“既然没有用,就不去学”的认知。而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和学习自律性存在欠缺,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局限的前提下,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去提升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一直以来,教学的初衷就是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传授给学生。然而就是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极大地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学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和限制,教师对该学科的教学仅仅局限在了课本知识的传授和自己的学识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像走流水般的千篇一律,教师没有教的兴致和积极性,学生也学得枯燥乏味,逐步失去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 数学教学过程缺乏实践
中职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視学生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对于学科是否能促进就业有很明确的认识。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从技术操作的角度出发,其实是属于相对被动的学科。数学的技术目标性相对较低,课本中的知识也不具备技术实践的可能性,教学大纲没有明确要求数学的实践,教师并不会侧重实践这个方面的教学,理论达到了教学要求就是对数学教学最高的要求。从经济层面的角度出发,要想实现将数学理论付诸实践,需要很多精密的仪器和设备。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经费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负担,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技术的实训,学校通常会将有限的经费更多地使用于实训场所的建设和设备的添置,而对基础学科却更为忽视,特别是像数学一类的学科,基本上很难获得添置新教具新设备的机会。
二、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教师与学生互动往来的教育模式,它突出地强调师生在课堂内外创造双边情感联系,增加新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彼此都存在有效信息的交流传递。为了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达成既定目标,教师从教学的根本需求出发,引导和建立一个与需要进行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重视和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欣赏学生做的每一种设想,就可以彼此分享设想所产生的愉悦氛围;从情感的角度出发,稀释数学学习中的乏味和枯燥,帮助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 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师生互信互重的自主原则。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抒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教学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愉悦的体验,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从主观上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学习能力。从体验式教学的原则及核心出发,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中职教育的数学教学中去: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将服务于生活。学习的各种知识都将成为指导生活开展实践的途径,从教学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角度出发,将要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连,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过程并非是单一的,要让学生在一种发散的思维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思维里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运用数学,如通过鼓励学生亲自测量数据或是建立相关的动态模型的方式,让学生全面地参与到体验中来。通过借助相关资料解决所面对的难题,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二) 换位思考,丰富体验
开展师生角色互换活动,丰富课堂类型。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角色,设计自己觉得丰富有趣的课堂形式。通过课堂上把学生之间关系转化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更能从他人的角度了解其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程度,从而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和范围,对数学知识的探究就会更加深入。
如何将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逻辑性的语言阐述达到让其他同学听懂并且吸取的传授过程,对于换位学生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学生需要在自己的课堂开展之前,更加直接地、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学习,才能顺利达到学好数学知识的目的。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教学、课程讲解,教师作为学生聆听学生的讲课,这样就能更好地拉近教师和学生从身份上所产生的距离感。endprint
(三) 介绍数学巨匠,渲染数学魅力
从基础的角度出发,中职教育的学生都将是技能卓越的实施者,他们今后的工作能力将会成为改变自己乃至他人生活的先驱力量。而每一位科学巨匠都有极强的数学能力,他们都利用自己的数学能力,在科学的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诸多改变。在学到相关章节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些伟大的数学大师和科学巨匠,如在学习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时,介绍我国宋代著名数学家杨辉和杨辉三角及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和帕斯卡三角;介绍我国近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通过介绍数学巨匠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推动了时代的前行,意识到数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当学生意识到掌握数学就能增加自己开展专业基本的能力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能得到提高,技能学科和基础学科相辅相成的美好愿景便得以达成。
(四) 教学案例分析
例如在进行中职数学教材中,利用三角函数解答三角形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特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某家工厂生产器械中的一个六角形形状的零件受损,导致该工厂的整条生产线完全瘫痪,遂向我校求助,为我们提供设计图纸,希望我们能帮助其解决问题。本质上来说,这是一道应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以此情境的创设和实际任务需求,将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要求每组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首先将图纸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其仔细观察,并且可在教材中寻求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函数相关知识,根据图纸数据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正确计算出结果,还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激发起学习兴趣。
结语
通过总结和分析当下中职教育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找到合适有效的途径,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作为基础课程,数学已经陪伴学生数年的学习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者们将数学的学习作为相当重要的学科。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者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跳脱出课本的束缚,创造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将体验式教学充分地运用到课程设置的环节中去,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中职学校也要将数学的教學作为重点课程,提高其重视程度。只要能合理地融入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新的教学模式,就能将数学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而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是集技能和基础能力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当他们走向社会时,能更好地投身于社会岗位的建设中去,为国家的昌盛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刚.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56-56.
[2] 吴雪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363-364.
作者简介:梁荣清,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职业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