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的问题与实践分析

2018-01-30 12:24胡建新��
考试周刊 2017年6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胡建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也融入了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不仅对学生的歌唱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还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与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就小学两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实践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小学音乐教学提供可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

一、 引言

目前,小学两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仅有来自于一些教师指导能力方面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等相关问题。这使得两声部合唱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既没有达到和谐统一的要求,也无法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保留一个声部,使学生根本无法掌握两声部的学习要领。

二、 小学音乐两声部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

首先,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限制,无论是先天的嗓音条件,还是后天的歌唱水平,都存在着基础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使两声部合唱在教学开展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次,在小学音乐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音准学习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只形成了表面教学,使音乐课仅停留在对幼儿时期的歌曲教学阶段,没有将音乐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与理性的客观认识。最后,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听觉培养,使多种音色不仅不能形成整齐和谐的声音,更没有集体协作、相互配合的意识,甚至唱歌成了喊歌,只要谁的声音大就是唱得好,既缺乏审美培养,也缺少倾听教育,使两声部难以形成美感。

2. 合唱缺乏递进式训练

音乐学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合唱更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的漫长过程。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分析来看,不仅跳跃性大,而且没有形成一定的教学体系,比如在一二年级中,大多是齐唱教学,三年级的课本中仅有一首合唱歌曲,而四五年级的合唱歌曲却突然增多,而且篇幅较长,不利于教学体会,使学生对两声部教学失去兴趣。此外,在前期教学中因缺乏对和声概念与和声技巧的训练,使两声部的合唱教学难以有效开展,不仅学生不具备两声部的演唱能力,甚至独立声部的演唱也会受到干扰与影响,发挥不出两声部演唱的稳定性与和谐性。

3. 教师缺乏课堂指导力

合唱教学最能体现出音乐教师的指导能力,也可以说教师的指导水平与教学态度对两声部合唱教学的影响至关重要。首先,从教学理念上讲,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而且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敬业精神更会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两声部合唱教学需要教师不仅掌握童声合唱的基本概念,还需要同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既要有敏锐的听觉,又能进行准确的节奏指导,还能够充分地进行作品的内涵挖掘,提升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三、 加强小学音乐两声部教学的有效措施

1. 加强学生的基础能力训练

小学音乐的两声部合唱教学中,和声训练是一项既枯燥,又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通过7个音符的基础训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音准控制,还能为和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音乐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训练两个音,一组唱do,一组唱mi,然后让学生认真感受大三度音程之间的关系,继而进行和声训练。随着训练程度的不断加深,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得到循序渐进的提升,还能引领学生感悟和声世界的多姿多彩。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听音的练习,通过听辨不同的声部,感受高低声部的不同,掌握旋律走向,使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既有感性的体验,也有理性的分析。例如在《可爱的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低声部演唱作为爸爸来进行演绎,而将第二段高声部的演唱想象成妈妈的形象,帮助学生们控制音准、掌握演唱技巧。

2. 开展有效的阶段性音乐教学

为了可以在小学阶段形成系统的音乐教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進行小学音乐教学。一二年级的音乐和声学习,可以说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音乐的大门,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主要应注重兴趣培养,首先通过对风声、雨声、小动物等模拟声音的游戏训练,培养学生们的和声听觉,引发学生们的多层次思维,例如:风声是呼、呼、呼,雨声是哗、哗、哗,这样的模拟长短音训练,可以让学生们初步感受两声部的乐感;其次,还可通过乐器演奏帮助学生们体会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和声协奏的魅力与美感,如在《大鼓和小铃》的学习中,就可充分感受到这种快乐,“我敲小铃叮叮,我敲大鼓咚咚咚,小铃大鼓真好听”。最后,还可通过节奏朗读掌握音乐中两个重要的基本要素:节奏与旋律,例如在儿歌《小羊过生日》中,就可以通过模拟动物的叫声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感。在进入三年级的音乐学习阶段,是合唱中轮唱的过渡训练阶段,有了两年的学习积累,教师可通过一些短小的歌曲的两声部轮唱训练提升学生的声部意识与合作能力。如《乃哟乃》《钟声》《夜晚多美好》等歌曲。而在四、五年级的学习中,则可加入器乐的辅助性教学,巧妙地利用其为合唱教学服务,如在《我怎样长大》中,就可训练学生们以合作促和谐,也可以掌握一些两声部的基本演唱技巧。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对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对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培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也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创新,不仅将两声部教学只作为教学方式,而是将教育内涵融入教学实践中,这使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还能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合作意识,发挥出教育的积极作用与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云.如何有效实施课堂合唱教学[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11(2):22-25.

[2]苏丹娜.多声部歌唱能力的培养[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12(4):14-17.

[3]周琦.小学低段多声部合唱教学策略探究[J].北京:中国音乐教育,2012(7):14-17.

作者简介:

胡建新,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第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