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陈瑛
摘 要: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是上好新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掌握查字词、读课文、搜资料、做标注、巧摘录、提问题、找“答案”等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课前;有效;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许多中高年级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这将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是上好新课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中高年级学习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下面,我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在查、读、搜等七个方面谈谈肤浅的看法。
一、 查字词
在新课文课前预习时,往往会遇到陌生的字词。学生要和这些生字、新词“交朋友”,就必须先了解它们的读音、意思或用法,我们就要请教“哑巴”老师——字(词)典。只要通过自己动手查阅,就能解决障碍,准确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通过查字(词)典,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这对下一步学习新课文、掌握新课文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读课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前预习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由粗读、泛读到精读。有感情地读熟课文,每一遍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让学生从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悟理、悟情和悟法。
三、 搜资料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内容,由于时间的流逝,年代久远,很多历史上的事件或人物,小学生不了解,如果我们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当时所处的年代和背景,学生学习起来就比较慢或较难进入角色,就会阻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有意布置并指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来促进对课文的解读。
在教学《李时珍》这课时,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了解《本草纲目》。在搜集筛选出的资料中,同学们知道了这本书中记载的药物种类近两千种,药方有一万多个,药物形态图一千多幅等,而且很多药还是李时珍亲自试验药性后写下的记录,一段段资料的背后,是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结果,为走近人物、解读课文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内容。
四、 做标注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要用不同的记号在课文中做标注,画出关键词,标出重点句段,并写出自己的想法,可用“---”、“——”、“~”、“.”、“?”等勾画文中的重难点。例如,关键词用加圈(点),重点句段用下划线,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并写上见解。等到老师授新课时,再特别对做上这些标注的地方加以注意,就能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问题彻底弄明白。
如学生预习《只有一个地球》,“晶莹、资源、矿物、恩赐、滥用、威胁”等关键词加圈(点),“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等重点句段画线,“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等打个问号。
五、 巧摘录
“不动笔墨不读书。”摘录不是简单的摘抄,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摘录,不是课文中什么文段、詞句都做摘抄,而是对文中一些经典美文摘录出来,使眼、手和脑并用,效果比读更上一筹。这样让学生持之以恒巧摘录,成习惯,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厚积薄发,妙笔生花,文笔自然流畅,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如《秋天的雨》一文: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六、 提问题
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情形。所以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就要勤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用铅笔标注在书中。
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时,有学生就在预习中发现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于是提出了:“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呢”的问题。在这样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带着疑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七、 找“答案”
学生在学习课文前,我们老师也可以按照课文内容在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自己主动解决一些问题。
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时,我们老师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当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时,“邱少云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他怎么能做到一动也不动的?”、“假如他动了后果会怎么样?”。面对这一个个问题,学生就对问题的答案产生兴趣,在预习中积极开动脑筋,从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邱少云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才会自觉严格遵守纪律并英勇献身的。
还有,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写作的中心思想和课文的重难点,学生预习时可以先看看这些题目,围绕着并带着这些问题在预习中寻找“答案”。同时课后的练习题则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后可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自我检测预习的效果。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使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升,为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