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桂平
当前,市面上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对于城市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无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幼儿园而言,一方面没有雄厚的资金购买精美的玩教具;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也有丰富的资源,就地取材,这也是解决农村幼儿园玩教具相对不足的一个基本途径。木港新村幼儿园坐落于阳新县马羊寨山麓,牧羊湖畔,东临石溪,西泮槐泉,茂林修竹掩映其间,是一所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现代化农村幼儿园,各种资源非常丰富。基于此,木港新村幼儿园确立了“资源本土化,游戏序列化”的特色发展思路。
挖掘乡村资源,开发本土化玩教具
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幼儿园开发了“稻花香”系列、“泥土情”系列、“竹之舞”系列的玩教具。
“稻花香”系列。每逢水稻收割季节,田边地头到处是堆积如山的稻草,联想到小时候坐过的“草墩”,既柔软又环保,既廉价又物美,于是,组织几个心灵手巧的教师编织了100多个“草墩”,为了训练幼儿分类意识,“草墩”外面再加一个不同颜色的布套,既美观又实用。不论是大班还是小班,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玩。
“泥土情”系列。黏性很强的黄泥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质资源,幼儿园专门开辟了“泥工坊”,让幼儿很好地接地气。将石磨、粑印这些快要失传的老行当都搬到“泥工坊”中来,让孩子从小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努力践行“用优秀的家乡文化滋养孩子的心灵”。
“竹之舞”系列。新村周边的竹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各种各样的竹子应有尽有。幼儿园教师先后制作了竹推车、水竹枪、竹高跷、竹笼、竹梯等玩具。
探索开展序列化游戏
幼儿园教师利用竹子开发了很多玩教具,开展了许多游戏活动,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有些玩具比较单一,孩子玩一阵就不感兴趣了;另一方面有些玩具技巧性太强,孩子适应不了也不感兴趣。我们一直在探索,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将游戏进行分解,确保序列化的游戏能够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领域有机融合,实现综合育人的效果。
以“竹之舞”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的“竹之舞”序列化游戏的探索。“竹之舞”是在民间“跳竹竿”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因其是一项健身运动,并且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所以“竹之舞”越来越受师生的喜爱。开展“竹之舞”活动,可以就地取材,并且还可以选择韧性很强的水竹作为活动材料。“竹文化”是我们的家乡文化,平时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竹子,“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最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因此,开展“竹之舞”序列化游戏活动具有良好的基础。经过不断地研究,我们设计了大中小班“竹之舞”的游戏程序。
小班幼儿对“竹之舞”的跳动旋律、敲击节奏的认知有一定难度,特别是肢体的协调能力根本无法适应“竹之舞”韵律,所以,我们编制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游戏程序:动口掌握游戏口诀“开——合,开——合,开开——合”;手持小竹棒,依据口诀舞动彩带;固定小竹竿,依据口诀,有节奏移动脚步;模仿“竹之舞”視屏舞动身躯。从动口、动手、动脚再到舞动身躯,逐步培养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
中班幼儿对“竹之舞”有了一定的经验,接受能力也大大提升了,“竹之舞”的韵律节奏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因此,中班的游戏程序是:空间转化,从室内的区域性活动转换到室外集体活动;动静转化,将选择好的竹竿搬到室外,首先把竹竿固定在地上,每组竹竿之间留有合适的距离,孩子按“开——合,开——合,开开——合”的节奏练习跳竿,接着移动竹竿,老师示范,孩子试跳,这个过程最容易出现步伐紊乱,从而导致竹竿夹脚,为此,我们将竹竿包上一层海绵,以防擦伤皮肤;步骤转化,跳杆与敲杆分步训练,再慢慢地合二为一。
从小班到中班层层递进,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大班游戏活动基本程序是:单组变换到多组;平面变换到立体;班级变换到全园;音乐与体育有机融合;活动结束,分类还原竹竿。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幼儿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坚持以幼儿生活为来源、兴趣为基础、发展为根本,选择主体游戏内容,依据各年龄段的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将各领域知识渗透到游戏之中,逐步形成了序列化的小、中、大班级游戏体系。
(作者单位:阳新县木港新村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娜娜endprint